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丰富入学教育——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为例

作者:张益豪 商小琦 发布日期:2019-11-27

摘要: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工作独有的价值体系和工作方法能很好地完善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更加符合新时代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要求。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课,是学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将社会工作引入传统入学教育,既有实践的空间,也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生工作;入学教育

一、不断完善的高校学生工作

纵观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工作是在不断变化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其工作内容也是在不断拓宽和发展的。尤其在近20年内,中国高校的就读学生人数急速上升,给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压力,一方面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及其他硬件较为饱和,负荷较重;另一方面,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来看,所需管理和服务的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也会导致学生工作专业队伍的压力增大,很难兼顾所有学生。我国目前处于深刻变革的时代,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到学生层面,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比如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增大,导致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考生难以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物质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校园贷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育人方式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其他方面的育人任务多由教学阶段完成,但是在新时代全员育人成为了新的潮流,这就给高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工作系统深入参与到育人环节中,与教学方面一起完成育人工作。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而缺少育人的理念,育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平日的潜移默化是育人,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是育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育人,人格修养的塑造和培养也是育人。

在新时代,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已经出现了一些待完善之处,从理念上来说,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的提出,丰富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心理咨询业务的介入之后有了明显的发展,提升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效果,也促使心理咨询成为大学生所能接受的一种干预方式。可以看到心理咨询方式介入高校学生工作对于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促进和帮助,心理咨询的介入将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从手段上来说,不否认心理咨询业务的介入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帮助,但是也要看到,在扩招多年的背景下,高校内提供心理咨询的人员压力成倍地增大,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存在无法覆盖所有学生的问题。而且,如今社会变化剧烈,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心理咨询在面对新问题时经常显得力不从心,很多涉及到社会支持缺乏、适应性减弱的问题,心理咨询也很难给出他们的答案。高校内心理咨询业务已经在超负荷工作,却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问题”导向,就是出了问题的学生才进行干预和解决,一般在学校内都是有自杀倾向或者抑郁症患者之类的学生会受到重点关注,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办法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尤其是他们并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是存在适应性较弱、缺少社会支持这样的问题时,高校学生工作没有精力和人员去给予这些同学帮助和支持。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倡“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以增能为目的,可以为传统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活力,而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也有巨大的空间留给专业社会工作。

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制度从无到有,自主发展,经历了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并重的阶段,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了心理咨询制度,扩展了学生工作的业务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帮助了一大批大学生健康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大学入学人数的增加,传统学生工作队伍工作负荷过大,人数配比不足以应付全体大学生,这在服务层面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而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要求的变化,尤其是提出全面育人的概念,这些又在理念层面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空间。所以,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在理念层面符合时代潮流,在服务层面更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所迫切需要的。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优势

将社会工作引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加以利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制度空间大,队伍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独有的理论体系、价值取向和工作方法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办法,对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社会工作的服务优势

我国高校传统学生工作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从一开始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到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并重,再到上世纪90年代,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及国外心理咨询制度进入为推动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直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重点强调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育人要求十分迫切,压力极重,这就暴露出我国传统学生工作的一些问题,这也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根据2017年教育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并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即使按照1∶200的要求比例,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来说,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是过大的,很难兼顾全体学生,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就很有意义。社会工作人员并不是作为专职辅导员进入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而是以一种服务介入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服务,弥补高校学生工作力量的不足。从我们的尝试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确实缓解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压力,使得更多的学生接受了服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也是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筛查机制的一种补充,高校内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没有精力去对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只能根据问题来进行解决,即某个学生出现问题,学生工作介入,以谈话了解情况为主,重点解决该学生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没有“问题”或者存在潜伏问题的同学来说,这样方法很难及时有效地关注这些同学,为他们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入学教育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同学,更有助于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筛查。

(二)社会工作的理念优势

从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主题是解决问题,而根据工作实践来看,主要关注几方面的学生:一是学业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专业成绩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主要工作目的是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归纳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二是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具体表现为行为怪异、与人相处困难,严重的具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通过谈话、转介心理咨询机构等工作方式来帮助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思想政治动态危险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党反社会言论,将自身的不满情绪代入对社会制度的反对,学生工作系统需要对其进行谈话以了解思想动态,以帮助其改善思想情况,避免做出一些危险性事件。总的来看,传统高校学生工作除了关注思想政治动态之外,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困难情况,无论有什么问题的表现,都希望学生能够最终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而社会工作强调的是“助人自助”的原则,不单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抗逆力,使得他们日后再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有能力去解决。在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也发现,以物理学院的学生为例,他们十分缺乏对于自我的探索,对于自我认知有着明显的欠缺,无论是他们个人还是学生工作的介入,都没有帮助他们对自我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大多数都停留在学业困难的表象上,并没有或者说是也没有专业技能和精力去挖掘造成他们目前状况的原因,这方面社会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帮助他们梳理生命历程,探讨家庭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到自己目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又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受到的认可和关注相较于高中时期大幅度的减少,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给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可是在学校层面,无论是教学体系内,还是学生工作系统都很看重学习成绩的高低,较少对他们的其他方面进行认可,而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就是全面地评价个人,从优势视角出发,去发掘每个人身上的潜能。试想一下,入学教育阶段引入社会工作,在每次小组工作中,让他们互相评价,他们就得到了同辈人的认可和支持,这对于走进新环境的他们来说将会是非常宝贵的体验,对于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以后的困难是极为有利的。

