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辅导员以“三进”工作机制走实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之路——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三进”工作制度为例

作者:徐国旺 王冠儒 张红梅 丁 磊 徐善东 发布日期:2021-11-28

摘要:当前,“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极大便捷,有效拓展了思政工作的空间,形成了“线上思政”的工作场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出现辅导员“线下思政”工作“本领恐慌”的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统筹“线上思政”和“线下思政”,积极探索辅导员“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形成“三进”工作制度,让辅导员在“三进”实践中实现与学生“思想、生活和情感”上的“三近”,切实筑牢辅导员“立德树人”初心,全面提升辅导员思政育人本领,精准把脉青年学生“需求侧”动向,扎实推进思政育人“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三进”制度;三全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开展什么样的高校思政工作,怎样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等重大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阐明了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高校辅导员不仅是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更是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1],能否有效开展思政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引向深入,关系到高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落实[2]。“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辅导员与学生“键对键交流频繁、面对面无语凝噎,键对键好不熟悉、面对面生疏拘谨,键对键思政工作熟套、面对面张不开口”等问题,出现辅导员“线下思政”场景工作中“本领恐慌”的现象。因此,积极探索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思政工作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以“三进”制度为基础,筑牢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初心

 

为全面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坚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导向,构建“线下思政”与“线上思政”的协同联动,克服辅导员“线下思政”工作中“本领恐慌”的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积极探索实践辅导员“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形成建立起“三进”工作制度机制①。“三进”工作制度机制,要求辅导员认真践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群众路线,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问题、脑中有思路、脚下有路数”,扎根学生学习生活一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用“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用“主动上门”代替“被动邀请”,面对面、零距离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在“思想、生活和感情”的“三近”,切实筑牢辅导员“立德树人”初心。

 “三进”制度具体内容是“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做好“三进”工作记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课堂”工作,要求每名辅导员每周听课不少于两次,重点关注“上课出勤率、抬头率、点赞率、师生互动率、瞌睡率”五率。辅导员通过“进课堂”动态了解并记录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发现学业需要帮扶的学生和学生聚焦的问题,及时将问题和专业课教师沟通,搭建起专业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进班级”工作,要求每名辅导员走进班级、深入班级,在尊重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班级集体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建设并引导建立向上向善的班级文化,发挥良好班级文化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进宿舍”工作,要求辅导员重视学生在宿舍的思想行为表现,采取针对性走访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每周至少随机走访学生宿舍一次。辅导员走访宿舍不是搞突然袭击,也不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切切实实走进去、坐下来,和同学们互动交流,深入学生了解实际需求,认真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作为“三进”制度的三部分,互相补充、有机统一。

“三进”工作制度机制构建和完善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模式,逐步推动辅导员用更多的“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用更多的“主动上门”代替学生“被动邀请”,用脚步丈量思政工作,用“有温度的情感、有高度的思想、有广度的视野、有力度的语言、有深度的探讨、有热度的互动”,把思政育人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心里。辅导员将“三进”理念和具体实施办法融入日常工作中,在帮助学生一次次地解决“沉迷网络游戏”“宿舍人际冲突”等“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和回应解答学生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中,逐步从“三进”到“三近”,从“走进”学生身边到“走进”学生心里的质的飞跃,用心、用情、用志、用力筑“立德树人”的初心,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育人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图1:辅导员进课堂记录表示例

 

二、以“三进”制度为载体,精准把脉学生成长的“需求侧”

 

辅导员在“三进”中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一线,打破互联网的隔阂,主动和学生“泡在一起”“打成一片”,精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注在学业、经济、心理、思想和人际沟通等各方面需要帮扶的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精准施策、及时干预,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18年实施“三进”制度以来,来自院系和医院的辅导员们将制度化为每一天、每一次的具体实践,按月汇总“三进”工作材料,记录 “三进”工作情况、学生成长的轨迹和重点需要反映的事项,在实践中把脉学生“需求侧”的动向。②

表1:2020年10月-12月药学院“三进”纪录

 

月份

进课堂次数

进班级次数

进宿舍次数

汇总

备注(有无重点反映事项)

10

15

14

3

32

/

11

8

5

3

17

部分同学的心理中心测评量表显示重度焦虑和抑郁状态预警;

有同学被诊断为抑郁症

12

27

20

13

60

/

 

