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医学生视域下专业班主任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芳 丁磊 孙凤 徐善东 发布日期:2021-07-28

  摘要:为分析医学生在专业班主任的引导下专业认知的建构过程并寻找影响专业认知结局的主要因素,为专业班主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配置过专业班主任的111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匿名调查,学生自愿填写。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医学生参与到专业班主任积极创造的专业认知教育情境中,通过与环境资源的交互实现了对专业认知的探索和确认。目前所学专业是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丰富(P=0.002,OR=0.301)、纠正(P=0.000,OR=0.235)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小;经常接触专业班主任的医学生丰富(P=0.000,OR=2.397)、纠正(P=0.040,OR=1.936)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得出结论:专业班主任更应该关注没有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的医学生,主动和学生经常交流沟通,并通过广泛而新颖的形式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学校也应当逐渐细化工作制度,完善工作体系,推动专业班主任的角色转型来强化专业班主任项目发挥更大实效。

  关键词:专业认知;专业班主任;医学生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专业教育是医学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形式。纵观近年来医学专业教育现状,针对医学新生群体而言,启发专业认同、激发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在对于促进医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这其中医学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是前提和关键。

专业认知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提供具有较为清晰的整体认识和了解的过程[2]。北京大学医学部部分院系曾实行新生导师制,但导师并未按照新生班级配置,约7—8名新生匹配一位导师,师生均采取私下联系的方式沟通交流,未能在学生群体中有效建立教育氛围;同时,新生导师除科研外,也较少有主动意识在新生最初的专业引导方面投入心思,致使导师对新生整体实施专业认知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从2018年起,我校从校级层面聘任各院系热爱学生工作的中级职称及以上青年教师骨干兼职担任专业班主任,对新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聘期1年,旨在从课堂外加强对新生的专业引导。每个专业班主任负责1个新生班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班会或班级活动、至少与15名学生谈心谈话、至少组织一次专业学习场所观摩学习、围绕专业认知教育至少组织一次团体辅导等,并在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所带班级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辅导员联系,共同协商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此举与韩飞飞[3]、黄解军等[4]所在高校的新生专业认知教育工作机制相近。本文试图借鉴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医学生视角收集信息,分析其受到专业班主任的影响重新建构专业认知的过程,寻找影响专业认知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更加深入探索专业班主任的育人功能,为学校今后进一步改进专业认知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所有配置过专业班主任的年级中选取111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和2019级属于已经实施完成专业班主任项目的年级,2020级属于正在实施专业班主任项目的年级。所有参与调查的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全部回收且合格。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本次研究目的,笔者自行设计了《专业班主任对医学生实施专业认知教育的实践状况调查问卷》,根据少量调查对象和专家的意见调整问卷部分问题并最终确定问卷。为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问卷全部采取匿名自愿填写的形式。调查内容中个人基本情况包含人口学特征、学科专业现况、家庭背景特征、升学特征等;医学生建构专业认知的过程调查则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因素框架进行设计与分析,即①学习者原有经验背景;②不同的学习情境;③可供交流互动的社会资源。专业认知结局分为经过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医学生“丰富了入学前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纠正了入学前对本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原专业认识和理解无改变”3类。

(三)统计学处理

相关调查数据由问卷星直接导出后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人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多分类自变量以哑变量方式引入,并默认以选择题中的最后一选项作为参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医学生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111名医学生,其中男生占比48.87%(543/1111),女生占比51.13%(568/1111);51.58%的医学生来自2020级,32.4%的医学生来自2019级,16.02%的医学生来自2018级;75.07%的医学生为城市生源,94.51%的医学生为应届考生,73.09%的医学生来自重点高中,46.17%的医学生其父或母的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80.47%的医学生将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学校,58.06%的医学生目前所学专业即为自己报考时的第一志愿专业,其中30.24%的学生来自临床医学专业,11.16%的医学生来自口腔医学专业,11.43%的医学生来自基础医学专业,14.4%的医学生来自药学专业,10.44%的医学生来自预防医学专业,10.62%的医学生来自护理学专业,6.84%的医学生来自医学英语专业,4.86%的医学生来自医学检验专业,且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比例与各专业学生总样本比例基本一致。

(二)医学生建构专业认知的过程

1.医学生的经验基础

51.8%(576/1111)的医学生表示他们刚入学时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入学初期,学生对所学专业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也并不十分乐观。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北京大学医学部1111名医学生入学初期对所学  专业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人数(%)]

项目

 

不了解

了解

非常了解

学习方法

 

560(50.4)

410(36.9)

141(12.7)

培养过程

 

515(46.4)

393(35.4)

