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帮扶研究——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

作者:蔡旻恩 赵瑞颖 王 君 发布日期:2020-01-17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攀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热点和难点。伴随着1999年之后的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学历普遍提升的现象逐渐产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深造,带着贫困家庭全家的希望走入社会,他们对尽早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并回馈家庭的需求十分迫切。文章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这种迫切需求与客观社会的社会排斥现状、贫困生个人自我效能发挥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发展不平衡的产生原因,从而营造社会、政府、高校三位一体的帮扶环境,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发挥。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自我效能;就业帮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学历普遍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长。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深造,带着贫困家庭全家的希望走入社会,他们对尽早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并回馈家庭、回馈社会有着热切的期待。他们的就业帮扶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时也关系到他们背后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较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在学期间有学费冲抵、助研津贴和相对充足的奖学金可以获得。因此,目前北京大学校内资助体系覆盖面主要以本科生为主。与此同时,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实资助资源倾斜本科生,研究生可获取资助资源少形成供需矛盾。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高等学校的排头兵,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最大范围内立体化地帮扶学业年限长的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防范贫富差距及社会焦虑导致的各类不良社会情绪,具有重要社会示范和引领意义。

一、相关概念及先行研究

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研究具有相关性,总结这些研究及相关概念将有助于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群体进行系统化分析调研,本文将相关理论概念总结如下:

(一)社会排斥理论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首次提出了“社会排斥”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某些人们或地区受到的诸如事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的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扩张,学费、生活费成本、就业成本不断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增强,在综合能力、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层面有社会排斥现象的浮现。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竞争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资源相对较少,在就业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此时他们的社会排斥感是高于其他同学的。

社会排斥感可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动力,也可能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综合能力停滞不前,最终影响求职就业。

(二)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具体指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2]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近年,自我效能理论在高校教育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和诉求,分析他们在学校生活和工作的融入情况,进而为学生如何适应周边环境、学校如何开展求职就业辅导提供参考。相关研究分析指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呈现抑郁悲观、焦虑自卑、逃避现实甚至嫉妒攀比等不良情绪。[3]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基于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实研究生可获取资助资源少形成的供需矛盾,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学习深造,相较于本科生来讲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帮扶需求,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群体。同时考虑样本数据采集的有效及可得性,主要针对理工科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和个人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家庭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就业困难和诉求,分析他们的社会排斥心理和自我效能感情况。问卷和访谈设置了三个反映社会排斥心理和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分别是:“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期望从资助中心得到的帮助”“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以上三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对于自身行为和未来规划的认知状况,如果其认为某方面存在困难或者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则可以认为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受访者给出的答案背后的社会原因也反映了社会排斥论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影响中的程度。

本文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结果的可视化更加直观地反映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整体概况。共有197位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填写问卷,同时我们对30位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进行了个人深度访谈,样本容量充足,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三、研究结果

(一)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就业困难

“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设置的选项有:经济困难、缺乏自信、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交际能力欠缺、家庭压力大、综合能力和认知欠缺、社会关系欠缺、其他等。

图1:“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选择比例(单位:百分比)

分析图1得到以下结论: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综合能力和认知欠缺”“社会关系欠缺”“家庭压力大”“交际能力欠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等困难。同时,接近半数受访者也面临“缺乏自信”的困难。

(二)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帮扶诉求

本问题设置的选项有:经济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就业相关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整理、情感关怀等。

图2:“最期望从资助中心得到的帮助”选择比例(单位:百分比)

分析图2得到以下结论: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迫切希望得到“经济资助”和“就业相关技能培训”,这两个方向的帮助和支持是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最希望得到的。同时,希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和“就业信息整理”方面帮助的同学占比也较高。

“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设置的选项有:组织协调能力、求职相关专业技能(如Office、PhotoShop等)、创新能力、表达和写作能力、其他能力等。

图3:“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选择比例(单位:百分比)

分析图3得到以下结论: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迫切希望得到“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和写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和提升,这两个方向也是就业过程中所需的重要能力。同时,希望得到“创新能力”和“求职相关专业技能”方面提升的同学占比也较高。

