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缺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认同、缺少必要的理论储备、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问题,导致育人活力不足,育人效果不佳。文章从调动育人主观能动性、助力角色转变、提高思政工作能力等角度出发,探讨参与大学生军训工作对高校教师育人活力的激发作用。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1]。“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也指明了方法路径。
一、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所谓“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此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全员育人,是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强调育人主体责任,需要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找准育人角度,通过恰当方法,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融入价值引领。全过程育人,侧重强调时间维度,覆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学段,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甚至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发展,需要在不同学习阶段结合学生的状态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各学习阶段之间的教育要做到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全方位育人体现了空间维度,需要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高校和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
二、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角色认识,育人主观能动性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长期以来,多数人倾向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上学生工作系统、共青团系统和党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青团和党务干部的责任,与专业课教师、管理干部关系不大。因此,在惯性的作用下,部分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由于角色认识缺位,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3]。
(二)缺乏实践经验,育人能力技巧不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要求所有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责任,所有教师都具备育人能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愿意尝试在专业课程教学、日常事务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因自身政治素质、理论功底不过硬,导致出现不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教育内容脱节,教育方法生硬、强行植入等问题,难以抓住时机、找准角度将知识传授、管理服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三)缺乏有效过渡,各阶段育人融合不充分
大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离校,根据教学计划会经历新生入学、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实践课程学习、毕业设计等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与挑战。参与不同学习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的老师,往往专注于自己所辖阶段的各项工作,对学生在其他教育阶段的情况关注不够,造成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间的教育缺乏有效的过渡衔接和有机融合。
三、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军训的探索实践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着力推进“三全育人”改革,2018年起通过吸纳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共同参与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在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情怀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育人活力。
(一)提供政策支持,搭建育人平台
大学生军事训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赋予在校大学生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义务,既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必修课,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的思想教育途径。为期两周的封闭训练为所有参训学生和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医学部参训教师可以全脱产参与学生军训领队工作,在“三同”(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二)调整领队结构,促进学习交流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在2018年学生军事训练参训工作人员组建中率先尝试从校内学院选派思想作风优良、事业心责任心强、关心关爱学生、具备组织领导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军训领队,为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会。与此同时,通过调整专业教师、机关干部和辅导员人数比例,男女领队比例,老中青教师比例,党员比例等方式,不断优化领队结构,为领队老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奠定基础。
表1:2017-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军训领队人员构成及比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专业教师 |
0 |
17.07 |
37.50 |
44.00 |
机关干部 |
61.54 |
46.34 |
37.50 |
32.00 |
学生辅导员 |
38.46 |
36.59 |
25.00 |
24.00 |
表2:2017-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军训领队男女构成比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男领队教师 |
38.46 |
35.29 |
50.00 |
48.00 |
女领队教师 |
61.54 |
64.71 |
50.00 |
52.00 |
表3:2017-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军训领队各年龄段构成比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30岁以下 |
68.23 |
41.18 |
50.00 |
24.00 |
30-40岁 |
30.77 |
35.29 |
33.33 |
52.00 |
40-50岁 |
0 |
17.65 |
16.67 |
12.00 |
50岁以上 |
0 |
5.88 |
0 |
12.00 |
表4:2017-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军训领队政治面貌比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中共党员 |
53.85 |
64.71 |
91.66 |
84.00 |
共青团员 |
46.15 |
5.88 |
0 |
8.00 |
民主党派 |
0 |
11.76 |
4.17 |
0 |
群众 |
0 |
17.65 |
4.17 |
8.00 |
四、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军训的成效体现
(一)调动育人主观能动性,成为全员育人的“助燃剂”
教师通过参加学生军训领队工作,完成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他们在军训基地强大育人氛围的熏陶下,通过“三同”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与学生谈心谈话、学习讨论、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带动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树立专业意识时,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体会与单纯知识传授和管理服务不一样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很好地调动起教师参与育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一位行政管理老师在军训工作体会中感慨:“这是我第一次担任领队,第一次带一个班的学生,第一次和学生们有着同吃同住同训练的近距离接触,从最开始拿着名单点名打勾到能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从不停地唠叨叮嘱到同学们自行相互提醒,感动于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得到认可,每一份用心都会融入学生的成长。”
半数以上的参训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通过担任新生专业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第二班主任等方式继续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还会主动讲述他们参与军训领队工作时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分享获得的育人经验,并带动周边教师一起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参与新生军训如同全员育人的“助燃剂”,对学校“三全育人”氛围的形成带来有益助力。
(二)助力专业教师角色转变,成为课程思政的“催化剂”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4]。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比最高的部分,而避免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关键需要专业教师具备发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采用学生能够接纳的方式方法和隐性的手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能力,但这正是很多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
参与军训领队工作的专业教师从三尺讲台走进军训场地,在和学生一起站着吃三餐、一起站军姿踢正步、一起合唱爱国歌曲、一起听党课学讲话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对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师生间的相处模式也慢慢由单项传输变为双向互动,专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逐步由传统上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新时期融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推进者”[5]。
一位年轻专业课教师在军训工作体会中谈到:“在与同学们相处的时间里,我更加明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意义。虽然同学们已经是大学生、成年人,但他们依然保留着学生的习惯——跟随老师的步伐,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及日常接触中,注重对学生的示范引领和适时的教育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专业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认识,在实践摸索中发现符合自己特点、能和专业课程教学相契合的有效育人方式和切入角度。在专业教师尝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达到润物无声、如盐在水的效果的过程中,参与军训领队工作的经验无形中成为了加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催化剂”。
(三)带动不同阶段教师交流,成为全过程育人的“粘合剂”
在军训领队教师的前期选拔中,会统筹安排负责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教师参加。教师们在军训各项工作配合中增近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对各自所辖工作的了解,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学生各阶段的教育管理衔接配合提供了便利。
一位资深教授在领队工作分享时表示:“短短十几天,与年轻教师们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战友情;在利用军训空隙时间为同学们解答专业方面问题,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为接下来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今后的研究做好前期准备中,深深感受到和同学们的关系更近了。”
通过聘任专业教师担任军训领队,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第一印象,助力学生专业思想的确立,为后期专业班主任的介入形成铺垫;部分军训领队选择担任兼职班主任、第二班主任继续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通过军训中与学生形成的特殊情感纽带,更好地实现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效配合;部分专业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科研指导任务,通过参与军训领队工作,近距离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点,为后期教学、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参与军训领队工作的教师如同全过程育人中的“粘合剂”,慢慢串联起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
作者简介:郭 昀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 讲师
徐善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 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吴启胜.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缺位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40-42.
[4]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5]张慧.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