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海草式上网 ——浅谈媒体多任务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黄泽方 发布日期:2018-10-29

摘要:在当代社会,随着媒体技术、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和娱乐工具,电子媒体的使用正在逐步占据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间。与此同时,“海草式上网”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将会给青年人,特别是大学校园中的青少年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这一现象和它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又该引起我们哪些思考?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开展了多领域和角度的调查研究,文章将集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海草式上网;媒体多任务;影响

 

“海草式上网”,顾名思义,就是像海草一样摇摆不定、在各个网页或多媒体设备之间来回切换。[1]比如同时浏览多个网页(一边浏览微博一边看购物网站,一边看视频一边检索信息等),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使用其他媒体设备(一边浏览网页一边回复微信或听音乐),或者是一边使用媒体一边进行非媒体行为(一边看视频一边和家人吃饭,一边回复消息一边和朋友面对面聊天),就像“抖音”中红极一时的海草舞中描述的那样“随风飘摇”。诸如此类的行为,在互联网上被网友们戏谑地称为“海草式上网”。

而当我们仔细去分析“海草式上网”的特点就可以发现,它的本质是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将注意力切换于多个事物之间,而其中一样事物往往是一种媒体形式。这样的一种行为,在学术上被称为媒体多任务,它指的是同时对多个电子或非电子媒体任务进行处理或做出反应[2]。而这种媒体多任务的实质,其实是在多项任务之间的频繁转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体工具不再是互相独立的活动对象,而是共同在一定时间段内抢夺着个体的注意资源[3]

一、媒体多任务的出现原因

在媒体多任务这个词出现之前,“多任务”是首先被创造和熟知的。特别是在科技水平发展迅猛的21世纪,人们在计算机领域中早已实现了多任务的功能,让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并在任务间进行快速转换。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如今的电子设备都可以快速、稳定地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这给在单一设备上进行媒体多任务操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支持,也培养了人们进行媒体多任务的习惯。同时,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不同的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生产和娱乐工具,为同时使用多个媒体设备提供了可能。

类似于计算机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各项生理功能的成熟。大脑和神经的不断成熟使得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为进行更多、更复杂的任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认知资源,从而得以满足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或在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切换的需要。

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媒体多任务行为。随着即时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被打破,微信、电话、邮件等通讯工具让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并进行回复。这种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自然会造成从正在进行的行为中切换到媒体使用的现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在即时通讯媒体和其他行为之间快速切换的习惯,从而形成媒体多任务行为。此外,工作和生活中繁杂的事务如果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也很容易让我们应接不暇,如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突然收到布置工作的邮件、微信或是电话,就要被迫进入媒体多任务状态。

此外,媒体多任务的出现也有心理层面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草式上网”关注度的提高,网络中出现了关于“海草式上网”的问卷调查。根据发起人对问卷结果的分享来看,只有不到四成的参与者觉得自己没有“海草式上网”的行为;有16.67%的人认为:“有些人总想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如果在网上只做一件事好像很难令我们感到满足了。”[4]在另一个报告中,研究者将“感觉寻求”分为寻求刺激和惊险、寻求体验、放纵欲望和厌恶单调四种维度,高感觉寻求的人倾向于寻求新异刺激和体验,因此单一的媒体行为会让他们感到单调、没有新鲜感,进而需要同时进行多种类似行为来得到满足[5],比如一边写报告,一边看综艺。

二、媒体多任务对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媒体多任务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国内外心理、教育和传播等领域的许多学者也逐渐关注到这一现象,尤其是它对青少年会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而媒体多任务现象恰巧也在青少年群体中格外普遍。在这一阶段,他们包括对目标信息的注意力集中、过滤无关信息、任务转换效率、短期工作记忆等在内的认知、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在不断发展,如果媒体多任务在这些领域中发生作用,将对青少年多年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实验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媒体多任务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效率的影响

对于媒体多任务如何对人们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实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多任务造成认知负担,从而占用过多的认知资源:在进行多个媒体任务的切换时,由于之前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会在大脑中占用一部分资源继续对原来的工作进行处理,这个概念被称为注意力残留[6]。注意力残留不仅占用了额外的认知资源,还会让人产生多目标焦虑,从而产生认知负担[7]

2.认知资源有限:Shellenbarger(2003)论述到,人在同时进行两件脑力劳动时,每一件活动的效率都会降低,同时或快速交替做两件以上任务所花时间比按顺序一件一件完成花费的时间更长[8]。受限于人的认知资源,认知瓶颈理论认为:人不能像电脑一样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认知系统每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9],因此“同时”做很多事某种意义上并不现实,实际上是我们的认知系统在多件事情中快速的切换。

3.媒体多任务会干扰工作记忆:当我们被一条消息提醒打断,回复处理完后回到原来正在进行的工作,由于受到短期记忆的限制,我们往往会忘记之前进行到哪一步或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回忆刚才的工作进度,这自然会降低原来进行工作的效率[10]。这一点在进行类似于阅读书籍之类的行为时尤其明显。实验表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即时通讯会比不进行即时通讯花费更多的时间,即使在去掉人们使用即时通讯的时间后,多花费的时间依旧多出了22%—59%