203(18.3)

专业方向

 

315(28.4)

432(38.9)

364(32.8)

学科发展

 

358(32.2)

421(37.9)

332(29.9)

就业趋势

 

301(27.1)

437(39.3)

373(33.6)

2.医学生与专业班主任的接触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54.1%(601/1111)的医学生反馈他们在新生阶段每月都能够和专业班主任有接触和联系,并且专业班主任会利用接触学生的机会,充分了解学生之前的经验背景和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情况,为引入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认知教育内容打下基础。

3.专业班主任创设的认知情境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新生阶段能够感受到专业班主任分别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实施专业认知教育:组织班级集体活动1031人(92.8%),和学生私下聊天或辅导628人(56.6%),带领到医院/学院参观386人(34.7%),推荐书籍、讲座251人(22.6%),指导科研训练127人(11.4%),开展社会调研74人(6.7%)。

在请医学生列举他们于真实环境中体验和感受的专业认知教育过程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能否列举一个真实而有感染力的教学案例,展示专业班主任促进您去重构或加深了对于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调查结果展示了不同学科专业班主任选设的认知教育情境,例如,预防医学的专业班主任为学生推荐并领读分享《流行病学史话》一书;临床医学的专业班主任带领学生到临床医院参观学习并组织好医生访谈系列活动;药学的专业班主任在新冠疫情期间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讨论并指导综述撰写;口腔医学的专业班主任组织一年级本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通用技能大赛。

4.医学生与环境资源的交互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班主任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到自身经验基础与新知识存在差距或矛盾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专业班主任引入的以下方式:与同学之间讨论分析738人(70.1%)、到具体的相关环境或过程中去体会和感受679人(64.5%)、自行查阅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459人(43.6%)、与教师交流想法412人(39.1%)等,弥补个人视野盲点和认知局限,以丰富或调整自己原本的理解,直至最终确认产生新的专业认知。

(三)专业认知结局及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 67.7%(751/1111)的医学生发现他们先前的认知并不全面,经过一定过程后丰富了已有的认识和理解;27.18%(302/1111)的医学生发现其先前对专业的认知并不完全正确,于是纠正了对专业最初的认识和理解;另有5.22%(58/1111)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与其初始的认知完全一致。

根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学科专业现况、家庭背景特征、升学特征以及医学生入学前的专业兴趣和入学时的专业经验基础,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专业认知结局得出:16个自变量中除了年级、高中状况、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否为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3个变量之外,其余变量与专业认知结局之间的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2。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从而更准确地探讨影响专业认知结局的因素,因此将其余13个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医学生的专业认知结局分为3个类别,此间并无等级或递进关系,因此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所在专业是否为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和“接触专业班主任的机会”2项自变量对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3。

表2:北京大学医学部不同专业认知结局的1 111名医学生一般情况的比较[人数(%)]

 

 

 

认知结局

类别

项目

学生

丰富

调整和改变(n=302)

无变化(n=58)

χ2

P

(n=751)

性别

男生

543(48.9)

339(45.1)

174(57.6)

30(51.7)

13.616

0.001

女生

568(51.1)

412(54.9)

128(42.4)

28(48.3)

 

 

年级

2018

178(16.0)

109(14.5)

 56(18.5)

13(22.4)

6.850

0.144

2019

360(32.4)

238(31.7)

101(33.4)

21(36.2)

 

 

2020

573(51.6)

404(53.8)

145(48.0)

24(41.4)

 

 

专业

临床医学

336(30.2)

234(31.2)

 85(28.1)

17(29.3)

47.280

0.000

口腔医学

124(11.2)

102(13.6)

17(5.6)

5(8.6)

 

 

基础医学

127(11.4)

 93(12.4)

29(9.6)

5(8.6)

 

 

药学

160(14.4)

107(14.2)

 41(13.6)

12(20.7)

 

 

预防医学

116(10.4)

 76(10.1)

 39(12.9)

1(1.7)

 

 

医学英语

76(6.8)

37(4.9)

 31(10.3)

 8(13.8)

 

 

护理学

118(10.6)

 75(10.0)

 35(11.6)

 8(13.8)

 

 

医学检验学

54(4.9)

 27(13.6)

25(8.3)

2(3.4)

 

 

生源

农村生源

277(24.9)

168(22.4)

100(33.1)

 9(15.5)

16.179

0.000

城市生源

834(75.1)

583(77.6)

202(66.9)

49(84.5)

 

 

入学前所在地

东部沿海地区

453(40.8)

332(42.9)

106(35.1)

25(43.1)

14.428

0.025

中部内陆地区

353(31.8)

