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宇凡 万山铨 发布日期:2020-10-26

摘要:近年来,加强实践教学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动力。新冠肺炎疫情给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北京大学从课程组织形式、内容环节设计、支持保障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探索出“线下实践为主,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新路径,组织3226名选课学生线上线下顺利完成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必修课,为不可抗力因素下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提供了创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疫情;思想政治实践;线上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北京大学党委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育人规律,牵头建设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必修课。各院系担任开课单位,院长、书记领衔的授课团队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以下称“习研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称“马院”)指导教师团队亲自带领学生到祖国各地“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走进革命老区,了解改革发展前沿,考察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访科技创新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帮助同学们走到田间地头,深入人民群众,用第一人称视角观察新时代发展成果,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果。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暑期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必修课的开展带来了新的考验与挑战。在充分研判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后,学校优化课程方案,在战“疫”时刻探索出“线下实践为主,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新路径。

 

一、搞“活”组织形式,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

 

(一)基地承接:线上、线下互联共建

基地是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根据2020年线上线下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为保证覆盖在云端和实地参加课程全体学生的课程效果,共设计四类与基地共建授课方式:一是线上直播参访,由基地方或在基地实地参访师生线上直播基地情况,打造线上“沉浸式”教学体验,带领选课学生足不出户感受国家发展,体验社会变迁。二是线上座谈会,邀请实践基地优秀典型,如劳动模范、基层选调生、医护人员等代表性人物与选课学生开展线上座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先进榜样。三是线上访谈,结合实践主题,在实践基地的支持下,开展面向个人、群体的专题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实践基地的发展变化。四是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依托实践基地思政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线上重温入团誓词、邀请榜样代表主题发言、选课学生学习心得分享等方式,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中思政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外国语学院开展了甘肃张掖“弘扬革命精神,助力西部发展”主题思政实践线上课程,通过主题讲座、主题观影、主题团日故事会等方式来与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实现互联互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思政实践团开展线上思政实践活动,与当地多家企业举办联合主题团日活动和线上企业参访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家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等政策和具体实施的体察与感悟。在特殊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学校细化了基地管理办法,完善了基地审核退出制度。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组织与基地的线上工作交流会,深入了解基地防疫及其他各项工作安排,实现双向互动配合,保障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二)学生主体:线上、线下灵活组队

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团要求每一支课程团队不超过20人,以充分保证学习效果。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切实保障与课师生人身安全的同时给选课学生提供参加线下思政实践的机会,经充分调研和评估后,学校和院系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形式进行了相应调整:鼓励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学生由院系组织赴已建设的实践基地开展线下实践;疫情防控等级为二级以上地区的学生仍按照线上实践进行安排,后续视疫情防控等级调整。结合学生居住地和实践基地防疫工作情况,院系灵活机动地组织学生参访,主要包括全员线下、全员线上和线上线下组合三种模式。在组合模式下,线下同学实地参访,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线上同学居家收看。依托于互联网基建,线下的调研情况可以实时同步给线上同学,并在讨论组内展开讨论。在评议会等环节中,全体同学一起在云会议室中交流感想,并由教师展开点评。实时的信息互动与视频会议中表情动作的介入都有助于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提升课程体验。

(三)教师指导: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全体思想政治实践课课程团队均配备院系专业教师和习研院、马院教师各1名,来担任授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分工合作;同时,配备马院助教1名,协助思想政治实践和理论教学;另外,还由各院系专职团干部、专职辅导员与高年级学生骨干担任课程实践团带队教师和助教。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任课教师和助教组织方面,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线下实践至少有教师和助教各1位带队的前提下,教师和助教们通过云端实时点评或实地亲身指导的形式参与到同学们的课程学习里来。课程成员们围绕总书记四封回信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理解后,展开小组内部研讨,并将研讨成果汇总整理后,在读书会和每日评议会上进行展示,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这一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实地调研和阅读经典的功夫留在线下,保证云课堂上能够有充足的发言讨论与交流点评的时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交流研讨和点评互动的过程中,线上线下实现学习效果无差异,学习质量双保障。

