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内卷化环境下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 与学生教育工作对策思考

作者:杨晓征 发布日期:2021-01-24

摘要:内卷是2020年十大流行语,它的流行来源于高校,也成了很多高校学生的口头禅,但内卷在高校学生中的具体表现为何,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正视内卷化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内卷,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内卷;高校学生;流行语;学生教育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1]”,其中“内卷”位列第九位,在2020年的语文生活中留下了流行印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出现,它“既有网络交流功能,又适用于现实表达”[2],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所包含的人生价值理念必然会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因此,关注网络流行语,分析在网络流行语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和现实问题,有助于给予学生更加适合的指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一、什么是内卷

内卷,“又称‘内卷化’,译自英语involution,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学生称这种不理性的内部竞争为内卷”[4]。内卷也逐步被扩散运用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比如,在儿童教育领域,很多家长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各种技能和特长,被环境裹挟,就给自己孩子报各种学习班、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等,也在网络中被称为内卷现象。

在高校中,内卷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些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学习而盲目选择双学位;有些同学“跟风”加入各类学生社团和各种学生组织;有些同学追随学霸的脚步,复印笔记、加长自习,但仍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学习结果……固然,很多同学的内卷化行为,是感知到来自外部的压力,产生自我内部驱动力的表现,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正向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内卷化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

二、内卷在高校学生中的表现及优缺点分析

(一)无视或轻视内卷、甚至反内卷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对某些正面价值的曲解

由上述《咬文嚼字》对内卷的解释可以体察到这种倾向,比如“边骑车边用电脑”有可能不是真实的现象存在,或可能只是偶然出现的偶发现象,却被夸张、被表演并被泛化固定下来,使其中蕴含的正面价值观被曲解。过去曾经有过陈毅吃墨水的故事,讲陈毅元帅小时候酷爱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吃东西时,由于过于专注,误把饼蘸到墨水里吃的故事。这个故事曾经被作为学习刻苦努力的正面故事进行宣传,对照骑车用电脑的例子,如果摒弃其中的表演成分,也是具有正面的精神内核的,需要我们客观分析。

2.“泛娱乐化”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让价值传播更加迅速、广泛,更易于让大众接收,很多价值观或文化输出越来越依赖娱乐化的手段,这种娱乐化,使得其传递的精神价值被消解。“泛娱乐化”一切以娱乐为标杆,躲避宏大叙事与崇高价值,甚至一切传统价值与意义都可以被娱乐、被消费,在娱乐的过程中,价值与意义也随之消解,只剩下了肤浅的娱乐和笑声。[5]仍以骑车用电脑为例,更多的人将其看作一个“梗”、一个笑料,也有很多学生会仿照这个例子,用搞笑的手段来演绎自己生活中的内卷事例,用“内卷人”来调侃自己。由此,公众逐步停留在了内卷现象的表层,追求其形式的娱乐性,忽视、反思内卷的内核和成因等真正重要的社会问题。

3.轻视内卷或反内卷现象

当代学生个性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对于出现的流行现象,采用一种批判甚或是轻视的态度,追求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于这些同学,他们有可能为了区别于“内卷人”,故意做出与他人不同的行为,或者,对于他们所不理解的人或事,将其一律定义为“被内卷”,而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则给予一定合理化解释或矛盾消解。举例来说,某同学看到同宿舍室友早出晚归认真学习,他把室友定义为随波逐流的“内卷人”,将自己本身不想努力解释为对抗内卷的一种行为,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

(二)迎合内卷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对自身要求与能力的不匹配

很多高校学生将内卷解释为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和比较存在于高校内的方方面面,比如,学分绩点、综评成绩、志愿服务时长、学生干部经历、社会活动能力,甚至包括交友和恋爱。所谓竞争,都有着一定的标准,谁的分数高,谁的工作时长长,谁能担任更高级别的学生干部等不一而足。这些标准应该与学生个人的能力相匹配,由于内卷,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纷纷给自己提高要求,但应该看到,高的标准与付出的努力相关,但也与个人自身能力相关。有的同学看到本专业同学选修双学位,自己也盲目选修,最终没能完成,还影响了主修课程。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有些同学即使延长学习时长,也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过高要求反而带来更多的副作用。

2.内卷的效率问题

很多内卷人都想超越一般标准,而为了这种超越,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高校中这种例子层出不穷。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高分,老师要求论文5000字,自己硬性完成了1万字,而多出的5000字并无实质性内容,老师评分后他的名次并没有提前。还有同学,为了使自己年终综合测评志愿服务部分满分,全年服务学时数百,他参与活动首先考量的不是自己的兴趣或是活动的内容,而是这个活动能不能获得志愿学时,而此部分分值仅在班级制订的百分制综评标准中占13分。上述两例,相对于同学的付出,他的收获是少的,效率是低下的。