236(31.4)

102(33.8)

15(25.9)

 

 

西部边远地区

298(26.8)

190(25.3)

 92(30.5)

16(27.6)

 

 

港澳台地区

 7(0.6)

 3(0.4)

 2(0.7)

2(3.4)

 

 

高中状况

重点高中

812(73.1)

549(73.1)

220(72.8)

43(74.1)

0.041

0.979

一般高中

299(26.9)

202(26.9)

 82(27.2)

15(25.9)

 

 

父或母最高学历

小学

61(5.5)

35(4.7)

25(8.3)

1(1.7)

34.169

0.000

初中

193(17.4)

121(16.1)

 62(20.5)

10(17.2)

 

 

高中

147(13.2)

 91(12.1)

 49(16.2)

 7(16.1)

 

 

专科

197(17.7)

141(18.8)

 54(17.9)

2(3.4)

 

 

本科

370(33.3)

285(34.4)

 88(29.1)

24(41.4)

 

 

研究生

143(12.9)

105(14.0)

24(7.9)

14(24.1)

 

 

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否为第一志愿学校

894(80.5)

606(80.7)

240(79.5)

48(82.8)

0.409

0.815

217(19.5)

145(19.3)

 62(20.5)

10(17.2)

 

 

目前专业是否为报考第一专业

645(58.1)

443(50.9)

154(51.0)

48(82.8)

20.988

0.000

466(41.9)

308(41.0)

148(49.0)

10(17.2)

 

 

入学前专业兴趣

不感兴趣

576(51.8)

356(47.7)

195(64.6)

25(43.1)

27.295

0.000

感兴趣

535(48.2)

395(52.6)

107(35.4)

33(56.9)

 

 

入学时对大学和专业了解情况

学习方法:不了解

560(50.4)

358(47.7)

171(56.6)

31(53.4)

15.919

0.003

          了解

410(36.9)

291(38.7)

105(34.8)

14(24.10

 

 

          非常了解

141(12.7)

10213.6

268.6

1322.4

 

 

培养过程:不了解

515(46.4)

33144.1

16253.6

2237.9

13.383

0.010

          了解

393(35.4)

26935.8

10233.8)

22(37.9)

 

 

          非常了解

203(18.3)

151(20.1)

38(12.6)

14(24.1)

 

 

专业方向:不了解

315(28.4)

184(24.5)

118(39.1)

13(22.4)

31.747

0.000

          了解

432(38.9)

300(39.9)

114(37.7)

18(31.0)

 

 

          非常了解

364(32.8)

267(35.6)

70(23.2)

27(46.6)

 

 

学科发展:不了解

358(32.2)

206(27.4)

131(43.4)

21(36.2)

32.391

0.000

          了解

421(37.9)

301(40.1)

106(35.1)

14(24.1)

 

 

          非常了解

332(29.9)

244(32.5)

65(21.5)

23(39.7)

 

 

就业趋势:不了解

301(27.1)

167(22.2)

119(39.4)

15(25.9)

33.695

0.000

          了解

437(39.3)

313(41.7)

104(34.4)

20(34.5)

 

 

          非常了解

373(33.6)

271(36.1)

79(26.2)

23(39.7)

 

 

与专业班主任接触机会

每月见面

601(54.1)

438(58.3)

141(46.7)

22(37.9)

18.178

0.000

每季度或更少机会见面

510(45.9)

313(41.7)

161(53.3)

36(62.1)

 

 

 

表3:北京大学医学部1111名医学生专业认知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结局

因素

β

SE

Wald

P

OR

95%CI

Lower

Upper

丰富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所在专业是报考的第一专业

-1.200

0.389

9.501

0.002

0.301

0.140

0.646

与专业班主任每月见面

1.077

0.306

12.371

0.000

2.937

1.611

5.354

纠正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所在专业是报考的第一专业

-1.447

0.396

13.322

0.000

0.235

0.108

0.512

与专业班主任每月见面

0.661

0.322

4.206

0.040

1.936

1.030

3.640

    以“目前所在专业不是报考第一志愿专业”作为参照,目前所在专业是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丰富、纠正最初专业认知的可能性是目前所学专业不是报考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的0.301倍、0.235倍。以“与专业班主任每季度或更少机会见面”作为参照,与专业班主任每月见面的医学生丰富、纠正最初专业认知的可能性分别是与专业班主任每季度或更少机会见面医学生群体的2.937倍、1.936倍。

 

三、讨论

 

