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文章选取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的回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信内容分析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中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科学内涵,以及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路径,旨在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习近平;立德树人;回信;科学内涵;实践路径
一、研究缘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党中央逐步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系,并通过党的全会报告进行了明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习近平就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对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重点对立德树人的内涵、地位和目的进行了新的阐述,明确了立德树人为高校“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的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学界对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在中国知网以“立德树人”作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2013年至2021年7月31日共收录博士学位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97篇、学术期刊文章4295篇,2019年最多,为2345篇。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为“立德树人”的主要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和党的教育思想史等研究理论出发,追根溯源,研究该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二为“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聚焦“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分析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存在的问题;三为“立德树人”的未来路径研究,既有宏观的“三全育人”的系统性政策研究,也有改进具体工作的微观实践研究。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于他在视察、演讲、座谈、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也包括在他做出的教育相关的指示、批示、贺词、贺信、回信中。“写信、复信给各级各类师生是领导人关心教育工作、心系教育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3]。“领导人回信的研究价值不容忽视,理应成为研究领导人物的重要文献资料” [4]。“从国家领导人复信中,我们可以透视其心怀百姓、心怀社稷的情怀,同时也能在其回信的人群、主题、内容中,感受其执政风格与理念”[5]。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回信是研究其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不可或缺的素材,通过考察回信,可以更好地研究其精神内涵。从目前已有文献研究看,学界尚未有从领导人回信的视角对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进行剖析的,本文将以2013年至今习近平给高校师生的回信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回信分析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二、习近平给高校师生回信特点概述
韩毓海教授认为,区别于过去批文件和发文件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写信的方式与群众沟通,改变了领导人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他以“老师与学生”来比喻这种新关系,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打破了过去领导人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写信体现的是习近平的执政风格,这样他的声音和想法能够直接传达给群众,不必通过层层包装,传达得更为准确”[6]。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回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回信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的回信次数较多。本文通过检索学习强国、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等,对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的回信进行统计。2013年至今习近平给高校师生的公开回信共23封(见表格1)。按年度统计,其中,2013年2封,2014年2封,2015年1封,2017年5封,2018年3封,2019年2封,2020年7封和2021年1封。最新一封为今年6月21日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
时间 |
回信 |
2013-05-02 |
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 |
2013-12-05 |
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 |
2014-01-16 |
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的回信 |
2014-05-03 |
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 |
2015-09-09 |
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 |
2017-04-20 |
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 |
2017-08-15 |
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 |
2017-09-23 |
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 |
2017-10-11 |
给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的回信 |
2017-12-30 |
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 |
2018-04-30 |
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 |
2018-08-28 |
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的回信 |
2018-08-30 |
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 |
2019-06-18 |
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 |
2019-09-05 |
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 |
2020-01-06 |
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学生代表的回信 |
2020-02-21 |
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回信 |
2020-03-15 |
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
2020-05-17 |
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 |
2020-06-27 |
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 |
2020-07-07 |
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
2020-10-23 |
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 |
2021-06-21 |
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 |
(二)对象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对象所属的机构多元。据统计,回信对象所属机构包括北京大学(6次)、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全国涉农高校、华中农业大学、莫斯科大学、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保定学院。除大学外,还向参加重要国际会议的青年学生群体回信,包括“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参会青年学生。可见,青年学生是习近平最爱回信的群体之一,包括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和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中国留学生(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和中国在德留学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和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同时,回信对象也包括高校领导(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青年教师(中国戏曲学院教师)、青年职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
(三)内容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师生的回信内容凝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改进文风“一是短,二是实,三是新”。根据目前公开的信件,习近平的回信文风言简意赅,直面问题,一般2至3段,篇幅多在200字到500字之间。从结构上,大致是表达收到信之后的心情,之后阐述对所涉及群体及其工作或学习的看法,最后提出期望并祝福。回信内容温暖亲切、句句催人奋进,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
(四)主题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的回信主题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他给师生写信时最常提及的概念。例如,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他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们的回信中,他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勉励同学们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五)契合时机
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的回信通常选择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发出,或者就重要的话题作出表态,契合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在劳动节前夕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们回信,鼓励他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六)影响广泛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尽管是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但其影响扩展至全国高校师生和整个教育系统。例如,近期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在高校和在华留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纷纷召开党委常委会、留学生座谈会,传达学习回信精神。教育部组织召开教育系统学习座谈会,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一)“为谁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
