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校外公寓师生参与式管理初探 ——以北京大学万柳学区公寓管理为例

作者:王太芹、肖波 发布日期:2017-07-12

摘要:北京大学师生参与式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高校扩招和大规模扩建,新时期校外公寓如何围绕学生培养这个中心,强化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育人职能,是广大高校后勤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以北京大学校外公寓——万柳学区为例,着重探讨了参与式管理的内涵与作用,介绍了北京大学特殊用房管理中心(简称特房中心)学习借鉴前辈经验,将师生参与式管理运用于日常工作的背景、原因及方法、途径。

关键词:校外公寓;参与式管理

 

一、万柳学区公寓实施师生参与式管理原因追溯及背景分析

 (一)校外公寓地理条件的客观限制

北京大学万柳学区是距离燕园4.7公里的校外住宿区,主要服务对象是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和专业硕士,现有4000余人居住于此。随着时代发展和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迈进,北大青年师生对于公寓的定位,已经不满足于生活起居的家园,而是希望公寓能够成为畅所欲言、互动频繁的交流社区,能够成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全面人格养成的社会预科班,以及能够提供智识指导的港湾。然而,与燕园内各个院系、职能部门及整个后勤系统协作不同的是,万柳学区仅由特房中心一个单位统一管理。受制于校外条件的限制,万柳学区缺少校内各部门合力所创造的有鲜明北大特质的校园文化熏陶和提供的各类服务支撑,学区内北大师生多元化需求与公寓服务单一供给之间存在矛盾。

(二) 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现实困境

2007年成立之初,特房中心组建了中心的“五部二办”(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采购部、中心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和运行服务机构“五部二站一堂”,分别为前厅部、客房部、运行部、安保部、保洁部、配电站、热力站和万柳食堂,形成了小而全的万柳后勤系统,全面统筹万柳学区的管理。这种体制为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优化服务质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也因此加剧了学校后勤系统与学校团学系统的条块分割。表面上教育管理服务部门职责明晰,实际上却形成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空白和盲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出现公寓管理人员对学生管不了,团学系统对学生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育与管理严重脱节。

(三)小微后勤系统良性循环的动力不足

万柳学区的服务主要包括水电暖运行、设备运行与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几乎涉及了学校后勤服务的所有内容,形成了自己的小而全的系统。面对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等背景下公寓管理服务升级所带来的挑战和冲击,特房中心管理层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为抓手,提升了公寓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然而,仍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由于特房中心现有宿舍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时间精力的限制,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要着眼点仍局限于尽力管好“物”的层面,难以适应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任务要求。

(四)师生参与公寓管理实践的双重困境

其一是由于没有精准挖掘师生真正需求,导致了师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不高,出现了“少数人积极,多数人冷漠”的情况。其二是由于师生参与决策的内容较为有限,导致了初阶段的师生参与式管理的效果欠佳,主要表现是师生参与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了解信息或者反映和投诉问题,对于床位分配、服务项目调整及有关招投标等涉及师生根本利益的内容,因缺少参与决策的赋权使得师生参与管理面临广度和深度不足的困境。

二、校外住宿公寓师生参与式管理的本质及意义

 (一)学生公寓管理的内容及目标

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生活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也是学习并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课外娱乐的第三课堂,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定及人格全面完善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空间。尤其是在学分制实行、班级概念渐趋弱化的背景下,宿舍育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强化。在此背景下,公寓管理的主要内容也从物业管理的单一服务转变为教育、管理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中来。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高校后勤系统也不例外,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培养这个中心,真正把培养人、服务人放到管理的第一位,进一步强化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中的育人职能。

(二) 参与式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参与式管理起源自企业管理,麦戈雷格将员工参与管理定义为“为发挥员工所有的能力,并为鼓励员工为组织成功做出更多的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方法论和工作手段的参与式管理至少应该包含参与主体、参与态度、参与内容、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机制及参与效能等方面。

