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疫情期间研究生线上复试的SWOT分析——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

作者:于佳鑫 赫文琦 董立铮 发布日期:2020-07-07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更是为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采取线上的形式进行。这种新的改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带来了机遇又创造了挑战。然而,如何确保教育公平始终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目标。文章就新形势下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进行分析,试图寻求完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复试;教育公平;新冠肺炎疫情

 

一、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乱了熟悉的常态,如约而来的毕业季,没有操场上激昂的国歌声,没有教学楼中朗朗的读书声。疫情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做好疫情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对守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19〕6号)和有关文件精神,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也应该根据疫情形势而有所调整,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证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研究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针对此突发状况,建立并完善研究生招考制度,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高校在招生工作中既要根据现有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打好招生的金字招牌,与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相契合;又要保证招考流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拓展灵活的招生考核方式,保证优秀生源质量。学校从宏观角度对复试环节统一把握,“比如指定复试评分原则、流程规范等”,各学院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特色的复试办法。学院作为招生的实体单位,在研究生院的统一部署下,多措并举、同心协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招考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能够保证招生的公平和稳定,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特殊时期研究生招考过程中的问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已于2019年12月下旬结束,按原定计划,考生在2月10日左右查到自己的初试成绩;接着,34所自主划线院校和国家复试线将相继公布,并在3、4月陆续参加报考、调剂院校的复试。但是,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导致的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延期开学后,以往计划的研究生招考等工作是否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北京大学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公告:北京大学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相关信息。

招生工作既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又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招生工作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国家需求的角度进行。在特殊形势下,网络平台是在一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教学管理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发展和保证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为远程招生考试打下了基础。但是网络平台的稳定程度、复试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网络条件的差异势必会对复试流程产生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态势分析。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通过调查,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一一列举,依照矩阵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带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制定符合更加精准的相应发展战略。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有其形成的基础。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阐述,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二)研究生招生公平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和院校扩招,越来越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会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进入硕士阶段的方式有推免和统考两类,对于本科成绩平平或者院校层次普通的同学,考研是堪比第二次高考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多考生甚至选择“二战”“三战”,只为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入学机会,足以见得考研复试的重要程度。如何确保复试过程正当、公平是保证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线上复试的SWOT分析

 

(一)复试流程

为了减少学生流动聚集,北京大学通过WebEx平台进行线上远程复试,采取考生线上、复试老师集中在学校会议室对考生进行提问的模式进行复试。复试秘书按照复试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中指定相应考生进入WebEx会议。

为了保证复试流程的公平、公开、公正,复试要求考生采用电脑、手机端双机位连入会议,电脑端保证考生正脸清晰,手机端排除考生周围环境无作弊行为。同时,为了准确对接每一个考生,确保考生信息准确无误。在复试之前,由复试秘书对考生进行线上人脸识别、学历审核、英语成绩核验、双机位角度调整、设备测试与网络状况评估等工作,保证复试流程顺利。在复试当天,复试秘书进一步协助老师进行屏幕录制、考生人脸信息确认、答辩流程记录等工作。

(二)线上复试的SWOT分析

1.优势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网络基础设施已经覆盖到各家各户,网络平台打破距离阻隔,使得考生享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上带来的便利。网络会议的形式无地域化差异,减少了考生的跨省流动和聚集,保证了师生的健康安全。为了避免出现争议,线上复试相比线下复试增加了很多要求和保障。比如双机位保证了考生周围环境、线上人脸识别的快速和精准,体现了复试的公平性。数字化考生信息的建立,便于对考生报考条件的审核与管理,加快了现代管理模式从传统模式走向数字化、可量化复试流程的转型升级。

根据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的特点和方向分批审核和面试,指定不同的线上复试时间与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考核与选拨。在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首先参考的是考生提供的资料,包括个人介绍、本科阶段成绩单、四六级等英语证明和各种竞赛之类的获奖证书等,本科阶段的成绩和奖励对于研究生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博士研究生复试环节,倾向于对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未来科研思路和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基于硕士和博士不同的培养特点,老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复试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被选取学生“分数高”但“能力低”的现象。