4.任务转换需要承担代价: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外界的刺激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回应,还需要使用诸如工作记忆来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实验证明,即使当人们有计划地进行工作转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比重复做某项工作所花费的适应时间要长;即使增加在工作之间的调整时间,也只能减小而非完全消除这份影响。这说明,人们在进行任务转换的时候所产生的转换成本将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可以通过花费更多时间来减弱,另一部分则是由于两个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工作模式转换[11]。在1999年RenataMeuter,PhD,andAlanAllport,PhD的实验中,要求被试通过分辨卡片背景颜色,对应用母语或第一外语说出卡上的数字,如卡片为绿色时用母语,卡片为红色时使用第一外语。实验显示,当连续出示同种颜色的卡片时,第一外语会比母语花费更长的时间;但当两种颜色的卡片随机交替出现时,即使是使用母语的速度也会大大减慢[12]

显而易见的是,任务的困难程度决定了转换的容易程度(为什么可以轻松地同时浏览两个网页或边听歌边看书,但却很难同时思考两道计算题)。人们对所做的任务越熟悉,转换的难易程度也就越低。尽管有时候两个任务之间的转换仅需要很短的时间,但是来回地进行转换会不断积累,表面上看起来只是耽误了一点时间,但由于效率降低和认知资源的占用,不断地任务切换会导致越来越多错误的发生。

(二)对睡眠的影响

在对睡眠的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睡前的媒体行为方面。相比于进行单一的媒体行为,如只看手机、只阅读书籍,媒体多任务不论是在时间的花费(阅读一章的书籍原本需要10分钟,进行媒体多任务则需要额外花费更长的时间)、屏幕数量(屏幕发出的光亮将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进而导致失眠[13];更多同时使用的媒体将加剧这一现象)、刺激程度(不同媒体间的切换会对大脑进行不断的刺激,使神经处于不断兴奋状态,从而影响入睡过程)上都将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同时,部分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可能会增加焦虑与压力,进而对睡眠造成影响,青少年媒体多任务与睡眠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对心理与性格的影响

根据针对首都师范大学318名在校生两年(2012—2013)的问卷追踪调查显示:看印刷媒体与消极心理负相关,与积极心理健康正相关;看电视和听无音乐的音频(如书籍朗读、电台)与积极心理健康正相关;玩游戏和上网与消极心理健康正相关;发电子邮件与消极心理健康负相关。通过这份调查我们可以大体看到,媒体的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作用,但都无法提高积极心理健康的水平;在当代大学生活中,应当提倡阅读和邮箱的使用,适当进行电视的观看和音频的收听,减少游戏和上网行为[14]

此外,Aboujaoude(2012)在研究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数字媒体的不断壮大,个体会因随时可能接收到新信息而频繁切换任务做出新的回应,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浅加工和更易冲动的情绪[15]。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并不能对知识的系统吸收起到提升作用,反而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深入的思考和反思的减少、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信息的浏览和拼凑上。这种在线上长期养成的、缺乏耐心、缺少专注和迫不及待的“电子人格”,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16]。同时,良好的情感控制能力能够唤起对他人更多积极的回应,从而有效提高社交能力,但媒体多任务行为可能导致情感控制能力的下降;即时通讯类媒体的大量使用导致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也不利于社交能力的培养。这些性格与情感方面的影响和转变,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对注意力的影响

在媒体多任务对注意力的影响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派别:注意力分散理论和注意力强化理论。

注意力分散理论认为,媒体多任务会加速人对注意资源的消耗,从而导致在进行中的主要任务的效率发生下降;同时,由于过多媒体任务对注意力的需求过高,造成其超负荷运转,会进一步导致认知系统失调,进而造成整体工作效率的下降,工作表现也会变差、错误发生的概率也会变高[17](实验表明,青少年群体在课堂上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会显著导致考试时完成题目的准确率下降)。注意力强化理论则认为,通过不断地进行媒体多任务训练,能够提高人在不同媒体之间的转换效率,并提高他们过滤无关信息的能力[18]。总的来说,大多数的实验结果与注意力分散理论更为相符。

在进行媒体多任务的人群中,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由于他们已经习惯了对外界的信号做出及时的反馈,因此他们在过滤掉与任务无关的信号方面表现得更加困难,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任务上。注意力的集中是人脑充分处理信息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媒体多任务带来的注意力下降将对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多个实验中表明了媒体多任务行为与成绩下降存在弱到中等强度的相关性。

(五)对深度思考的影响

除了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从实验现象上看,我们还能够总结出媒体多任务带来的第五个方面的影响,即对深度思考的影响,这一点带给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意义也最为深远。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多任务,媒体多任务在注意力的抓取上有着更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媒体资源的供应者,都在竭力地通过对标题、内容的引导和加工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每一个通知和提醒在被设计之初的最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让使用者第一时间注意到消息并进行查看和回复。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取信息的来源变得极为宽泛,但通过这种渠道获得信息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和信息提取并不能带来有效的思考、有质量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学习必须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所获取信息的内化,知识的获取是和付出的精力时间成正比的,当这种习惯被培养形成后,人们可能就没有意识、也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度的思考。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我们在高校育人工作上必将面临的一个现象与问题。

