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如何促进大学新生学习投入:一项访谈研究

作者:何 瑾 发布日期:2021-01-24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研究的方法考察北大新生的学习投入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探索北大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新生学业辅导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26名大学本科生开展个体深度访谈或焦点小组讨论,发现北大新生在大一阶段容易出现学习投入水平不高的现象,且其学习投入水平受到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可以在个体、人际、环境三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新生学习投入。

关键词:学习投入;新生

 

在大学生群体中,本科新生是一个学业问题多发的群体。新生在学业上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是大学在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上与中学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是同伴比较和自我期望带来的压力。在北大,几乎每个大学新生都会面对“走下神坛、相对平庸”的心理落差,在学习目标、角色期待、自我要求等方面重新定位。因此,如何引导大一新生合理应对压力,更快更好地投入学业,显得意义重大。针对此类问题,传统的研究思路往往习惯从问题取向视角,通过分析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如学习倦怠、学习拖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类的长处和积极心理能力开始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有研究者指出,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行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绩效,甚至有利于促进学风的形成。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投入”这个概念。

一、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述评

(一)学习投入的概念

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又叫学业投入,它不仅指简单地听课和完成作业,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兴奋,对学习负有承诺,为掌握的知识感到骄傲等[1]。研究者对学习投入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几类。行为投入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否努力和参与学习活动的强度。情感投入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而持认知投入观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投入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努力和策略的使用。也有些学者认为学习投入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中任意两者或者三者的组合。

Schaufeli等人认为学习投入包含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2]。其中活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出众的精力与韧性,愿意为学业努力而不易疲倦,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奉献是指个体具有强烈的意义感、自豪感以及饱满的学习热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勇于接受挑战;专注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愉悦状态,将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体验到愉悦感。

综上,学习投入是包含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的,在行为、情感和认知层面上都有所体现的,与学习紧密相关的积极、持久的心理状态。

(二)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效能和影响因素

学习投入作为一种积极的状态,能够直接引发学生更多的学习行为,更强的学习动机,与更高的学习绩效、更大的学业成就有显著正相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熟性,降低辍学率。此外,学习投入的学生通常还有更好的学校满意度,以及更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习投入是学业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此外,学习投入还能促使学生表现出高效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以及较好的学校认同感。

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投入呢?前人主要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1.个体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性别、年龄、种族是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女生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男生[3]。学习投入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学习投入越高。

认知需要能很好地预测学习投入,当个体的认知需要比较高时 ,在学习中就更有活力,更容易表现忘我的学习状态;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学业倦怠的状况越严重,越容易导致学习投入的低下[4]。此外,自我效能感、承诺、自主性、成就目标、逃避失败的倾向等都被认为对学习投入有影响作用,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以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希望(hope)和乐观主义(optimism)为代表的个人资源都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5]

2.环境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的环境变量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

在家庭因素中,家庭特征和家庭环境对学习投入和学习绩效有极大的影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相比较,更难投入学习[6]

在学校因素中,被同伴接受的个体会产生积极情感,从而影响对学业的兴趣;感知到同伴的支持对学业成功的共同追求能够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感知到来自教师的支持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成就目标的努力程度[7],并且其预测性要大于同伴关系。此外,班级氛围也可以很好地预测学习投入[8]。学校的规章、设施等也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影响。积极的学校纪律表现为秩序、公平和弹性,将会提升学生的投入水平。

(三)问题提出

既然学习投入同时受到来自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关注并有效干预影响学习投入的相关因素,尤其是相对更容易调整和改变的环境因素,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本科新生的学习投入。因此,为了给北大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新生学业辅导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将通过访谈研究的方法考察北大新生的学习投入现状,全面探讨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对新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并基于访谈结果探索促进新生学习投入的政策建议。

二、北大本科新生学习投入现状访谈研究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网络招募的方式共招募到在校本科生26名,其中20名被试参与个别访谈:20名北京大学在校本科生,其中男生女生各10人,大一8人,大二6人,大三6人;他们分别来自19个院系,其中理工科院系10个,人文类院系9个。剩下6名本科生参与焦点小组访谈:他们分别来自光华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