三、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尝试

自2015年起,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社会学系合作,借用社会工作专业独有的小组工作方法,持续地为物理学院的学生们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升学生应对压力和焦虑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2019年,物理学院学工办将社会工作专业团体工作服务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方式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

在此次入学教育中,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49名研究生一年级新生开展了主题为“相逢同心圆”的新生团体活动。本次活动由物理学院和社会工作专业合作,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促进并鼓励新生之间打破隔阂,互相认识,彼此了解,建立较为亲密的人际关系及社会支持网路。

本次团体活动共计4小时,分为“你好对不起”“我名我秀”“人名串串烧”“人名大PK”“我组我秀”“相识网”“激情节拍”等六个环节。工作人员首先将249名新生分为五个组,分别开展活动。每个环节中,工作人员都会带领大家进行各种不同的游戏来达到活动目的。名为“你好对不起”的首个活动环节,参与者需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令完成规定动作,和身边不认识的同学互动合作来完成目标,这个过程既能有效地打破隔阂、活跃气氛,也非常考验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作为开场活动,这个游戏可以帮助所有参与者快速融入到活动中来,消解掉人际关系建立初期的抗拒和顾虑,迅速和身边的陌生同学建立起共同的、愉快的游戏体验,营造出轻松融洽的团队氛围,在此基础上,之后的每一个环节渐次铺展开来。活动中期的“我组我秀”环节,在经过了前面几轮游戏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彼此之间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了解,而这个环节的游戏进程可以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团体意识。每组同学需要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小组的名称、口号、动作并推选出组长。活动过程中,参与者需要通过合作达成目标,并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找到团队平衡点,进而提升团队归属感和凝聚力。活动后期的“相识网”环节则要求团队成员用一根绳子将彼此的共同点联结成一张网,然后躺在这张网上,由其他组员合力托起。该游戏是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和人际信任的更深层次的实践。六个环节一起形成合力,在不断的失败和尝试中,每位同学都可以从这些趣味横生的游戏经验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对这次活动做了总结和回顾,对五个组的成员进行了采访,请他们分享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物理学院新生代表们表示:在“同心圆”短短几个小时的活动中,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发现每个人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个性和完全不同的经历,但是在这个团体中,没有批评或职责,没有“你不该怎样”或“你必须怎样”,感觉自己是被充分接纳的,这种感觉很好。有同学分享:从来没发现认识一个人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最初完全陌生的时候会担心,也会因为刻板印象产生不必要的偏见,但是熟悉了之后觉得之前的担心烟消云散。也有同学谈到: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进,这种体验非常快乐。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主动和合作,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真的要主动一点,别人才有机会了解你,自己才能收获更多。从活动的小游戏中感受到,原来合作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虽然有的事情可以一个人很快完成,但是大家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更是乐趣无穷。很多同学也表示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很珍惜这段“相遇不易相知更难”的友情。

可以看到,此次将社会工作引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主要为同学们带去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收获:一是“自我”的探索,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在集体的参与中,对自己有了更加完整的认知;二是对“他人”的接纳,作为刚入学的新生,在充满妙趣又富含深意的游戏设计中,逐步消弭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迎来接纳与被接纳的喜悦;三是对“合作”认同,一个个优秀而独立的个体,开始基于信任而共同努力,开始建立起志同道合的情谊。

最后,我们还对参与指导此次活动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老师在访谈中对参与活动的新生提出了美好的祝愿:“希望大家从中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快乐,学会做游戏。游戏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我的同伴、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团队合作。一个健康的人,快乐有人分享,痛苦也有人分享,前提条件就是信任你的同伴。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朋友,这248个朋友,是你力量的来源,是你的支持,是可以帮助到你的。你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不孤独的。”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晓华老师也肯定了这次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理解,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勇于求助。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这次活动给了大家打破隔阂,建立信任的机会,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对身边同学的理解、信任和关注,为未来的生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基础。

物理学院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合作也计划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方法继续展开,未来继续向新生开放,利用专业的手段不断地发掘学生潜能,提供朋辈支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群体的变化。在新时代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要求下,社会工作以其独有的价值体系和工作方法,能为传统高校学生工作做出更加细致、丰富的补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尤其是在新生入学阶段,学生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与融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在这一维度上确乎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

可以看到,现实需求和新时代全面育人的概念同时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从实践效果上看,社会工作也确实很好地完善了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入学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开个好头、打好基础,也为之后学生工作系统更加顺畅地开展工作做了铺垫,符合新时代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作者简介:张益豪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辅导员 研究实习员

    商小琦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辅导员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