就高校公寓管理而言,师生参与式管理强调的是师生参与,师生和管理者是管理中的两元。相较于传统的公寓管理的单向刚性管理模式,参与式管理中的管理者通过沟通协调、引导激励以及赋权决策等方式,充分挖掘师生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将管理重点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移,为人的发展服务;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和能动实践。后勤工作人员和师生成为双向平等的合作关系,后勤管理也从 “学校管理—学生接受”模式转变为“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新模式。在这样的新模式中,个体的多样性得到尊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得到强化,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从而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后勤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有效发挥了后勤工作的教育功能,实现了后勤管理服务中的育人职能。

(三)校外公寓师生参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师生参与学校的治理,而就万柳学区而言,在践行“师生参与式管理”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万柳学区居住着400余名青年教师和全校2000多位攻读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生来自二十多个院系的不同专业,受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实践锻炼,掌握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个体素质高,视野广,对于社会热点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度,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寓事务有着参与管理的热情与能力。

吸引师生参与公寓管理,既是高校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是发挥公寓教育职能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师生参与公寓管理,可以凝聚集体智慧,增强集体凝聚力,了解和发现师生中的真实信息和需求,形成解决后勤工作问题、提升后勤工作水平的合力;另一方面,师生参与式管理,可以有效拓展学区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增强沟通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也能够有效监督后勤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推动后勤整体工作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参与管理也是双向促进的,不仅有助于提升后勤团队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通过使同学深度参与某个或数个事件的处理,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人格养成和综合素质提高。毫无疑问,当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等权利的不同兴趣、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参与管理,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万柳公寓师生参与式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完善组织建设,保障师生参与

特房中心通过各学院推荐及在学区公开招募等方式,主动与表现积极的万柳师生一同建立了万柳学生联合会、万柳教师自管会等师生自治组织。师生自治组织建立起来后,特房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万柳学生联合会、万柳教师自管会的日常会议,了解师生所思所想,切实解决师生自管会所遇到的困难,最大程度地对师生自管会所组织的活动提供支持。健全组织建设,一方面能够为热心的师生提供参与管理的平台,培养万柳师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特房中心及时收集师生对公寓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师生利益

特房中心通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项目上,能够确保师生的知情、决策、监督等权利,并以书面形式对师生参与的范围、形式、程序等内容加以确定。2017年2月,由于公寓二区某底商噪音较大,经有关同学反映后,特房中心在该底商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邀请同学、教师代表参与投标会打分评标,同时公示招投标结果,确保相关企业不打扰师生生活,切实维护了师生利益,有效协调了师生需求和公寓发展二者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不仅可以使万柳师生对于重大事项的参与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促进了特房中心的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创新平台建设,直面师生诉求

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使通知公告等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实时,更快地覆盖全体学区成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师生参与的门槛,提高参与的活跃度,培养师生的归属感。为此,特房中心组建了名为“万柳大家庭”的微信讨论群,并组织学区内的师生入群,师生可以在此沟通交流,如有关于学区服务的意见建议及住宿方面遇到的软硬件的具体困难,特房中心也都会安排相关负责人及时反馈,从而确保了交流双方的对等及沟通机制的畅通。同时,特房中心还开设了万柳大家庭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通知公告,方便了师生及时知情相关事项;通过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不仅使入住万柳学区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直达,简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特房中心准确、全面地了解师生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工作,做到服务供给与师生需求的动态对接。

(四)优化活动设置,构建宜居氛围

高校公寓的主体是师生,在举办活动时,应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及公寓管理服务部门协调辅助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近年来,在特房中心的支持下,入住万柳的同学一方面定期组织了生活服务活动和生活课堂活动,提高同学综合素质,便利了师生生活,引导师生养成优质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利用万柳学区师生共住一区的特点自发邀请学区老师开展通识教育学术沙龙活动,春风化雨,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全面人格,增强了宿舍的育人功能,满足了万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参与好评。在活动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在于转变思路,即活动在于服务万柳师生,应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特房中心应由活动的主办方转变为协助方,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能力,也能够有的放矢,找准师生真正需求,从而为师生做实事,解决实际困难。

(五)巩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在高校公寓管理中推行师生本位、发挥师生主体的参与式管理,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对公寓管理服务人员的要求,恰恰相反,它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管理服务团队能否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代替传统老旧的行政管理意识也是师生参与式管理能否推行的关键。因此,北京大学特房中心强化对员工安全、礼仪、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权责清晰。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要,力争为万柳师生创造一个整洁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