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努力成为学生喜欢“骚扰”的对象 ——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与体会

作者:张新平 王宇凡 关汉岳 发布日期:2019-11-28

2017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应当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身份定位,以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培育方面的更高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数量随之增加,跟学生谈心谈话的质量则更要加以保证,否则无法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甚至影响辅导员进一步开展工作,导致数量增加却无法提升战斗力。同时,学生有时会提到被辅导员“约谈”“请喝茶”,“约谈”似乎成为了一个标签,学生不喜欢被“约谈”,辅导员则更是不喜欢“约谈”这个词语。如何加强谈心谈话的成效,避免深度辅导中的对立化、说教化、程式化就成为了辅导员必须掌握的技能[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问题”的学生数量相比较以往有所增加,所遇到的问题种类也比较多元。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发现,进而使得没问题变成有问题,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将对后续处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带来的挑战也更大,甚至可能酿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时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后开展后续处理,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通过谈心谈话能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辅导员能够从谈话对象的描述和逻辑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有些辅导员能够通过谈心谈话很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不是让学生觉得被“约谈”从而产生距离感。学生愿意跟辅导员聊天,进而主动交流更多事情,愿意吐露心声,那么学生辅导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基于在北京大学学生辅导的实践,针对与学生谈心谈话的一些情况,对如何做好谈心谈话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辅导员谈心谈话策略应因人而异、适时适地

(一)谈话对象的分类

辅导员遇到的谈心谈话对象可能是普通学生、学生骨干、学业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情感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不能一概而论。谈话之前,要对学生的背景情况进行了解,包括一些已有的登记表、成绩单、周边同学评价、在所在集体中的表现等。谈心谈话的总体策略、谈话内容,要根据学生对象所遇到问题的类别有所不同,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谈话对象是普通学生,首次谈话前可能还不太熟悉,应当以闲聊、建立信任感为切入点,不应当涉及具体问题,根据聊天的情况再逐步涉及某些话题,比如学业规划、兴趣爱好等。

谈话对象是学业(就业)困难学生,此类学生的问题非常明显且针对性较强,与学生的自身利益切实相关,故谈话时可以直截了当,直指问题核心以及严重性,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

谈话对象是心理(情感)问题学生,此类学生的心理状况是较为脆弱的,容易被刺激,因此在谈话的开端时应尽量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应当采用逐步聚焦法[2],从一般性话题出发,逐步探究学生的问题要点,最后聚焦于关键问题,同时,在聊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谈话中的偏见性障碍、习惯性障碍和经验性障碍[3],应当悬置固有观念,以鼓励、赞成为主要态度,以倾听为主要方式,提供一个宣泄情感和想法的通道于此类学生。

谈话对象是学生骨干(曾经或现任),此类学生的谈话则应当以压担子和予动力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压担子是要让学生骨干深刻体会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与要求,予动力则是鼓励学生骨干解放思想,提供充足后勤保障保证学生骨干工作的开展,免除学生骨干的后顾之忧。

(二)谈心谈话地点的选择

谈心谈话的地点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有所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环境:

从学生的熟悉程度区分,有的学生已经建立起一些信任感,那么在单独的会议室或者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谈话是没问题的;而有的学生的熟悉感可能还不到这种程度,那就会产生顾虑和抵触,从而产生“被约谈”“被请喝茶”的错误感觉,那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谈话地点扩展到诸如咖啡馆、公园、操场等环境较为轻松的地点,建立起一定信任之后再逐步变换场所。

从学生的问题类别区分,对于普通的日常关怀、定期交流等谈心谈话,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可能更为适合,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描述近期的生活状态;而对于学业警告、受处分等谈心谈话,选择更为严肃的办公室更为适合,此类谈话的重点是教育学生,严肃、紧张的氛围更有助于让学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于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等较为私密的谈心谈话时,选择非开放、安静的空间最为合适,过于开放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对敏感问题的倾诉,而轻松的氛围和私密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提升谈话效果。

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分,面对性格活泼的学生,环境对于谈心谈话的效果影响不大,故可以从工作便利的角度进行选择。而面对内倾型的学生,开放式的谈心谈话环境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影响谈话效果,因此,应当借鉴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使用无人打扰的单独空间,座椅保持1.5米的最佳谈话距离,坐式以直角侧面相向为宜[4]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以在会议室进行谈话为例,在摆放座位时应注意,最好让学生面向门、背靠墙,这样学生相对更有安全感。在其他场合谈话,也应根据上述原则进行谈话位置的选择。

二、谈心谈话中应把握好主动程度与谈话内容

(一)倾听与引导为主,把握谈话主动程度

谈话中辅导员的主动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总的原则应该是辅导员尽量倾听与引导结合使用,避免“接话”[5]。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健谈,那就要让学生多说、辅导员多听,听的同时从聊天内容中及时筛选有用信息,为学生进行画像、总结问题与特点,及时反馈信息与解决方案;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主动发言少,需要适当引导,那就需要辅导员提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部分开放式的提问,聊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擅长的内容。比如,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切入,北京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有高考或考研的时候是同学中佼佼者的经历,从这些方面切入,多数情况下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进而多开口,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进行切入,之后再逐步扩展。

