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述及发展展望——基于CSSCI数据库1998年以来的文献统计

作者:纪小慧 发布日期:2019-01-25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程和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思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演进;研究前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1]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这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关系深远,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研究与日俱增。对浩瀚研究成果的科学梳理和分析,是研究者明晰未来研究方向的基础,同时也为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实际教育工作提供学术指导和理论支撑。为此,本文将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二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节点文献进行图谱呈现,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解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总体状况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经历了三次大的方案改革。(1)85方案:1985年开始形成两课课程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2)98方案:1998年建设新两课课程体系,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3)05方案:2005年提出最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充实,如增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形势政策课等。2005年启动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下属的独立二级学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深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出新,比如出现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辅导、发展辅导等教育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大量涌现,自2005年以来,共有四千余篇以此为标题的文章发表在CSSCI期刊上。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对1998年至今发表于CSSCI期刊上篇名包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的日期为2018年9月23日,共得到1035个文献数据。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

1.共现知识图谱

首先形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根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信息整理汇总为关键词统计表(表1),表格中关键词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相关研究越受研究者关注。

表1: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高频关键词

频次

1

大学生

116

2

实效性

59

3

教育者

48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5

5

以人为本

35

6

新媒体

34

7

人文关怀

32

8

马克思主义

29

9

大数据

25

 

根据表1可知,整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议题较多,其中“大学生”“实效性”“教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新媒体”等是高频关键词。

2.聚类图谱

聚类图谱可以较完整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问题之间的关联和聚集情况,将threshold设为10得到图1。图谱的模块值Modularity Q=0.7842,Mean Silhouette=0.5917。一般而言,当Q值大于0.3,表明划分出来的网络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大于0.5时,表明聚类结果比较合理。[3]

聚类0(#0)的代表标识词是“关系”,说明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关系”特别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关系”,有的研究者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生态关系;有的研究者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有的研究者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应处理好的关系。邱柏生认为,应该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社会环境大生态、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等三方面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4]赵保全、丁三青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他们认为,论述揭示了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同向性关系,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5]程太生、张峰认为,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一与多关系,知与行关系和德育与智育的关系。[6]在质量评价方面,刘俊峰认为,应该有效处理即时评价与长效评价、整体评价与局部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等关系。[7]

聚类1(#1)的代表标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提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研究者探究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渊源关系。冯刚、曾永平研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词源出现早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教育性,“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凸显实务性;两个概念存在内涵上的交叉、外延上的包含关系;在强调党政工作时,通常用“思想政治工作”,当从育人的视角出发时,通常用“思想政治教育”。[8]徐建军在文章中提到,重视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历史经验。[9]

聚类2(#2)的代表标识词是“指导”。不少研究突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性指导地位,同时有研究者指出党的创新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冯刚在研究中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10]陈丹认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评价,要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和指导。[11]顾海良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指导思想。[12]

聚类3(#3)的代表标识词是“互联网+”,研究者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究。冯淑萍对“互联网+”催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思维转变、话语转变、角色转变、方法转变等四个转变。[13]

聚类4(#4)的代表标识词是“经济全球化”。研究者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方法。陈运生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和薄弱环节,应该加强认识、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开展心理咨询,建立相对稳定且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14]

聚类5(#5)的代表标识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领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张志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析着眼,提出应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创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15]刘丽娟、陈坤指出,应拓展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应重视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教育,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字建设。[16]

聚类6(#6)的代表标识词是“以人为本”。研究者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冯志斌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到“以人为本”,可以增加这项工作的亲和力,并能够取得良好收效。[17]王学伟、刘少坤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消除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18]

 

图1: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动态演进

1.时区视图

为进一步发现研究演进趋势和各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本文在关键词聚类后使用时区视图将热点关键词按照时间排序。从时区视图可以看出相关的研究变化比较大,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研究关键词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热点相呼应,在基本指导不变的基础上融入党的创新理论,这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时俱进的特点。二是在2008年以前,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相对宏大与抽象,在理论层面打基础;2008年以后,研究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出现了更多应用方法和实际举措的文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具体的实践路径,这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繁荣、深化。

在时区视图的最右侧,即最近出现的热点词是“新时代”和“质量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共有31篇关键词含有“新时代”的文章刊登在CSSCI期刊上。在检索过程中,本文发现从2018年起,关键词中含“质量评价”的文章才开始出现在CSSCI上,截至目前一共有11篇。

2.前沿识别

突现词代表在某一时间段内,研究领域被积极探讨的专题词汇。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的citation history功能导出突现结果,按照突现词的突现率排序得到表2。从突现率来看,突现率最高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突现时间来看,至今仍突现的有六个关键词,分别是“自媒体”“新媒体”“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大数据”“互联网”。

