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志气,就是要明初心、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有骨气,就是要敢斗争、勇奋进,砥砺意志品质;有底气,就是要强信心、硬能力,磨练本领才干。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中,可以总结出重视青年地位、抓牢育人核心、把稳工作方向三个基本要求。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巩固三个层面,以史为鉴、落实“四史”教育,以学为基、培养全面发展,以践为实、引导知行合一。
关键词: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其中,关于“志气、骨气、底气”的论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便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2]。2月20日的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总书记也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3]。在此前,总书记也多次在各场合分别提到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这三个词内容不断丰富、涵义不断深化,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不仅是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要求与指引。“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与青年走得最近、接触最多,高校基层团组织又是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阵地,要将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指南。
一、志气、骨气与底气的内涵
有志气,就是要明初心、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鸿鹄之志”“志在千里”“青云之志”“人无志不立”……中国人历来重视立志,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回首百余年历史,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尝试各种方案,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但“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而正是秉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讲话也明确了新时代青年最根本、最远大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要敢于做追梦人,更要勇于做圆梦人,要继续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有骨气,就是要敢斗争、勇奋进,砥砺意志品质。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以伟大建党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先后锤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5],构成完整精神谱系,也展示出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将中国人民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姿态集中展现出来。回望过去,无数仁人志士“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立足当下,我们能够坚定说出“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放眼未来,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要居安思危,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关键时刻站得出、急难险重我先上的骨气,战胜一切风险与挑战。
有底气,就是要强信心、硬能力,磨练本领才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6]; 2020年,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一派衰败凋零到一派欣欣向荣且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强大,是新时代青年最硬核的底气。青年要对党的领导、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充满信心,同时更要练就过硬本领,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才能够握稳历史的接力棒,迈开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步伐。
二、培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要求
(一)重视青年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对青年群体的重要性进行了简短而内涵丰富的定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在历次讲话中强调青年的重要地位:“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从百年前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到上山下乡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青年队伍,再到脱贫攻坚、抗疫一线冲锋在前的“90后”“00后”,不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青年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现了“时代晴雨表”的重要作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正是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要培养他们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需要共青团工作者将其重要性刻在骨子里、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从各个方面重视青年的发展与进步。
(二)抓牢育人核心
培养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就必须要抓住育人的核心与重点,而这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中找到相应要求[9]。首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注入青年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0]这其中不仅蕴含着党和国家对青年的现实期望、未来希冀,更深层次则是要求青年要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铭记于心、砥砺于行,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志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强化青年道德建设。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而青年的价值取向也决定着社会未来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好第一粒扣子”要求青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言行遵循,并在社会中不断践行、示范,引领整个社会的正向风气。最后要以使命责任教育为重点,鼓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青年人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把基石打牢、打深,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最终要将自身所学融入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需求中。树立远大理想、强化道德建设、增长本领才干、承担时代使命,这是培养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重要内容。
(三)把稳工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于共青团来说,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保持政治性,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11]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关注关心青少年成长,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而与之相应的,则是共青团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对青年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二是保持先进性,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一方面,共青团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让青年有先进性、光荣感;另一方面,要深入青年,摸准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三是保持群众性,做到心系青年、心向青年,这是对团干部的要求。“群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12]团干部要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提升工作能力,锤炼工作作风,走近青年、了解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13],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如此,才能把稳青年工作的基本方向。
三、培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做法
(一)以人为本,巩固三个层面
青年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要增强新时代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高校基层团组织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第一个层面,要严格对团干部的要求。团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理论水平、优良的工作作风,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才有能力在基层团结一帮青年、引领一帮青年。第二个层面,要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基层面临着专职团干部数量有限而青年学生人数众多的矛盾,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素质够强的优秀青年的责任,故应该着重培养学生骨干队伍,抓关键少数,让一群青年带动更多青年。第三个层面,要覆盖全体青年学生。团的有效工作应讲求覆盖面,把工作延伸到青年最需要的地方,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来自团组织的真切关心与关怀,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在哪里,让基层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这三个层面得到了巩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才能够搭起稳定的架构,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史为鉴,落实“四史”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尤其是近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复兴的征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宝藏,这是增强新时代青年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富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高校更应通过全面、透彻的“四史”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基层团组织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通过培训、讲座、报告、读书会、讨论班、参观参访、主题观影等多种途径开展“四史”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营造热烈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共青团“离青年近、懂青年深”的优势,探索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打造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四史”教育真正深入人心。通过学“四史”,让青年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增强“四个自信”,引领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以学为基,培养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是基层团组织应当引导青年学生前进的方向。当前,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还有很多“卡脖子”的问题需要解决,青年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要促使其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怀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走向更大的舞台,就需要引导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本领技能,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让自己的专业所学与国家所需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中国人的志气、底气与骨气还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滋养,正是在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逐渐志气高、骨气硬、底气足。基层团组织不仅要鼓励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带领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历史发展脉络中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提升理论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四)以践为实,引导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知。”书本上的知识、他人的讲解固然有益,但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够焕发新的生命力。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范围有限,对社会的了解更是缺乏,基层团组织要在第二课堂中让青年看到更多、经历更多,才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志气、骨气、底气。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了解基层、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要让大学生在乡间田野、基层一线去触摸时代的脉搏、感悟社会的发展,与社区工作者、基层选调生、扶贫干部、工人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中国故事,进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此外,基层团组织还应组织好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自我、对社会、对国家的认知与认可。总之,共青团要鼓励青年学生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在理解社会的同时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对青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指南,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李 珣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21,(7).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5]孙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谱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7]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8).
[9]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05-04.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11][12]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7-09.
[13]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