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采取一些总结、澄清、重复、鼓励的谈话技巧及肢体语言逐步将谈话深入,例如,有的学生聊及高中竞赛经历,辅导员可以适时重复和总结高中竞赛是否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或者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朝着梦想持续努力,进而继续深入科学家所必需付出的努力的话题。

辅导员在使用这些谈心谈话的技巧时,一定要避免的一个误区是“接话”,有时学生聊天时的一个停顿,可能是在思考或者斟酌如何去表达,但是有的辅导员出于心急、习惯或者展示自身的博学,以自己的固有观念将学生未说完的话直接进行补充完整,这是对谈心谈话的一次很严重的打断,可能会减弱学生倾述的欲望,甚至于否定学生本身的想法进而中断谈话。

(二)循序渐进,依照谈话不同阶段调整谈话内容的侧重点

谈心谈话是一个持续周期较长的学生辅导工作,根据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分多次进行,不同的时间所沟通的内容应有所不同和侧重,逐次谈话针对问题应当逐渐深入,不求其速、但求其功。如果第二次谈话跟前一次谈话内容一样,第三次谈话内容跟前两次谈话相比又没什么进展,同质化严重,学生可能会觉得辅导员不用心,或者工作能力不够,聊天的意愿会大大降低,不再愿意跟辅导员多聊。因此,每一次跟学生谈话后,辅导员要相应做好记录,更重要的是及时把学生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针对症结设计一下谈话内容;每次谈话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心中有物、脑中有数,对于谈话效果有初步的预期。

跟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熟悉程度后,可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沟通方式,包括电话、微信等线上交流等。如果有一些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供帮助,根据问题的程度进行分类处理,能尽快处理的要及时处理或给出意见,不能马上处理的也应有合适的答复,不应悬置问题而冷落学生。

三、谈心谈话实际工作中的其他技巧

朱昱熹在《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路径探究》的研究中,对新一代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个人主义浓厚;目标高远、自信心强、功利倾向明显;生活多样、热心公益、团队精神薄弱;适应力弱、依赖性强、心理问题凸显[6]。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应当牢记这些特点,在谈话过程中注意“避坑”。

(一)注重语言与肢体的互动

语言上多肯定和表扬对方,必要时辅导员也可以偶尔转换成“学生”,向谈话对象请教,甚至是一些已经知道或了解的事情,充分满足学生的畅谈欲与满足感,以此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除了语言互动,也要注重肢体的互动,比如谈话时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坐姿,注视对方眼睛,用眼神进行交流,如果有些辅导员觉得长时间看对方眼睛觉得尴尬,可以看对方双眼中间。谈话中,时不时用点头、手势等动作进行回应和肯定。跟学生的相对位置也应根据谈话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有时候是桌子面对面(距离远),有时候是呈直角的两条边(距离中等),有时候是桌子(或沙发)同一边或者没有桌子(距离近)。如果是同性之间的谈话,也可以结合实际有一些肢体的接触,比如男生之间的拍肩,女生之间的拉手,等等。某个时机合适的肢体语言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注意及时转换角色

谈话中辅导员的角色要及时进行转换。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辅导员有时候是老师,有时候是师兄师姐,有时候是朋友。同一个谈话对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辅导员的角色也应在上述几个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但不管是哪种角色,应注意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总之,辅导员要有亲近感,做“学生友”,也要在某些时候有权威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切实帮助解决问题,做“学生师”。

(三)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对学生谈话中提到的事情务必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每一位学生的谈心谈话过程都应当独立于其他学生,切忌将所有学生进行同类化处理,在进行不可避免的举例说明时,应当将案例中的个人信息或可能被深究的身份信息隐去。

(四)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处理

注意谈心谈话的时间安排。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异性学生,如果是在比较封闭、单独的场所谈话,一般应选在周中白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些情况不适合进行一对一谈话,应采取二对一谈话,或在必要时进行录音或录像留存证据,但在多数情况下,谈心谈话进行前应当告知学生本次谈话将被录音或录像,尽量避免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录音或录像。

四、结语

辅导员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谈话技巧的使用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在谈心谈话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倾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主观情绪[7]。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效果好坏一方面跟谈话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要以扎实的日常工作与接触为基础。日常关系维护和谈心谈话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日常关系处理不好,学生有困难,辅导员不能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双方本身的感情基础就会很薄弱,谈话很难起到好效果。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情感联系,再通过谈心谈话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使得学生愿意跟辅导员多接触、多交流,并切实在“辅导”中受益,学生才会愿意在彼此关系中更进一步,辅导员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学生喜欢倾诉和“骚扰”的对象。

 

 

作者简介:张新平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助理研究员

  王宇凡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讲师

  关汉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3]陈斐.深度访谈的障碍及其引导原则、对策[J].新闻爱好者,2009(04):82-83.

[2][5]向羽.如何做好“深度访谈”——将社会工作技巧应用于访谈中[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01):55-62,91.

[4]袁源,高敏.基于心理咨询视角的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提升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4):123-127.

[6]朱昱熹.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路径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6(02):45-48.

[7]张珊珊.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