(三)普通家庭理工科研究生及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社会排斥和自我效能方面的对比

本研究对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和非贫困理工科研究生的经济来源及用途、家庭情况、心理特点、就业意向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访谈,旨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就业困境。

1.经济来源差异

相比于普通同学的父母支持,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的日常开销大多来源于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维持学业,这对他们的性格、自信心、沟通能力等产生影响。他们一般性格内向,不愿将心中困惑和面临的困难向他人倾诉。

2.课外技能培训差异

相比于普通同学从小参加课外特长班来培养各方面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在培训班、网课等方面的可支配支出较少,加之课余时间需要勤工俭学,更不利于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

3.就业信息和社会关系差异

普通同学有着父母或亲朋好友的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就业信息来源,有更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就业时面对的家庭压力和经济压力小,职业选择更自由。而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大多担负着反哺家庭的重担,大多选择大城市就业,且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少,就业通道较为狭窄。

通过分析普通同学和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三方面的对比和差异,反映出家庭经济困难理工科研究生遇到的困难确实主要是在“社会排斥”框架下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认为自己有诸多方面的不足。因而,从高校思政育人的角度来说,应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对策。

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产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原因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而言,经济因素是重要的排斥因素。大学里,生活费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现行的补助政策和勤工俭学机会在庞大的贫困生群体面前显得杯水车薪。且由于经济原因,学生个人能力提高有限,对学生未来求职就业产生排斥作用,使得学生求职就业更加困难。

(二)就业观念排斥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来说,找到一份稳定且薪水满意的工作是很困难的。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底层,期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担起家里的责任,使得求职过程更倾向于城市里收入不菲的工作。这种倾向往往会使他们错过一些基层还不错的工作机会。

(三)综合能力和认识排斥

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由于生活负担重,很少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外提升课程,故在校表现平凡,缺乏部分基本求职技能,在沟通和协调能力上也可能存在短板。而用人单位在招收人才时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求职道路相对而言更加困难重重。

(四)社会关系排斥

人脉资源是求职就业的重要途径。相比普通学生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相对缺乏丰富的社会关系,且在校期间繁重的课业和生活压力使得他们无暇参加学生活动,也造成个人人脉关系不足,这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产生迷茫的心理,影响就业求职。

五、对策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方式

针对个人建立帮扶档案,开拓与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相匹配的勤工助学岗位(助研、助教、实验室管理等)和短期的带薪实习岗位,切实帮助家庭困难研究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帮助他们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锻炼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心理焦虑。

(二)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自我效能

首先,学校就业中心及院系应当发挥平台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求职引航活动、开展求职技能辅导、推荐实习实践等。从学生角度出发,解决研究生们社会认知单一、实习经验少的问题。

其次,学生工作团队应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促进导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班主任、班级骨干的协同,形成合力,细心观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和其他心理动态,增加与他们的谈心次数和深度辅导时间,缓解和消除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应对的个人发展和求职焦虑等,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学生自我效能。

最后,鼓励院系通过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针对每位同学建立个性化档案,持续追踪跟进并及时反馈,建立研究生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降低社会排斥影响。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两百余名北京大学理工科家庭困难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研究生群体家庭困难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和帮扶诉求,针对他们的诉求和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排斥强的情况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紧紧围绕高校教育育人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改变过往以本科生为帮扶主体而忽视研究生群体的帮扶现状,将研究视角转移到研究生对象身上,反映了时代背景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分布状态。

同时,本文将高校资助工作从单一的经济帮扶扩展到全面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本文以学校为平台,期望努力打造国家、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扶环境。同时本文尝试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支点,影响并撬动整个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阶层固化”的社会焦虑,发挥资助工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蔡旻恩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专职辅导员 研究实习员

          赵瑞颖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务员 助理研究员

          王 君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周林刚.论社会排斥[J].社会.2004(3).

[2]Albert Bandur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1986.

[3]郭薇,简福平,陈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