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大青年研究》召开年度编委会,专题研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1-14
《北大青年研究》召开年度编委会 专题研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
日期: 2014-01-14  信息来源: 青年研究中心

1月11日下午,《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委会举行2014年度全体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规划本年度的发展思路,并就如何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及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等领导出席会议。

 

来自校内外的领导、专家、编委和学工系统干部教师60多人济济一堂,听取了杂志编辑部的年度工作报告。着眼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工作转型要求,杂志积极推动编委会功能的调整转化,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极具理论和现实挑战的前沿问题和紧迫工作,展开全面深入研讨,体现了杂志作为宣传思想和教育研究阵地的实践指导作用。

 

 参会者合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副社长谢成宇、执行主编张永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彭庆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执行主编郑端,《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夏晓虹,《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寇红江、执行主编张敏,《北京教育(高教)》副主编李艺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杨淑珍,《北大青年研究》特约编审包和春,教育部思政司网络教育管理处副处长蒋宏潮等校外专家出席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占安、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海庭、哲学系教授张翼星、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图书馆馆长朱强、《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督查室主任冯支越、社会学系党委书记查晶、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冒大卫、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及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国际合作部副部长王勇、党办校办副主任胡少诚、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北大电视台主编陈波等校内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主持。

杂志主编、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以《加强研究基础平台的科学发展建设,推动北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突破》为主题,作2013年度工作总结和2014年度工作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可喜成绩。2013年《北大青年研究》共出版4期,推出33个专栏,刊载超过120篇文章、近70万字;在转载数量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核心期刊的转载比例进一步提高,外发范围进一步扩大。

杂志编委、副教务长关海庭宣读了《关于表彰〈北大青年研究〉2013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的决定》,杂志顾问王义遒、编委会副主任陈占安分别为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颁奖。随后,优秀作者代表哲学系教授张翼星、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晓华,优秀编辑代表学生工作部教育宣传办公室主任李晓鹏分享了他们关于文章写作和杂志编辑的心得感悟。

 

 

 

 

编委会主任叶静漪向新增补的编委颁发聘书

为壮大编委力量,共同提升杂志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会议还增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杨淑珍、《北京教育(高教)》副主编李艺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为编委会委员,编委会主任叶静漪向新增补的编委颁发了聘书。

会议第二阶段,在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较为系统介绍了北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及问题困惑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工作实际,围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陈占安指出要切实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认真”研究:首先,要认真研究网络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认真研究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有规律性、前瞻性的问题。夏学銮强调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社会依然有约束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的虚拟空间是可行的,必须加强对其规律的总结归纳和方法的研究把握。朱强着重阐明了网络对于青年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可能占据的主导地位,指出要加强大学生育人工作,必须尽快将网络作为重要工具、前沿阵地和主流形式。彭庆红提出杂志要加强网络主客体关系、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网络组织形式、网络传播模式、网络教育和管理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孙华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介绍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查晶指出当前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基层单位根据自身经验而进行,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通过资源整合指导相关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杂志顾问、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针对此次会议主题,强调了网络对于青年成长的巨大作用,同时他特别指出自由和束缚是相伴相生的,网络增加了人们很多自由度,也同样意味着一种限制。而北大不仅仅要适应网络社会的现状,更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全国高校当中的领先地位和研究优势,履行网络时代的历史使命,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高度肯定了《北大青年研究》多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的作用,对青年研究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瞄准前沿问题、坚持办刊标准的工作思路表示赞扬。针对会议主题,冯刚提出一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放在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找规律、立标准、建机制;二是聚焦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三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冯刚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了要求,希望在工作中体现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

编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在总结讲话中首先肯定了杂志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希望与会编委和专家学者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杂志建设,共同为杂志发展出谋划策。关于杂志的未来定位,结合学校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部署,她提出杂志转型成为学校重要的宣传思想和教育阵地,积极承担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以实现工作内容和影响效果的前置。针对杂志进一步发展,她提出以“规范化”为指针,做好各项基础性事务;以“实践性”为标尺,助力现实工作开展;以“整体化”为目标,推进实践育人研究中心建设;以“学习型”为理念,加强与友好刊物和兄弟高校的交流合作。

 

杂志顾问、原编委会主任、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也对此次会议的召开予以高度关注和关怀。在编委会召开期间,他通过各种形式与新老编委进行交流,希望专家们进一步加强与杂志的交流与合作;他勉励杂志编辑部的老师和学生们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形成杂志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扮演好“理论孵化器”与“实践推进器”的角色,积极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大局。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讨主题,他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工作要突出问题意识,实践层面要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在深化、细化、艺术化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提高思想引导能力,发挥实践育人成效。(文/张庆雄 图/李嘉佳)

 

 

附:《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3年度优秀作者

张翼星 董晓华 刘海骅 刘德英 郑凌冰 户国栋

 

 优秀作者合影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3年度优秀编辑

李晓鹏 刘亚奇 蔡曦亮 蒋佩雯 张庆雄 周宇诗

 

 

 

优秀编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