在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写道:“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8]。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他写道:“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9]。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他写道:“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0]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抓住“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才能真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育人与育才辩证统一
习近平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11]“立德树人”旨在培养有品德的人才。从逻辑关系分析,“立德”是“树人”的先决条件,育人是育才的前提。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是“立德”的价值旨归,人才培养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离开“立德”谈“树人”只能偏离方向,离开“树人”谈“立德”只能流于形式。
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 [12]在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的回信中他写道:“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坚持爱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希望大家把这些信念付诸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攻读,积才广学,早日用所学所得报效祖国和人民。”[13]在给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中他写道:“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14]可以看出,习近平希望高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一是具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怀揣奉献国家的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能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发扬担当精神,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责任抗在肩上,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迎接挑战、乐于奉献。三是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既刻苦钻研又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真才实学,不断增强投身新时代建设、发展的本领。
(三)“怎样培养人”——协同推进“三全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习近平强调实践育人的理念,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15]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习近平建议大家“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16]。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习近平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做好育人,“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7]习近平在回信中希望高校通过多种方式育人育才,这要求高校一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拓展社会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名师讲堂、暑期支教、社会调研、实习基地等平台的协同育人作用,让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当代实践
(一)加强思政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18]。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9]习近平在写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提出:“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20]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的理想信念,在写给高校师生的23封信中,10封回信中16次提到“理想”,8封回信中16次提到“中国梦”。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写道,“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21]他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2]
(二)加强美育工作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美育特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习近平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提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3]他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写道:“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
(三)加强劳动教育
习近平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要求“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彰显了“尊重劳动者”的人本关怀,指出了“实干兴邦”的现实路径,明确了“创造伟大”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24]。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他写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25]
(四)加强体育教育
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育”,对于“培养什么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6]习近平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中他写道:“我看过你们不少比赛,每当看到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国际赛事上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时,我从心里面为大家喝彩。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祝你们学业有成。”[27]
五、结语
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是指导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建成世界一流教育强国提供了全新动力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给高校师生的回信是其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通过研究回信内容认真领会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和时代节点上,未来应当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作为研究其重要论述的重要研究素材,进一步对回信内容开展全面系统研究,更好地理解并贯彻其思想精神,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陈峦明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朱洁媛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职员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3]王东红.教育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宝贵文献——兼谈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J].北京教育(德育),2020(12):32-36.
[4]季乃礼,张金城.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以45封回信为分析样本[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21(06):23-27.
[5]中南海“飞鸿”传递的执政理念[J/OL].http://politics.rmlt.com.cn/zhoukan/lingdaorenhuixin/.
[6]党报盘点习近平回信[J/OL].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4/01/313406.html.
[7][11][1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8]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N].人民日报,2017-12-31(001).
[9][23]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N].人民日报,2018-08-31(001).
[10][22]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001).
[12][21]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N].人民日报,2017-08-16(001).
[13]习近平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回信[N].人民日报,2014-01-18(001).
[14]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N].人民日报,2020-02-24(001).
[15]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14-05-04(001).
[16]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N].人民日报,2021-06-23(001).
[17]勉励青年志愿者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 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3-12-06(001).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0]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N].人民日报,2015-09-10(001).
[24]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7-21.
[25]珍惜荣誉 努力学习 继续拼搏 再创佳绩 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N].人民日报,2018-05-01(001).
[26]季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1):28-37.
[27]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 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9-06-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