2.劣势

线上远程复试对于网络条件的要求较高,而不同的地区网络质量不一,即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时刻的网络状况也有所差别,所以虽然前期已经确认了考生的网络信息情况,但难免在复试时一些考生出现网速较慢、网络信号较差的情况。这导致在网络复试的过程中交流效果不是很好,会出现画面模糊、声音卡顿的情况,影响考生答题和老师进行判断。一些考生可能会出现操作异常,影响复试效果,比如侧机位不能看到考生周围的环境、各种外部因素导致声音嘈杂等,需要老师及时提醒和纠正。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对考生的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会造成考生的发挥不稳定。为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劣势所带来的问题,面对突发状况,学校也有相应的处理预案。如系统或网络出现状况,复试老师及技术人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安排。

3.机会

即便网络复试存在一定的劣势,但网络复试是疫情大环境下的大势所趋,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是保证学生顺利入学的最好方式。这给考研的考生提供了新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方式。网络复试有利于完成特殊形势下选拨人才的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相比于传统的面试流程,网络复试更好地解决了个性化问题,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便捷、方便、省事省力。同时,高校作为复试的组织者,担负着与教育部完全不同的责任,它的责任过于具体,事事要落于细致,样样要考虑周全,尤其是防止大规模招生不公平事件的出现。

4.威胁

网络复试准备期间需要大量相关人员在手机和电脑设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熟悉线上复试的软件操作。如果网络系统突然瘫痪或者被不法分子攻击,就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ZOOM软件在疫情下借风直上,可谓是视频会议软件里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注册用户不断攀升。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私风波,部分视频存在一个不受密码保护的云存储空间中,导致人们能够搜索到15000个陌生的视频。我校为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升级和优化WebEx的软件功能,确保复试视频不被黑客所攻击,为研究生的网络复试保驾护航。同时使用腾讯会议作为备用平台,将风险和威胁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复试安全。

同时,相比线下复试,网络复试还存在考生可能作弊的威胁。为尽可能地减少威胁,提醒考生使用双机位,不能佩戴电子设备,面试期间减少考生与考生间信息的泄露,面试时若出现网络状况延时过长,会及时更换复试题目,避免给考生作弊的可能。此外,考生与考生之间的题目也不尽相同,避免彼此认识的考生出现作弊的可能。

 

四、创新与思考

 

基于以上SWOT分析,笔者认为特殊形式下的招考管理更应讲究方式方法。

第一,注重跨学科学生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议题在国家、社会和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需要专业人才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引进人才除了要拥有专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在新的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等也迫切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发展人才。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有着不同研究背景的考生,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才能,所以在招收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跨学科考生拒之门外,要更多地看到这些考生的自身优势。在复试时,对其初始学历的能力素养进行全面考虑。跨学科学生招收后,更要全方位综合培养,使得其早日成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跨界人才。

第二,网络平台全方位助力远程面试。不同于以往的复试方式,今年的招考形式也显得格外特殊,视频面试等多形式的考核为招生提供了便利。为了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学院学校联动,利用网络技术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运用信息化手段,一如既往地确保线上和线下复试的流程一致,始终如一地为考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会对复试中面试分数权重的确定、调剂招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第三,网络复试更是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疫情下的网络复试的确增加了线上面试的复杂程度,然而越是在复杂情况下,越能体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水平。包括前期对面试环境的控制预安排,复试的环境应该是安静的,自己的着装、仪容要自然大方,浓妆艳抹和蓬头垢面都是不合适的。复试时面对老师的提问、面对镜头的压迫感,以最自然的状态,把自己曾经的学习和生活、收获和成长、规划和畅想向老师们娓娓道来,这些都是综合素质最好的体现。

第四,研究生网络复试更是对研究生复试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网络复试是疫情下的产物,从非典期间的研究生等额面试到新冠下的疫情网络差额面试,是研究生复试的一次进步。它体现着我们对研究生复试制度的自信与突破,即便相关流程和环节可能无法按照传统的方式执行。今年的招生工作为保障考生的权益,在创新中不但减小不可能性,同时也为考生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作者简介:于佳鑫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务 助理研究员

     赫文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生、2020年研究生复试秘书

     董立铮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8级博士生、2020年研究生复试秘书

项目基金:本文系《北京大学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2019年项目《健全研究生教育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