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注新时代新思想 探讨新北大新青年 ——《北大青年研究》2018年春季号出刊

作者:青年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8-04-26

近日,《北大青年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53期)出刊,共推出13个专题,33篇文章。本期杂志继续保持当期专题与常设专题相结合的设置,紧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重要时间节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转型,以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与突破,推出了一批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特色的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因此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理论研究的热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少军等撰写的《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一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策法规研究室杜津威等撰写的《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及具体路径》一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央31号文件对高校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和准确部署,结合北京大学的具体经验,论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要将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具体工作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角下的高效生态文明教育探析》一文提出,以高校为抓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发挥专业优势的新方向和教育改革适应“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视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思想内涵,积极探究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多维路径,引导大学生塑造生态价值观,主动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和责任,对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群体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要求,从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从高校的事业发展上说,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新一代”成为当前育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北大团委书记陈永利等撰写的《扎实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文指出,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北大共青团将以此为目标,扎实推进工作改革创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圆梦新一代”,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研究中心推出的文章《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指出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路径发生巨大变化,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分享理念成为时代青年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借助互联网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的育人方法和手段,文章通过梳理网络新青年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逻辑关系,对网络新青年培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理论建议和实践借鉴。《新时代的青年观》一文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新时代的青年使命,新时代青年使命的确立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自觉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自信,其基本内涵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体表现为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建设的重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基本担当为:励志笃行、勤学苦练;崇德向善、文明修身;创新进取、奋发有为。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新思路、新方法,站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历史节点,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是紧跟时代要求、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本期杂志发表的许多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围绕具体工作,在思政教育、学生辅导、团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试论高校“思修课”改革现状与前景》一文以北京大学为例,以“思修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时代根源等不同方面分析“思修课”的开展现状和亟待改进的原因,并探讨了高校在“思修课”改革过程可尝试的不同改革手段。《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新思考》一文,从目标、形式、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深度辅导的新定位,并进一步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下深度辅导的创新路径。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在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工作、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或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则分别探讨了助教培训管理、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等问题。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始终立足于学生工作全局,着眼于青年工作发展,致力于提升杂志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杂志将不断增强现实关怀,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水平,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在解决育人工作现实难题中的基础指导作用,努力扮演好“理论孵化器”和“实践推进器”的重要角色,继续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与教育教学创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