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媒体环境下党支部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创新研究

作者:唐伽拉 李宁汀 王 姣 发布日期:2021-11-25

摘要:文章针对支部党员存在的理论学习不足问题,以新媒体环境作为研究背景,以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创新为研究主体,以支部党员作为研究主体的作用对象,探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党支部理论学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如何利用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党支部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力求寻找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理论学习途径的可推广的、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党支部;理论学习;方法创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媒体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的信息传播方式。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的发展都尤为关心。他强调:“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1]“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2]。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支部党员同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有着重大意义。时刻保持先进的理论水平,才能出色地完成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中,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一直是支部党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业务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优势、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是解决支部党员理论学习不足问题的一个可供探索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环境为党支部理论学习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新的模式,为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各级党组织也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各种类型的全新优质党建学习平台,为党支部理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但同时新媒体环境对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工作安排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好新媒体的环境、学会新媒体工具、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学习模式,可以让党支部理论学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新媒体在党支部理论学习创新中的优势分析

 

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构建理论学习阵地,满足党员学习的信息诉求,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强大优势。

(一)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常态化渠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着更为低廉的成本、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以及更丰富的信息传播内容,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互动服务。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

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规模达了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7%。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优势的凸显,目前以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已日渐成为大众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一种常态化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6月,1519岁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达83个,其次为2029岁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为72个,3049岁的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为60余个。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及形式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各年龄段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单位:个)

(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新媒体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渠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知识呈现一种大爆炸的形式。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的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海量信息优势,能够让党员更为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学习领悟和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精神,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在思想建设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

(三)新媒体的即时性和全时性提升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环境中,大众能通过网络随时接受关于我们国家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宣传,及时了解全球近期各种重要事件,这使新媒体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类网络论坛或者专题网页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都可以作为提供思想引领和理论学习的阵地,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四)新媒体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吸引学习对象的参与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享有极大的主动权,可以对信息的内容、接收的形式、接收的时间、接收的顺序进行自由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海量信息中找出目标信息,实现个性化的信息获取,个人信息资源获取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新媒体的这种交互性有利于吸引大众的互动参与,丰富理论学习的呈现载体,在传授双方交互中使理论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强。

(五)新媒体环境下党支部可以充分发挥在理论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这就打破了传统理论学习的单方向性。党支部可以作为学习组织的有效节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性呈现,根据党支部成员理论水平、思想状态,灵活结合业务工作,安排有针对性的线上学习。

 

三、新媒体在党支部理论学习创新中的挑战分析 

 

新媒体环境为党支部理论学习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党支部要跟上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要学会分析辨别信息,要带领支部党员转变学习方式和理念,要调动支部党员参与线上学习的积极性等,面对这些挑战,党支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

(一)党支部需要提升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辨别领悟能力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经常会出现一些信息泛滥情况,各类网络平台也会存在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这就要求党支部在利用新媒体推进党员日常理论学习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担负起学习材料和信息的“把关人”的责任,全面主动地对材料和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权威性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互动中,要对学习研讨的导向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

(二)对党支部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支部作为理论学习的组织者,也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自身新媒体运用水平,了解新媒体的主要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学习教育和引导作用,学会在大量平台和海量信息中寻找到适合党支部理论学习的学习材料,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手段调动支部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党员进行深入思考。

(三)提升离退休党员对新媒体学习渠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离退休党员在学习精力旺盛的年龄阶段都是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理论学习,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观念改变、思维转换的适应过程。《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手机APP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明显降低。但调查数据也显示,60岁以上人群的手机APP数量仍然可以达到40多个。这就需要逐步培育离退休党员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和习惯,党支部也需要在理论学习中探索适合离退休党员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特别离退休老党员很多由于身体条件原因参加传统的课程、研讨等线下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党支部可以不断创新线上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吸引老党员的参与,为离退休党员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资讯、学习最新政治理论知识带来便利。

(四)理论学习组织中要注意线上线下的平衡与互补

虽然新媒体技术极大促进了理论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但现阶段,线下学习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线下的面对面的授课、座谈、研讨能够更深入更充分地进行交流,一些线下的参观展览也是线上展览不能比拟的。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平衡与互补,可以有效提高党支部理论学习的实施效果,同时降低时空因素的限制,保障其全面性与多元性。党支部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随时进行学习模式的调整。

 

四、新媒体环境下党支部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创新探究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当下,新媒体环境对支部党建工作特别是理论学习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崭新机遇,科学化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推进党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一)创新学习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理论学习,党支部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发信息平台潜能,积极探索“党员微信群”“在线党课”“学习强国”等新型学习平台,注重吸引性、乐趣性、便捷性,让党支部党员打开电脑、掏出手机就能掌握最新资讯,吸收最新知识。特别是疫情期间,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组织学习,可以突破线上活动限制,降低学习成本。党支部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励和调动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学习成果、学习积分的激励等,掀起理论学习高潮。

(二)充分利用音视频学习方式

短视频平台和视频直播平台具有信息可视化、生动活泼、现场感强的优势,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以视频的形式补充和拓展文字学习的,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分享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党支部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学习平台的优秀短视频资料,录制对身边先进人物、老党员老干部的访谈,也可以在一些学习、参观活动中利用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工具录制微视频、微纪录片,还可以组织快闪等吸引年轻人参与的线上活动。疫情期间,一些线下慰问活动不方便开展时,也可以录制视频信息进行慰问。

(三)引导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信息化时代,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时间产生的可能性增大了。在理论学习的实践工作中,把没有目的的、低效率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引导党支部成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也是提升党支部理论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每天分享一条内容精炼简短的文字或图片,包括理论要点、时事动态、先进事迹等,在打开微信的短暂时间内就方便地获取了信息,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就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学习。

(四)建立细分的学习组群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业务分工、关注的理论学习研究方向,党支部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细分的学习组群,通过具有特色的信息平台搭建、学习渠道和方式建立,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学习难点问题,营造学习氛围和气氛。比如针对离退休老党员和青年同志之间交流较少的情况,可以建立新老同志的细分交流学习群,年轻同志可以分享活泼新颖的学习内容、工作动态,老党员也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讲述学习经验、工作经验,分享老照片、图片资料等。

(五)构建党支部理论学习数据库

党支部可以将各类新媒体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于理论学习实践中,建立具有特色的理论学习数据库,供党支部党员随时检索查阅学习。比如将各类线上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分门别类,建立索引;录制党支部老党员访谈、党支部活动图片影像资料等;党支部建设历史、理论学习成果等的收集整理等。数据库的建立是以丰富和充足的资源为基础的,所以应通过长期的积累,作为党支部学习的主要基地。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充分发动和鼓励支部党员参与,比如就某个分类或主题,在支部党员群里采取接力的方式,每天一位党员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也推进了党支部的日常理论学习。

 

五、小结

 

党支部理论学习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探索新媒体与基层党建相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学习方式,强化理论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吸引力,积极探索学习成果向现实决策转化的有效途径,有效拓宽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指尖化、可视化、移动化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学习方式可以使党员学习教育焕发出新的光彩,保证思想教育不落伍,党员干部不掉队。同时,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思考,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让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在新媒体时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唐伽拉 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副部长 副研究员

     李宁汀 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校园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实习员

     王 姣 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房改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2-19.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