2020年10月—12月药学院 “三进”工作为例,开展次数分别为32次、17次和60次,辅导员发现和学生反映的重点问题主要集中为心理问题(表1)。据2020年12月的记录表,在“进课堂”方面,辅导员在实验课上发现部分同学的迟到状况,与他们逐一谈话交流,了解他们迟到的原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勉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作息习惯。在“进班级”方面,辅导员发现了“00后”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学习上的新需求、新期待,与授课老师及时沟通课堂教授中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以提高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在“进宿舍”方面,辅导员在进宿舍中发现某女生宿舍存在激烈的宿舍矛盾,及时多次与该宿舍学生及其他学生面对面谈心谈话,多次深入宿舍调查,认真研究分析和还原事实真相,予以公平公正妥善处理,避免了矛盾升级和校园舆情的出现。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辅导员2019年上报的需要关心帮扶的学生名单中,本科生有65人、研究生有38人,需要关心帮扶的学生类型包括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身体疾病、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家庭特殊情况和思想问题等(年度汇总情况简表,见表2),其中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辅导员对在“三进”中掌握了解的不同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对不同需求的学生予以针对性的帮助和干预,如和存在学业需求的学生定期沟通复习进度、一起学习打卡、与其他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共同体”,并邀请课程老师或助教进行讲解。辅导员队伍通过“三进”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高效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急难愁盼”的一件件“大事”和实事。

表22019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三进”年度汇总简表

重点关注学生类型

汇总人数

本科生

研究生

经济困难

2

6

学业困难

34

18

就业困难

3

2

身体疾病

7

3

心理问题

22

15

人际交往

8

0

家庭特殊情况

2

4

思想问题

5

0

其他

0

5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对于留校学生,辅导员组织开展“暖春行动”“敲门行动”,通过“进宿舍”“进课堂”“进班级”给在校学生送去关心和帮助。正是因为“三进”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诞生了由教师自愿报名组成的“医路同行·青春靓丽”理发屋,老师们每半个月在校园内为学生开展一次免费理发,切实解决了学生外出理发不便的实际困难;建立了校园内的核酸检测点,协调医生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做核酸检测,切实预防了学生外出做核酸检测的可能风险;打造出分门别类的精准就业大礼包,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能力、精准就业发展。

 

三、以“三进”制度为抓手,推进思政育人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高校面临境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错误舆论和思潮渗透倒灌、多元文化交织碰撞等国内外复杂环境。一些涉及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实践少、阅历浅,对社会缺乏全面辩证了解,部分大学生对负面信息、多元思潮很感兴趣且辨别困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政工作上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为青年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量体裁衣、更被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引领和服务。在尊重和考虑“需求侧”的主体性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提供强大的思想引力,整合多方资源,直面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精准、高质、生动的个性化成长方案,形成“供给端”和“需求端”良性互动的新局面[3]。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非一味地满足学生自然需求,而是着眼以学生现实需要和健康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思政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

在“三进”工作机制实践过程中,北京大学医学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群众路线为方法,以仁爱之心育人,辅导员通过“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与同学们心理距离近了、感情距离近了、话语距离近了,从而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话语体系、走进他们的内心,并通过回溯“需求侧”发现的问题进而优化“供给侧”的结构,更有利于思政工作培育学生朝着“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方向创新推进。辅导员在“三进”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求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新供给。比如,针对在“三进”中发现青年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新需求,辅导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认真听取学生想法,用心思考满足学生锻炼成长的新方式,创新开展了运动嘉年华等,有效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要运动·爱运动·越动越快乐”的体育风尚。针对“三进”中发现青年学生在思政课学习的新需求和思政理论课单向说教与实践性弱的问题,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创新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双管齐下、同时发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让头脑中的理论在实践中鲜活生动起来,让实践在理论作用下深刻起来,让思政教育变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满足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新期待。

北京大学医学部通过成体系、成规模、长时间的实践、认识和再实践,不断打造健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的“三进”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扎实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思政工作育人思路方法,形成“供给侧改革”的思政教育理念和实践,有效提升了思政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三进”工作制度已逐步成为学校思政工作育人精准滴灌的新机制,成为学工队伍干事创业的有力武器,成为年轻辅导员经风雨、长才干、做贡献的宝贵平台,成为学生舒心生活、安心学习、凝心铸魂、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好“立德树人”育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徐国旺 北京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王冠儒 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红梅 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 研究员

     丁 磊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部长、人民武装部部长 助理研究员

     徐善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 研究员

 

注释:

①“三进”制度,是以落实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根本任务为宗旨,以“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为方法,以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辅导员在现实场景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水平为抓手,以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思政工作中的排头兵、主力军价值和实现“三近”为目标的新时代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工作机制。从本质上来讲,“三进”制度是对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和立德树人初心的回归和筑牢,是“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双重工作维度的衔接融合,是对高校思政工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次再审视。

② 在此感谢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提供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9/t20170914_314466.html.

[2]徐国旺,张红梅,徐善东.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呼唤高校辅导员新作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05):1-4.

[3]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