(二)研究程序

通过在校内公开招募的方式,招募受访对象。研究者向被试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研究目的,以及受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保密原则,邀请被试参加访谈,获得知情同意。采用自编《北大新生学习投入现状访谈提纲》实施正式访谈,其中个别访谈的时间为每人60分钟左右,焦点小组访谈的时间为每组120分钟,访谈过程全程录音,且均为一次性访谈,访谈地点为新太阳中心。在正式访谈中,研究者结合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的访谈模式,首先和受访者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尽可能减少受访者的防御,促进访谈交流的深入全面。

(三)访谈结果分析

首先将所有访谈录音誊录成逐字稿,然后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类属分析,抽取与新生学习投入有关的重要语句、段落,将类似的描述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建立初步类属,最后逐渐提炼重要概念和规律,呈现与新生学习投入和影响因素有关的分析结论。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了被访者大一的学习状态及发展变化过程,通过访谈发现,不同学生在大一时期的学习投入状态各有不同,受到其个体、人际关系、环境三个层面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和规律,本研究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北大新生学习投入现状

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学新生进校后普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挑战,新生在刚入学后普遍会经历自己不再优秀的心理落差,体验高考之后的松懈、迷茫和重新定位,感受大学和中学在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体会来自同伴的比较和压力等,在20位被访者中,除了有两位分别来自理工科院系的同学之外,其他同学均表示大一时候学习状态不是很好,学习投入水平不算很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刚刚步入大学,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以为考上北大就解放了,会暂时性地被北大学生的身份所迷惑;缺乏引导,对学校的一些教学程序还不够了解;对课程不感兴趣,觉得老师教得太“水”,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因而降低了学习动机;在寝室里没有好的学习氛围,看到室友不想学习就不想学了;被“一二·九”合唱和社团活动等学生工作分散了精力,等等。约一半被访者表示,他们的学习状态在大一下学期有了改善,学习动机有所提升。

2.北大新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在个人层面,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多数被访者表示会对感兴趣的课程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有15名受访者表示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或者喜欢的老师,就会认真学,而不喜欢的则常常不在状态。在个人特性方面,自制力和毅力强等个人性格特点会对大一新生的学习投入状态产生一定影响。

2)人际因素

我们在访谈中主要探讨了大学新生在校园可能面对的各种人际关系,即和学长学姐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和室友的关系以及社团归属和学生工作的情况等。

12名被访者表示学长学姐的指导对于大一时迷茫的自己来说特别有效;但也有同学提出异议,认为效果受学长学姐的性格影响很大,并且提出学长学姐也需要培训。可见,朋辈辅导制度对大一新生的学习确实能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但仍有可完善空间。

在与老师的关系方面,被访者的说法有所差异,争论焦点在于导师制。对于导师制目前存在的弊病,大多数被访者表示,这一制度常常形同虚设,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甚至有时候是与导师“被迫”交流,常常是签个字走个过场就结束了。可见,提高导师对大一新生的指导作用,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是改善现有“导师制”的关键。

20位被访者在对与室友的关系这一点的回答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即如果有一个学霸型的室友会对自己大一时的学习产生影响,要是学霸能够带着自己一起上自习的话效果会更明显。此外,所有被访者均表示宿舍氛围并不适合学习,只有到了图书馆或者教学楼才能够静下心来。

20位被访者中有一人明确表示谈恋爱对自己大一时的学习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也有同学认为恋爱关系能够促进学习。可见,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有可能对学习起推动作用,这种推动力主要源于亲密关系带来的支持与陪伴。

在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方面,从所有被访者的回答来看,是否参与社团活动并不能成为影响学习投入状态的直接因素,被访者均表示参与社团活动或者学生工作的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合理分配好时间。

3)环境因素

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可以分为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层面,其中来自于学校环境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学校和院系所制定的与学习有关的政策制度。

关于学校制度,争论焦点是优秀率制度,有11位受访者明确表示优秀率的限制会对自己的学习投入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有2位持相反观点,认为优秀率对自己大一时的学习投入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有7位被访者表示两者没有明显关系。