(四)组织重塑:突破开课院系的地域单元整合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尽可能满足学生就近开展线下实践意愿,学校化整为零,进行结构再完善。在学校统筹协调下,创新的课程组织形式打破不同开课院系的限制,允许并鼓励各院系以地域为单位联合组队赴同一优质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开展线下实践,并开展跨院系的线上交流研讨活动。这一创新举措充分整合了现有的思政实践课程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和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组织安排,力保更多同学能够拥有线下实践机会。跨院系的交流也给思政实践课程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丰富的专业背景拓宽了关注现实问题的视角,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与共享。

 

二、“精”雕教学方案,促进思政内容入心入脑

 

(一)把握关键节点,深挖战“疫”思政教育资源

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2]。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上半年,总书记先后四次给中国青年回信,勉励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举国战“疫”和复工复产对于高校而言是难得的思政教育契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开展的2020年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四封回信,立足战“疫”时刻,深挖战“疫”过程中的宝贵思政教育资源,设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改革开放 五位一体”“扎根沃土 决胜小康”“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5条主线,通过精心课程设计,引领学生在实践体悟中深化对回信精神的理解,带领学生读懂中国国情,认识中国制度,增强四个自信,勇于担当作为。工学院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开展“寻改革之初心,探开放之潮头”主题思政实践课程,传红色基因,观国之重器;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赴吉林扶余开展“脚踏祖国大地,聚焦东北振兴”主题思政实践课程,走出生态路,打赢攻坚战;光华管理学院赴广州南沙开展“沃土计划”,聚焦金融科技,探讨科研经济;考古文博学院师生走进福建泉州、陕西宝鸡、河南淮阳、海南自贸港等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扎根沃土决胜小康”系列主题思政实践。这些课程主题鲜明,结合时事热点打造课程内容,令同学们深受触动,收获满满。

(二)统一主旨航向,集中与分散调研同步发力

受疫情影响,思政实践课程成员无法全团参与线下实践,部分课程成员选择线上参与课程。在“线上+线下”的背景下,课程调研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实践基地集中调研为主体,组织线下学生实地走访,线上学生观看直播。二是设置统一调研主题,课程团队中线上参与的学生在属地开展自主分散调研,进一步拓宽实践主旨的意涵。课程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组队,自主设计调研提纲,开展其属地范围内的具有针对性的线上或线下访谈活动。这一要求实际上为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自主挖掘身边榜样与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能够深化对家乡、家庭和地方社会的了解,探索地方经济发展结构与动力、了解基层政治生态,深入与家人沟通并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活跃社会氛围和家庭氛围,帮助学生构建多维度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多前辈经验与情感支持,并将此作为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散调研主题与集中调研主题保持一致,便于无法深入实地探访的同学们能够通过对家乡发展的充分了解,实现共情共感,进而实现对线下调研的有力补充。

利用身边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课程氛围,有助于形成一种更为广阔的社会联系和时空间联系视角,进一步打通“我与远方”的界限,有助于鼓励同学们去探索区域发展故事背后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时代命题,读懂中国国情与中国故事。政府管理学院赴四川宜宾思政实践团中,线下实践师生通过每日直播的方式带领线下同学一起围绕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访谈,实践结束后继续以“云端上的守望”为主题开展远程支教服务活动。城市与环境学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思政实践团线上实践同学除了收看实践基地的线下直播,还围绕脱贫攻坚、基层抗疫主题采访自己身边的老党员、基层工作者,了解家乡产业发展路径和基层治理的特色,通过面对面交流,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和基层抗疫工作者身上冲锋在前、勇于奉献的精神。调研活动让青年群体从“原生”环境中汲取正能量,让党风党魂、正气正魂得以言传身教,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导向。