(一)专业班主任教育与引导的过程对医学生专业认知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知,专业班主任在了解医学生的经验基础后,会以此作为促进医学生新认知增长的起点,积极创设各种特定而真实的专业认知情境,帮助医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现新旧知识冲突点,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他们引导医学生与周围的各类环境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为医学生验证头脑中的知识冲突提供机会和指导。此外,94.78%的医学生表示,他们通过专业班主任对知识的渗透和引导,或丰富或纠正了自己原本对于本专业的认知;有74.17%的医学生表示,专业班主任对他们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引导他们了解了本专业培养过程、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前景方面。这些积极的结局进一步证明了专业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对医学新生群体切身感受真实的专业和社会、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是否第一志愿专业以及与专业班主任接触机会是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所学专业不是报考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受到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其专业认知丰富或纠正的可能性更大。一般情况下,在报高考志愿时,学生会将自己最喜欢而且未来可能最擅长的职业排在第一位,自然会对第一志愿专业更多关注和了解。没有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的学生,对兴趣程度并不十分强烈的专业了解的情况相对来讲也许并不全面和清晰,因此更容易受到专业班主任的渗透和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专业不是报考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中,61.4%(286/466)的医学生刚入学时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因此该学生群体更需要专业班主任加以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帮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激发和培养专业兴趣,促进其专业认知能力的完善与提升。

教师是作用于学生身心、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进行探索和应答的核心[5],有着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使命。因此,经常和专业班主任接触的医学生,从特设的教学情境中获取到的知识就会更多,自然受到专业认知教育影响的可能性更大。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专业认知得到丰富和纠正的医学生中,57.6%(607/1053)的医学生表示每个月都会私下和专业班主任聊天或接受辅导,93.2%(982/1053)的医学生表示他们会积极参与专业班主任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此也侧面验证了专业班主任与医学生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保持了通畅和良好的沟通联系,这对于医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完善和提升起着主导作用。

(三)按需调整工作模式和现实路径是对专业班主任项目加以改进的精准施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专业班主任创设的认知情境和渗透专业认知教育的方式十分丰富,但并不是所有专业班主任都采用了广泛而新颖的形式开展认知教育,也许这与专业班主任的工作习惯和教育投入程度有关,或由于学校目前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和监督机制,专业班主任的学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未得到有效考核所致。通过需求调查可知,70.93%的医学生需要专业班主任提供更多的实地参观和科研训练的机会,83.52%的医学生希望专业班主任能够推荐更多有价值的书籍、文献或更具针对性的讲座。可见,医学生对专业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和期待。需求调查结果同样提示,68.49%的医学生期望通过延长专业班主任的聘期与其增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反映出学生对目前与专业班主任接触一年的期限并不满足,这或许与他们对未来不同教育阶段自身专业成长发展仍然存在担忧有关。另有46.98%的医学生希望专业班主任以朋友或学长学姐的身份加入班级与其交流经验并解答相关疑问,这种朋友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期待与杨玉杰和邹玲[6]的调查结论相同,符合低年级本科生的成长需求,反映出目前导师型、学者型、顾问型兼具的专业班主任工作模式有改进的空间。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根本[7]。实践证明,好的教育不仅要求学校及时响应学生的诉求,提供相应的帮助,还应当敏锐发觉和理解学生中的教育问题,并从供给方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8]。因此,进一步细化专业班主任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保障和监督机制;试点延长专业班主任聘期,逐步建立以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认知教育内容为侧重的工作体系;推动不同年龄的专业班主任完成朋友式的角色转型以优化工作模式,是高校专业班主任工作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四、结语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石。医学生肩负着未来救死扶伤、发展医学科学的重大使命,培养过程中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和态度,这些都应当建立在完善的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基础之上。

尽管获取了一些结论,但本研究调查样本和测量变量的选取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将采取更科学的抽样方式以验证结论,并且也将收集更多维度的变量以控制混杂,尤其要增加对专业班主任的考核,且要考虑到医学生个体对专业班主任的需求差异以及学生与各类社会环境资源交流互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等,以上均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重视医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强化专业班主任工作发挥实效、稳步运行是各个高校都应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作者简介:刘 芳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副研究员

  丁 磊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部长、人民武装部部长  助理研究员

  孙 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副教授

  徐善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  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宋建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基于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6):94-98.DOI:10.19411/j.cnki.1007- 8606.2014.06.023.

[2]毛芳才.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途径探究[J].高教论坛,2012(9):82-85.

[3]韩飞飞.浅析中医药院校专业辅导员工作模式——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缙云校区)为例[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4]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8):51-53.

[5]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8):12-18.

[6]杨玉杰,邹玲.大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类型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07(32):10-12.

[7]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33-134.

[8]翟春娟,孔海宁.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对学生满意度及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