在院系的制度层面,不同院系的被访者对自己院系的政策提出意见:如保研政策“不够清楚”“到了大二还不知道保研具体是怎么回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有的受访者也肯定了自己所在院系的制度,如S学院的“挑战班”(学生自愿参加,有更多机会跟老师学习,虽然任务重,但也看个人的能力和追求)、Z学院的“读书会”(由老师主导,对学很有帮助)、Y学院和S学系的“新生训练营”(能很快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环境,快速适应)。

此外,“教师反馈”在访谈中出现了16次,被访者均认为教师对作业和考试的认真反馈会大大增强自己对这一门课的兴趣和学习投入程度,老师的反馈对于新生学习投入水平有一定影响。

访谈结果显示,家庭环境能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3.促进新生学习投入的政策建议

根据访谈结果,受访者提到了一些北大目前已推行且能促进新生学习投入的体制政策,并为进一步提升新生学习投入水平提出了更多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严格规范课程评估系统,对于一些水课和评分低的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学长学姐制度,并对参与这一制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培训;完善课程反馈制度;部分院系征询学生意见,调整大一的课程设置;给予大一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培训;设立专属于院系的自习室或者通宵自习室,鼓励院系同学集体自习;建立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度;对于大一新生提供社团选择指导,并缩短“一二·九”合唱所占用的时间。

三、提高北大新生学习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可以分别尝试从个体层面、人际层面、学校环境层面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促进北大新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

(一)在个体层面提升新生学习兴趣

在个体层面,可以尝试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本科新生的学习兴趣。

1.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跨院系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学习兴趣。

3.在排课顺序上,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大学新生接触专业课的机会,促进其专业兴趣的提升。

(二)在人际层面为新生提供全方位社会支持

在人际层面,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充分加强老师、朋辈对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促进其学习投入。

1.改善现有的导师制。师生关系是预测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访谈,有些院系已经开设了“导师制”,给每名新生随机分配一名老师,并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怀和指导。该制度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联系,也可以让新生初步接触到老师的研究领域,提前深入了解专业领域,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将该制度推广到更多院系。

2.建立学长学姐负责制。各院系可以设置“学长学姐制”和“经验分享会”,给每名新生匹配一名学长或学姐,在入校前就取得联系,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投入学习。此外,应该提前对参与朋辈辅导的学长学姐进行培训,以提高辅导质量。

3.鼓励同伴交往,帮助学生开展建立社会支持的活动,搭建交友平台,比如新生训练营、新生联谊会等。

(三)在环境层面优化教学和管理政策

在环境层面,可以尝试从教育的硬件环境(学习条件)和软件环境(教育政策)方面进行以下尝试,以帮助大学新生克服学业适应困难,促进学习投入:

1.针对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差异,面向大学新生开设与大学学习方法和技能有关的基础课。

2.引导教师增加对学生的教学反馈,可以设置线上或线下的教学反馈平台,安排定量的教学反馈时间,鼓励师生互动。

3.鼓励小班制的教学形式,在政策上支持教师多开设一些实用性、趣味性的课程,鼓励小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4.完善教学评估制度,重视每学期末或者学期中的教学评估。

5.尝试在校园设施上为新生创造更多促进学习的便利条件,如增加图书馆插座数量;设置宿舍楼通宵自习室,有条件的院系还可以尝试建立院系独立自习室。

 

 

作者简介:何 瑾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师

 

 

参考文献:

[1]Newmann F.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6291.

[2]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Romá, V., & Bakker, A. B. (2002).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nd a confirmative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3, 71–92.

[3]Hu, S., & Kuh, G. D. (2002). Being (dis)engaged in educationally purposeful activities: the influences of stud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3(5), 555-575.

[4][6]倪士光.学习投入:概念、测量与相关变量[J].心理研究,2011,41):81-87.

[5]Ouweneel, E., Le Blanc, P. M., & Schaufeli, W. B. (2011). Flourishing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positive emotions, personal resources, and study engagement.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6(2), 142-153. doi:10.1080/17439760.2011.558847.

[7][8]安晓镜,程诚,孙娇娇.关于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5):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