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现词

序号

关键词

突现率

突现时间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32

2007-2009

2

以人为本

9.88

2004-2010

3

新媒体

8.93

2014-2018

4

大数据

7.61

2015-2018

5

改革开放

6.85

2008-2009

6

“互联网+”

6.37

2016-2018

7

自媒体

5.98

2014-2018

8

进网络

5.04

2000-2003

9

大学生

4.89

2011-2013

1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4.66

1998-2003

11

实效性

4.43

2010-2011

1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4.39

2012-2013

13

话语权

4.35

2015-2018

14

教育者

4.24

2000-2004

15

基本经验

4.21

2008-2009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设

4.21

2008-2009

17

中国梦

4.03

2014-2016

18

网络思想政治

3.68

2003-2004

19

教育理念

3.6

2005-2007

20

大众文化

3.57

2004-2009

21

人文关怀

3.55

2008-2010

22

经济全球化

3.53

2000-2005

23

网络文化

3.47

2010-2012

2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3.47

2015-2018

25

思想体系

3.33

1998-2002

 

图2: 201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现词

 

三、发展展望

 

根据前文有关时区视图和突现词研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方向和重点呈现出来。浓厚的研究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以此为向度,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迎接新时代中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新的际遇和新的发展。在此提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坚定使命,增强政治责任感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引领。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实践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习近平指出“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师生内在的价值信念和自觉的行动遵循,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重要力量。   

三是大力培养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今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的事业期正好与之契合。新时代给予青年人新机遇,也呼唤青年人的努力担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重任,切实做到围绕、关照、服务学生,从而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引领学生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别开生面,提升学生认同感

高校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大数据扑面而来,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环境、高校师生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新变化才能实现新突破。

第一,开拓互联网阵地,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科技革命带来巨大变革,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高效传递、广泛交互对于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交际交往方式都产生着冲击,网络复杂的形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及时转变教育范式,分析互联网发展特点,认清互联网时代中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及时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披沙拣金、去伪存真。

第二,有效把握话语权,让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上发挥作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为宣传工作提供了新渠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新思路。培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掌握新媒体和自媒体话语方式和特点,拓展宣传平台,提升舆情应对水平,结合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特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用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风气,用平等交流和积极互动的方式因势利导,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第三,全面精准施策,利用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数据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全面地研究和了解青年学生。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提升大数据甄别、运用能力,有效地对学生群体进行精细分析,作出科学决策,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创新教育方法,探索如何利用翔实生动的数据资源,发挥教育主体的信息优势,提升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受教育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三)遵循规律,质量评价科学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性、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质量评价也应当针对这些特性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遵循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人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评价应充分考虑人的问题,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并按照教育发展规律进行。

首先,质量评价方案应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多部门多环节共同协调,构建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如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内容、方法、载体、成效、管理等方面的指标和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涵、教育工作者能力做全方位的考核,从问题导向来看,有助于查找问题,尤其是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从效果导向来看,可以把握综合情况,有助于制定全面可行的教育工作方案。

其次,质量评价方式应具有客观性的特点。除了受教育对象打分、上级测评等主观评价方式,应该设计更客观的质量评价体系。完整、准确收集评价指标,借助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设置科学可行的对照标准,进行横向纵向比照的同时可以与标准对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动态的评价,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再次,质量评价向度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质量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为呈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全景,评价需要长期开展。进行长效的监测和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难点。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周密设计,同时在质量评价时应把握时间脉络,并做到及时延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最后,质量评价反馈应具有明确性的特点。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改进、促发展。质量评价的反馈应该是明确的,质量评价结果应该是直观性的,改进方案应该是可实践的、可操作的,只有如此质量评价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提出方向、提供指导。

 

作者简介:纪小慧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干部 讲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8-9-10.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石丹,高彩丽.基于Citespace的普惠金融可视化分析[J].财会月刊,2017(36):115-123.

[4]邱柏生.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5):28-32.

[5]赵保全,丁三青.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83-89.

[6]程太生,张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2):91-96.

[7]刘俊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几个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8]冯刚,曾永平.“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1):42-46.

[9]徐建军.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7(3):125-127.

[10]冯刚.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7-51.

[11]陈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知识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12]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4-7.

[13]冯淑萍.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17(8):111-115.

[14]陈运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S2):148-150.

[15]张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8(2).

[16]刘丽娟,陈坤.论党的十九大报告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5-8.

[17]冯志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J].理论导刊,2011(3):95-96.

[18]王学伟,刘少坤.以人为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