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养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例

作者:郭 琦 李贝贝 柳 絮 侯欣迪 发布日期:2021-07-28

摘要: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骨干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医学生培养过程有其鲜明的特征,因而结合医学生的教育特点做好学生骨干培训,形成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的特色,对于医学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拟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骨干系列培训的实证研究,探究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的特点,为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养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学生;学生骨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骨干是指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和优秀分子,包括党团组织兼职学生骨干、学生会和研究生会骨干、学生社团骨干和班团骨干[1]。一方面,他们是党团组织联系学生的纽带,是学生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2]

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3]。由于我国的医学生起点为高中教育,所以医学院校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又要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相对其他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更高。而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普遍具有学制长、学业任务重、学习过程实践性强、实习时间长等特点,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较多而在人文社科类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学生骨干培训应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针对上述方面形成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的特色。

本文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的学生骨干培训为例,分析医学生骨干需求与培训的形式,为建立适合医学院校的学生骨干培训模式提供依据。

 

一、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形式的探索

 

综合已有文献和高校交流经验,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学生变化、教学改革的开展,医学院校学生课业压力更大,思想更为活跃[4],但学生骨干培训环节中却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5]。医学生培养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地点较为分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分散在各个学院、医院[6];各医院的学生数量不同,以至于很多学生数量较少的医院几乎无法开展培训,或者将学生与职工培训合并,同时各医院在学生骨干培训水平方面的一致性不足;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和长学制招生使医学院校研究生数量明显增加,研究生培养中个性化突出,这一群体的学生骨干培训上缺乏系统研究,已有的培训模式也难以满足学生骨干培养的需要。

(一)知识讲座

期望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系统地接受理论知识体系,包括政治理论,办公技能、写作能力,情商、社交能力,管理、策划能力等。但仅举办单一的讲座,这种培养模式学生通常主动参与度不高,互动不充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主题参观

主题参观目的地主要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创新产业等。进行这类参观不仅可以拓展学员课外知识面,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还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帮助学员更快吸收理论知识,但因为地点选择、活动内容、互动环节等需要较细致的整体安排,才能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加之医学生课程紧张,居住分散,组织起来也较为不易。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更能提升学员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但小组讨论内容如果没有良好的设计,就会流于形式,当讨论气氛不佳、成员参与感弱时,小组讨论不仅不能体现其优势,还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骨干培训形式的探索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骨干培训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探索学生骨干培训的方式,常用的有理论培训、主题参观、社会实践等形式,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引导广大医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注重用共同医学理想感召学生,用行业的先进典型激励学生,激发学生与学校共发展、与祖国共奋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分析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日常状态,北京大学医学部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干部学院“培训班”的形式,以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外部培训与自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培训改变原有课程自建课程体系,依托社会成熟的干部学院培训课程,引入社会资源,坚持体验导向,拓展自我教育潜能,通过重访革命圣地,踏寻先辈足迹,传递红色基因等内容,将德智体美劳的培养融入其中,以培养“青年干部”的标准,提升学生骨干的能力和素养,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对医学生骨干培训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对已实施的医学生骨干培训班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依托社会资源进行学生骨干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程设置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采取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入医学特色,强化学生骨干的思想觉悟,对其工作能力、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训练和提高。

(二)学生组织

注重各学历培养层次学生的互补交流。采用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学习的形式,每次对学生进行平均分组,采取了研究生本科生相结合、不同学院相结合、医院与校内学院相结合的形式,保持了各组之间的学生差异性,打破了不同学制、不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不同院区学生之间的壁垒,为交流沟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

(三)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培训均采取了辅导员与学生骨干同时培训的形式(学生骨干占多数),同时邀请学校其他部门老师参加。让师生在培训共同体中相互学习,一是利益共同,尊重彼此利益,互换有效信息,打造共同目标,化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之中,提高团队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成长共同,个人通过在集体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团体通过彼此间的借鉴也能够日渐壮大。辅导员老师与学校各部门的加入,使得三全育人理念在这样的培训共同体中得以践行。

