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学生需求导向的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职责研究 ——以北京大学工学院为例

作者:刘芸芸 张 婧 发布日期:2019-11-28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已经基本形成了“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局面。其中学生兼职辅导员这一类特殊的辅导员群体,因具有和学生年龄相近、易于与学生接近、榜样作用强等特点,在辅导员队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紧紧围绕学生群体特点和学生需求展开。文章以学生需求为主要导向,探究学生兼职辅导员群体的职责范畴及工作方法,以发挥学生兼职辅导员群体优势,推进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学生兼职辅导员;学生需求;职责

 

建立辅导员队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办学特色,也是我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由来已久,而自其创始,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兼职就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关键作用。1951年11月30日由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为了加强全国工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此时清华大学进行了创造性落实,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即选拔本校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兼任政治辅导员,“半脱产”地开展学生工作[1]。这个来自基层的成功创举,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制度得以在全国高校大规模实施[2]

如今经过60余年的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3月,我国高校已有专职辅导员13万多人,兼职辅导员5万多人[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健全高校辅导员制度,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连续发布和修订多项与辅导员有关的规定。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和新时代大学生需求,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确立了“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4],但“批量式”“班会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加强普及一对一的指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教育、引导、关爱和帮助[5]。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学生为代表的兼职辅导员补充队伍,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但是相比专职辅导员,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发展研究显得落后了许多,在实践中不经过足够调研考察的情况下,照搬专职辅导员制度到学生兼职辅导员身上,会使得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发挥不出来,育人成效受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叮嘱我们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只有真正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聚焦学生,才可能真正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也要立足学生需求,职责的界定问题是工作应该“做哪些”和应该“怎样做”的问题,也是工作“为了谁”的问题,因而更应该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而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一、学生需求探究

为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职责需求,笔者以北京大学工学院263名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调研,其中:大一82人,占比31.3%;大二60人,占比22.9%;大三61人,占比23.28%;大四59人,占比22.52%。各年级参与调研人数比例与总体人数比例大致相当。其余如性别比例、专业人数比例、成绩分布等也和工学院总体情况基本相符。对学生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的内容、形式、频率、风格等方面进行调查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一)学业及规划指导需求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更希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关于学业和规划方面的帮助、指导。学业方面,学生们对课程资料分享、课程推荐、高效学习方法需求较高;规划方面,学生最需要的是保研和出国的经验介绍;心理方面,学生对心理压力疏解和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的需要较高;生活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需求点,同时选择无需指导或帮助的比例相对其他几个方面明显较多;思想方面,大多数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在自己懈怠消极时进行提醒和鞭策(图1)。

图1:学生对兼职辅导员提供帮助和指导内容的需求

(二)与对专职辅导员、其他师兄师姐需求有差异

根据问卷结果可以看出,除生涯规划和就业问题外,在其他方面遇到问题时,同学是最受欢迎的倾诉和求助对象。与此同时学生兼职辅导员也是学生们主要的倾诉和求助对象之一。和求助对象为学长学姐对比,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学业问题、学工问题、就业问题和生涯规划方面被选择的少,而在心理问题、思想困惑、生活问题和经济困难方面则被求助的较多,可见学生对于学生兼职辅导员和其他学长学姐的定位及关系是有所差异的。而对比学工办老师即专职辅导员群体,除经济困难学生会更倾向向学工办老师求助外,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其他方面都更为受到学生信任和青睐(图2)。

图2:学生在遇到不同方面的问题时的倾诉和求助对象

(三)倾向见面一对一沟通及参与活动,抗拒宿舍走访

结合图表可见,尽管大部分学生对于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沟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明确表示不希望与学生兼职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沟通的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排斥和学生兼职辅导员交流的学生,线下见面聊仍然是最期望的方式,其次是选择微信/QQ聊天,打电话是学生们最不喜欢的方式。而对于见面频率,大多数学生倾向于每半个学期一次,但也有不少学生希望和学生兼职辅导员更频繁地见面沟通,每个月见一次,或者是频率降低到每学期一次。希望见面频率低于每学期一次的只占11.2%。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兼职辅导员走访宿舍持无所谓的态度,明确表示希望辅导员走访宿舍的学生比例远低于表示反感的比例。但是对于辅导员参与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持欢迎态度的学生比例居多(见图3至图6)。

图3:学生对与兼职辅导员进行一对一交流的需求

图4:学生与兼职辅导员交流时倾向的交流方式

图5:学生期望与兼职辅导员见面交流的频率

图6:学生对兼职辅导员走访宿舍和参与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态度

(四)辅导风格倾向性有差异,团队型最受欢迎

在辅导风格的倾向性方面,学生们最喜欢的是能够充分与他们沟通并且善于沟通和激励的团队型,给予充分信任和自由、以支持为主的授权型也有较多支持者。虽然比例不高,但也有学生选择注重管理同时充分沟通和激励的教练型,以及充分指导、事无巨细的指令性。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中普遍渴望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成熟度之间的差异(见图7)。