3.过分功利化

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上的内卷现象,与一些功利目的密不可分。同学们刚刚入学,和学长老师交流更多的是带有功利目的的问题:如何获得更高级别的奖学金,如何选到更好的导师,如何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哪些工作收入更高……带着这些目的,他们成为内卷人,不停英语刷分,为出国做准备;选修“水课”提升绩点;竞选学生干部,丰富简历上的经历……而实质上,他们并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参与工作往往是只为了工作证明,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升。 

4.内卷引起的心理不平衡、焦虑问题

有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游刃有余地获得学分和工作成果,自己努力却没有结果而心理不平衡;有的同学看到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焦虑;有的同学因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焦虑……内卷,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焦虑的传递,很多人由于焦虑而内卷,幸运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与自身的和解,有的则加重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

三、针对内卷的几点对策思考

专业人士认为内卷实际是一种发展停滞的状态,人们找不到合适、有效的路径来促进发展,只有正视“内卷”现象,理性分析,才能探索更好的“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对高校学生来说,追逐优秀的“内卷”如果应对得当,学生能够在“内卷”的驱使下不断前进,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6]。对高校教师来说,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第一,引导学生讨论、追问,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流行词汇。青年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任何流行词汇和社会现象的出现一定有其背景和原因,在网络化、娱乐化的大背景下,作为金字塔顶端的高校学生,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多一些反思和追问,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针对“内卷”也是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因何“卷”,如何“卷”,我们需要如何应对“卷”,为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注脚。

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协助其明确远期与近期目标。很多内卷与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欠缺、对学习生涯规划的欠缺有关。高分通过高考关的学生们往往青少年阶段全身心投入到应试教育中,很少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很少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纷杂的各种选择,在学习之余也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高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应用心理测评、生涯规划量表等各种工具,协助学生对自己进行立体画图,找出自己的核心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梳理自己的远期和近期目标,哪些亟需解决,哪些可以放在自己的清单之后,良好分配时间。

第三,全方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情况发展其特长,给更多同学制造更多的机会,均衡发展。每个同学因为其生长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不同,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存在不同。教师应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尤其要了解到学生的缺点、优势和特长,扬长补短,找机会发挥其特长,增强其自信心,找办法帮其补足短板,努力使学生做到均衡发展。自信心是学生在校成长的重要内驱力,在内卷化背景下,竞争可能会对弱势一方产生更大的压迫,打击其自信。教师要积极想办法保护学生自信心,良好的自信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评定体系,让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肯定。内卷化发展中,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可能更多的是内耗和浪费,我们是否要思考从顶端优势、金字塔型发展模式,转换到扁平发展模式。即对高校学生来讲,更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性,让他们在更多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相对于成绩,拓展自己人生的厚度、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听一次音乐会、看一次画展,甚至静下来欣赏一下校园风景、思想放空,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意义的。评价体系是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指挥棒,应该更加优化评定标准,针对不同特长学生,给与相应的肯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绽放不同的光彩。

第五,帮助学生对应焦虑和困惑。内卷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一方面,需要正确应对焦虑,适当的压力能促进学生投入竞争、得到成长,但焦虑过多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消极逃避竞争也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消极逃避的同学往往也容易沉迷网络或游戏,此种情况也要及时发现。教师应多接触学生,真正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焦虑或逃避的原因,适时通过沟通疏解其压力,必要时需要向心理专业导师求助。

四、总结

“网络流行语的创制和使用多为青年一代,是青年用来标识身份和群体沟通的‘时尚符号’”[7],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网络流行语及其相关的网络流行现象,通过分析解读,了解青年学子社会背景、心理状态、价值诉求,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加强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向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杨晓征 北京大学医学部团委副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4]《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十大流行语”[EB/OL].http://blog.sina.com.cn/yaowenjiaozi.

[2]陈萍,郑罡,刘淑兰.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2006—2019年《咬文嚼字》公布的网络流行语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05):16-19.

[3]秦程节,王夫营.网络流行语视阈下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8(02):47-51.

[5]黄一玲,焦连志,程世勇.网络文化“泛娱乐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6(11):175-182.

[6]大学生的“内卷”:竞争还是内耗[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20-11/09/c_1126713666.htm.

[7]秦程节,王夫营.网络流行语视阈下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8(0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