(四)培训效果得到学生认可

本文对参加此类培训的177名学生骨干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生92人(51.98%),研究生85人(48.02%);女生95人(53.67%),男生82人(46.33%)。

调查显示,98.86%的学员认为培训的形式、课程安排合理,95.45%的学员认为不分年级培训非常合理,研究生和本科生一同培训可以互相提升;绝大多数学员表示与其他类型的骨干培训相比,集中培训的效果更为突出,希望多组织类似培训,对以后的培训期待很高;93.75%的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82.39%的学员认为提高了责任意识,64.77%的学员认为提高了大局意识,而对于创新意识、工作能力的提高,学员认为效果不明显;学员们还建议在后期的培训中多加入小组交流活动,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留出半天时间自由交流等。

 

三、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的原则

 

以上实例研究显示,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更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突出学生骨干的主体性,突出工作体系的科学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生骨干培训模式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医学生通常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课余时间有限,应在保证学生骨干学业的情况下进行骨干素养培训。因此选择路途较近的培训地点或采取积分等形式,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依托社会资源

采用成熟的培训中心或者干部学院培训课程,进行学生骨干培训,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与院系自行设计组织相比,外部成熟的培训中心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为丰富,学生易于接受。但在此过程中也应注重坚持课程内容与医学院校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成熟课程优势,又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更好地丰富内容,形成适合医学生骨干培训的课程体系。

(三)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目标

学生骨干培训前要确定本次培训的目标,以帮助培训学员理解培训意义,区别学生骨干培训与一般社会实践等的区别,注重将思政教育与提升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相结合。

(四)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从内容设计、行程安排等多方面,要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体现学生骨干交流的机制;可以增加更多的趣味活动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同时也能达到培训形式多样化的目的;可以考虑多安排小组内活动,增加更深层次的讨论交流,增设组内合作完成的任务,增强集体意识。

(五)坚持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培训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多有分校区、分院区管理的特点,各医院在学生管理中常常融入各自医院文化,研究生、本科生培养特点也有所不同。学生骨干培训中,加强本、研共同培养,有利于提升非校区学生的融合感,更能够促进多专业学生互通有无,朋辈教育的意义明显;而且临床高年级研究生的加入,可以直接成为保障医疗的随队医生,保障学生的培训过程更加安全。

(六)强化三全育人理念

鉴于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需求,培训可以与“两课”教师结合,请他们随行培训,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同时鼓励更多辅导员、专家教授参与培训,身体力行,与学生交流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七)建立学生骨干培训学员档案

针对培训班的每期学员都建立起独立的个人档案,由学生工作部进行专门管理,将每个学员的培训过程、考核成绩、培训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均记入个人档案,以便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在每年度末,由相关部门按照量化考核指标开展学生骨干工作考核,总结成绩,提出不足,持续做好学生骨干的培养。

 

四、结论

 

医学院校学生骨干培训应遵循医学生特点,结合医学生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与担当,合理设计,在充分规划的基础上依托社会成熟资源办好骨干培训,同时采用灵活的、长效的培养机制效果更好。此外,培训中应特别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培育机制。这也是未来医学院校做好学生骨干培训的方向。

 

 

作者简介:郭 琦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副研究员

李贝贝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 初级辅导员

柳 絮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 讲师

侯欣迪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本科生教育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高旭亮.学生骨干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功能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45-46,63.

[2]费兰兰,沈黎勇,陈思潮.青年大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构建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8):93-96,87.

[3]于鹏宇,吴恩华.新时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等教育,2019(4):179-180.

[4]程琴,曾昕,吴岩石,等.基于网络题库建设的医学生形成性评价模式[J].学科探索,2015(10):49-50.

[5]赵姗,俞荔琼,陈民,等.PBL式学生骨干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36-37,56.

[6]高源,张静,黄蕾,等.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医院文化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