(三)设计互动模块,发挥线上讨论式思政教学优势

线上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以思政主题为核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提升线上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创新模式[3]。针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需要,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精心设计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每日评议会、每日一课、读书会等互动教学模块。课程实践期间,由任课教师和助教每日召开线上评议会,选课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总结实践经验,内化实践成果。每日评议会上开展以“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每日一课”,每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回信。读书会由各课程团队在习研院、马院任课教师指导下从课程学习资料中选定实践教材,进行线上读书分享,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每日评议会、每日一课、读书会等互动教学模块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结合实践调研所见所思所感分享学习体悟,变传统的“一人讲”为生动的“众人谈”。在“线下+线上”的组织模式下,研讨可以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网络空间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及时总结实践调研成果,提升思考深度和广度。

 

三、夯“实”支持体系,保障线上线下育人效果加倍

 

(一)打造高品质授课队伍,创新线上互动教学方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疫情防控对思政实践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上授课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效果的衰减效应使得实践课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通过授课队伍遴选、加强授课队伍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打造思政实践“金课”的“金牌”授课团队。在课程筹备阶段,学校和各院系组织一系列教师和助教培训,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升授课团队新媒体教学技能。在课程准备阶段,学校制定《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师手册》,学校和各院系召开教师与助教培训会,明确课程目标和授课要求,为全体任课教师和助教设计课程内容、开展课程教学提供指导。课程实施阶段,严格把握教师授课内容,做好教学保障和备案审核工作,注重授课内容的思政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不定期开展任课教师工作研讨会,探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模式改进与优化,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并及时改进、即时反馈。

(二)加强课程督导与评估,确保特殊时期教学效果

在疫情特殊时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部分环节由线下转为线上。由于缺少“面对面”交流,线下实践课教学中经常开展的师生互动在线上变得更为艰难。为了保证线上授课质量不打折扣,除了科学设置课程环节和开展授课团队培训,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课程督导与评估制度。首先,建立了习研院、马院教师和助教“双确认”机制,持续跟进教师和助教参与对接院系课程团队的教学指导成效,强化组织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进行干预。其次,建立专家领导线上督导制度,由教务部协调老教授专家听课团,不定期抽查开课院系的教学进度、课堂讲授,并对选课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对教师和院系在课程实施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此外,引入教学评估机制,由教务部统一安排,建立针对疫情特殊时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评价指标,以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夯实院系作为课程依托单位的主体责任。最后,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督导联系学部各院系开课情况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按照联系院系分工,全面参与和支持所联系学部各院系的思政实践课程组织实施,及时了解院系课程计划执行进度,参与课程实施环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需求,协助落实防疫和安全保障工作等。

(三)完善安全与物资保障,线上线下保驾护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特殊时期,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把落实防疫要求贯彻课程实施始终。为保障师生安全,行程前应做好充足的防疫准备,提前寄送物资到学生手中,且随团携带必要物资,提交个人承诺书和家长知情同意书;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明确实践期间学生应遵守的属地疫情管理规定;建立安全联络专员报告机制,为线上和线下实践师生购买保险,记录出行信息,安全员实施每日零报告,如团队遭遇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向院系安全联络专员汇报并进行应急处理。物资保障方面,除实地实践必备的物资外,疫情特殊时期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实践中,因基地实地参访直播需要,应准备好手机、手机支架、补光灯、声卡、收音麦克风等设备。如遇山区等网络信号较差的实践地区,应采取录播方式替代。此外,为所有选课师生发放手机流量套餐升级补助,改善线上教学网络条件。

近年来,加强实践教学成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动力。通过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教师理论讲授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显著。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思政教学实践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来讲既是被动环境下的一种挑战,又可视为主动改革创新教学形式的有益探索。由于疫情等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学的模式在未来仍有进行推广和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接下来,要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授课形式,形成常态化的授课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王宇凡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讲师

     万山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7级本科生、学生兼职辅导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

[3]阙愚,张彦,竟辉.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探賾[J].江苏高教,2020(08):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