三、如何应对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海草式上网”这样的媒体多任务行为似乎并不仅仅影响媒体行为本身的效率,同时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种对青少年注意力和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

我们应意识到,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多任务行为的发生已经无法避免,而它也并非一无是处。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像海草一样不受控制、漫无目的地摇摆。在充分享受多种多样媒体带来的便捷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更强的约束力减弱它对青少年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要引导青少年进行更为合理的时间规划,专时专用,尽可能减少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可能。同时,以学习和工作任务为先,在完成之后再进行其他娱乐性的媒体行为。当不得不面临媒体多任务行为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技巧。首先是尽可能地减少外界的干扰,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在执行一项任务时避免手机、电脑的消息提醒。

其次,制定分步骤的小任务清单,媒体多任务行为发生的一大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引导,注意力会从当前的任务中脱离,转向与任务无关的内部感受和思考[19];明确任务清单的制定,可以减少注意力游离的可能[20],并且在任务的不断完成中获得成就感。当在任务执行中接到外界信号时,如接到不紧急的工作和信息,可以将任务记录在清单上等待之后处理,迅速回归到原来的工作中,减少因任务切换对工作记忆的干扰[21]。最后,当要进行任务切换时,先进行短暂的休息,通过深呼吸或冥想等方式放空思绪,尽可能地释放前一任务占用的认知资源和引发的焦虑情绪,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建立自我的主体意识。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作为个体,应当首先明确自身的目标,然后灵活使用各种工具实现目标。在开展任何媒体多任务工作之前,都要对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有自己的把握与认识,将网络、媒体视为工具,而非让它们成为主宰。

四、问题和反思

随着Mooc课堂、翻转课堂等借助媒体的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媒体多任务与当代青少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紧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媒体多任务固然对青少年的发展存在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但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通过引导和教育减弱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提高媒体多任务的工作效率。目前有关媒体多任务和青少年发展之间的研究体系和架构尚不成熟,研究者来自心理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个方面,学科背景和术语使用往往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尚不完善[22],对于媒体多任务的计算标准有待提高和更新;在媒体多任务对学业的影响上,几乎所有研究只考虑了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自学)进行媒体多任务行为对学习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时间和行为中的媒体多任务行为[23]。此外,实验所面对的对象标准尚不统一,单个实验中未能考虑到对象的个体差异等。为了更好地理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套更为完善和全面的评估调查体系亟待建立。

 

 

作者简介:黄泽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 助教

 

参考文献:

[1][13][19]胡月.大学生媒体多任务行为对阅读中心智游移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2]OphirE,NassC,WagnerAD.Cognitivecontrolinmediamultitasker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9,106(37):15583-15587.

[3]刘晨,孔繁昌,周宗奎.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J].心理科学,2014(5):1132-1139.

[4]“海草”人,只做一件事太难[EB/OL].http://www.rongtongworld.com/page85?article_id=120.

[5]高洪尧.海草式上网:如何拯救我们摇摆的注意力?[EB/OL].https://36kr.com/p/5137490.html.

[6]LeroyS.Whyisitsohardtodomywork?Thechallengeofattentionresiduewhenswitchingbetweenworktasks[J].OrganizationalBehavior&HumanDecisionProcesses,2009,109(2):168-181.

[7][10]Lachel.别让多任务工作谋杀你的效率[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68569.

[8]MeyerSTC.Multitaskingmakesyoustupid,studiessay[J].2003.

[9][18][22]vanderSchuurWA.Jugglingwithmedia[J].2018

[11]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Multitasking:switchingcosts[J].URL:http://www.apa.org/research/action/multitask.aspx,2006.

[12]苑新群.大学生媒体多任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4.

[14]AboujaoudeE.VirtuallyYou:TheDangerousPowersoftheE-Personality[J].WWNorton&Co,2012.

[15]AboujaoudeE.VirtuallyYou:TheDangerousPowersoftheE-Personality[J].WWNorton&Co,2012.

[16]徐伟.新媒体视域下媒体多任务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7,15(6):407-410.

[17]MayKE,ElderAD.Efficient,helpful,ordistracting?Aliteraturereviewofmediamultitaskinginrelationtoacademic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inHigherEducation,2018,15(1):13.

[20]宋玉婷,李丽,牛志民.大学生媒体多任务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6,40(12):106-109.

[21]Lachel.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Y0NjEzNg==&mid=2247484090&idx=1&sn=7d661712fcae64263b348e2235fb1b75&chksm=9b81ae6dacf6277b597e613154d0202c6eba9ed84263484ceef4a20f6ea3154825a0d3594b4f&scene=21#wechat_redirect.

[23]王义玮.学习情境下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