图7:学生对兼职辅导员辅导风格的期望

二、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模式及角色定位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群体对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对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等老师的角色定位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们在学业及规划等方面普遍需要指导和帮助,且更希望这些帮助和指导来自学生兼职辅导员。相比之下,学生兼职辅导员作为学生们的学长学姐更能胜任这一工作,能做到去“思政工作者”标签,去“权威化”,加“亲和力”,加“亲密感”,把经验传授、榜样示范、思想引领融于每一次的谈心谈话,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之中。

而立足于学生辅导实际,除学生兼职辅导员外,学院一般还会为每个班结合专业方向配置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同时由学工办的专职辅导员分别管理每个年级并且分工负责各项事务性管理服务工作。合理界定以上三种学生工作角色的职责,能形成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工作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帮辅支持和教育引导(图8)。

图8:学生工作三大主力队伍分工侧重

对于学生兼职辅导员,应侧重全面深入班级学生;对于班主任,应侧重班级管理和学术发展指导;对于专职辅导员,应侧重指导和帮助年级重点学生和统筹事务性工作。只有当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充分发挥权威性和专业性,承担足够的统筹和事务性工作的前提下,学生兼职辅导员才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走入学生,做足做好谈心谈话、经验分享、建立信任关系的工作。所以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工作三大主力团队的建设。

三、学生兼职辅导员主要职责及履职路径

(一)了解:以深度辅导为主要工作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所谓深度辅导,是指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2009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高校中大力推进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明确要求“每名学生每年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前年,北京大学试行的《北京大学学生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负责带班的学生兼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开展深度辅导,每学期针对所带班级的每个学生开展至少一次深度辅导。”对比北京市的规定,学校对于学生兼职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的频率要求更高。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研,笔者发现,尽管科技的发展使网络沟通变得更加及时、便利,但是多数学生仍然更倾向能与学生兼职辅导员有线下生活中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而且接近70%的学生期望能更频繁地接受到辅导员的深度辅导,每学期一次的深度辅导频率仍然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

笔者认为学生兼职辅导员的最佳角色是回归学长学姐和学生干部的本位,深入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其中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度辅导就应是学生兼职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形式。学生兼职辅导员应通过深度辅导全方面、深入地、动态持续地了解学生成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状态、发展规划等基本情况。还应通过深度辅导感知和认识学生个性化的辅导需要。这里的“需要”既包含学生的主观意愿,比如学生希望的深度辅导的频率、时长,最希望辅导员为其提供帮助和建议的方面等,还包含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为标准的客观需要。对于一些主观需要低,比如有人际交往障碍、有学业困难、有消极懈怠等情绪的学生,他们实际上更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辅导员要更为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建立信任关系,指导他们逐步提升个人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融入:借助线上渠道和各类活动,全面融入学生生活

学生兼职辅导员要做好深入学生的工作,仅靠针对学生个体的深度辅导,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年龄与学生相仿、同为学生身份的特点,采用学生平时常用的一些沟通渠道,举办和参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成为学生平时最多接触的人之一,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全面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虽然较大比例的学生更倾向于与学生兼职辅导员在沟通时采用一对一线下交流的方式,但是线上各种媒体平台也颇受学生欢迎。线上渠道沟通具有便捷性、高效性、趣味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兼职辅导员需要善于利用线上渠道,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与学生的接触,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特点。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等线上形式,作为班级活动推送、宣传的重要手段。此外,学生兼职辅导员要善于组织学生骨干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通过对北京大学工学院本科生的问卷调研,笔者发现年级对于学生的时间分配、需求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活动参与方面,年级越低积极性越强,学生兼职辅导员要了解这样的特点,多多通过活动凝聚学生、接触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学校、学院方面都会提供很多活动契机,比如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军训、“一二·九”师生歌会、迎新晚会、新生秋游等,学生兼职辅导员虽然不是这些活动的直接负责人,但是可以积极参与举办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之中,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接触了解与沟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兼职辅导员也要结合学生的需求点,比如开展实习实践指导等,真正做到陪伴学生成长。

(三)导航:围绕学生主要需要答疑解惑,为学生生涯发展导航

结合调查问卷,学生最希望获得学生兼职辅导员指导和帮助是学业和职业规划。如本科毕业后是保研还是出国、保研或者出国需要做哪些准备、未来就业选择什么方向等。对此,学生兼职辅导员应围绕学生学业和职业规划指导这一主要需要,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尽可能全面、专业的建议和帮助,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导航。

学生兼职辅导员本身专业背景和学生一致,作为已经经历过本科阶段,成功保研的师兄师姐,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带入辅导过程。但是每个学生对于生涯规划的思考程度不一样,困惑点不一样,方向选择不一样,辅导员很难仅靠个人经验做出全面、准确同时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需要学生兼职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学校、学院提供的资源,主动学习和总结,培养自己在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度。

 

 

作者简介:刘芸芸 北京大学工学院专职辅导员 助教

  张 婧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参考文献:

[1]王孙禺, 谢喆平. 学生辅导员制度与“红色工程师治国”——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项政治精英生成制度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6):18-29.

[2]霍晓丹. 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与开发研究[D]. 北京大学,2010-06-11.

[3]教育部网站. 思政教育:万紫千红正是春[EB/OL].http://www.moe.gov.cn/s78/A13/moe_773/201703/t20170306_298378.html.2017-03-03.

[4]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2017〕43 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29.

[5]寇红江, 王洵. 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