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形势下新生入学教育策略调整与改革——基于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研究

作者:马丽晨 邵 嶷 沈 博 发布日期:2016-10-22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堂课。随着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新生入学教育策略亟待调整与改革。文章着眼于2015年北京大学新生训练营的具体实践,探索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从而分析网络素养教育在新形势下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工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策略调整

 

 

每年9月份前后,国内的每一所大学都会迎来其新一届的学生,即我们所熟知的“大学新生”。当代大学新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这一阶段正好处于生理发展基本成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与新生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对于学校而言,它有助于学校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它有助于为新生顺利开始大学新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新生转换角色的开始

一、个体需求与网络发展由内而外促进新生入学教育改革

目前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校园的育人环境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与此同时,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由于外部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带来新变化,逐渐呈现网络化、社会化。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亟需从当下的社会生活出发,努力推进新时代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众所周知,当前及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新生群体主要以90”为主,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以“00”为主的新生代。“90”“00”的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活跃、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群体,简单的规范化、形式化、缺乏吸引力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是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的。更为关键的是,对于众多青年学生而言,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他们学习、成长和生活所不能离开的重要工具。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购物甚至日常娱乐,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工具。在这一时代环境变动之下,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重要组成,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求转变、求创新。无论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问题,还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亟需与时俱进、求变求创新的现实需要,都要求当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入学新生的新要求。而网络素养教育便是与当下大学新生特点较为契合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革新的切入点。在当前新生入学教育亟待进一步探索和革新、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育人工作带来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引入网络素养教育是极为必要且极为迫切、可行的。

二、过气”的传统:现行新生入学教育之问题——以北京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为例

文章以北京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策略的实施内容及其效果为对象,结合针对2015级新生的访谈展开具体分析。

   囿于传统:内容设置的理解偏差

2015级北京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参观校史馆、图书馆与校园)、不同门类校园网使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新生团队建设。如果以是否充分展现学校为主要参考维度,北京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已经相对完善。在访谈中,不少2015级新生对于开学初进行的入学教育都有比较高的评价。尽管如此,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设置上的不足也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

1.设置内容的覆盖领域不完备

尽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关于学校的介绍,特别是校史、校规以及校园的介绍是非常多的,新生们在报考北大之前或者在入学之前其实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于他们而言,真正陌生的是日常的学习、工作与宿舍生活,是各自所属专业领域、不同课程类型、特色校园活动以及正规校内组织。

我觉得还是缺乏一些经验分享的活动,同学们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会遇到同样的师兄师姐面对过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提出并解决。(某同学,经济学院)访谈中这一情况出现的频率很高,而总结起来,新生们强调的关键词就是“经验”。他们提到,在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中也有师兄师姐经验分享的相关内容,但是因为时间问题并没有涉及到更多有用的信息。“经验”的传承已经成为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忽视、或者说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然而相对限制的内容设定对于经验传递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束缚。如果能够在内容设置上增加经验传递和介绍的时间,面对“百团大战”、部门招新等重大校内活动时,新生才不会显得无所适从,或者手忙脚乱地重新寻找师兄师姐询问。显然,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覆盖领域还有待拓展,而考虑到时间问题,如何侧重、如何取舍是需要重点讨论的。

2.内容设置的侧重点与时间分配不合理

新生入学教育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对学校基本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参观校史馆、图书馆以及校园风景,而对于学校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生活方式等内容,往往是私下交流或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如此侧重显然偏离了新生的实际需求,难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内容设置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也是对于新生校园生活的适应时间的一种“变向”浪费。不难理解,当前高校,包括北京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还保持着传统入学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对于设定者而言,新生们初入燕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燕园这个园子,而其他内容都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进入高校之前,学生们通常都已经对于高校整体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不能在网上真正寻找的是老生们的经验与生活感受。显然,缺乏侧重点,或者侧重点有所偏差,导致内容设定时间不合理,对于新生入学教育有着很大影响,特别是体现在对校园生活的适应程度和融入速度上。

时间分配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短暂的新生入学教育使得本就不够充分的设定内容,还有很大一部分无法落实,这也使得内容设定覆盖领域不足的问题迅速暴露。

3.网络素养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时效性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只是在学历上的跨越,也需要在综合素养上得到很大的提升。现代社会信息化与电子化是当前社会生活的主流导向。在大学校园中,课程学习、日常生活、学工活动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成功”扰乱了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是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价值观念正处于剧烈变动的过程,如果没有较高的网络素养,很容易迷失在这样的信息潮流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如果让大家回答是不是需要(网络素养教育)我觉得大部分的人答案都是需要。然而如果问起大家(新生入学教育这方面)效果如何,我估计也有极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毫无效果。(某同学,数院)毕竟网络还是之后学业工作方面所必需的,很多数据搜索啊什么的都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些了解和学习,这样会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吧。(某同学,光华管理学院)网络素养的具体内容远不是校园网熟悉那么简单。以北京大学为例,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学生网络素养与国际接轨,体现在学术运用、学工生活使用等各个方面,而缺乏网络素养教育的大学生或者脱离网络,抑制自身发展,或者滥用网络,不能理性对待网络中的各种信息。

   归于陌路:教育效果的延续性弱

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帮助新生了解高校,更重要的是了解高校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二是给新生提供相互认识、了解的机会,特别是认识其他院系同学的机会,为之后的院系间互动提供可能;三是给新生直接接触优秀学长学姐的机会,在高校朋辈群体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圈,为解决适应困境提供更多帮助的渠道。通过我们对新生的访谈,显然在这几个维度上,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效果都有所不足。

我觉得新生入学教育不是很有效,虽然有教育活动,比如新生训练营或院系讲座之类的,但很多经验知识都并没有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比如数据检索、学校各部门所负责的内容等,之后在寻找数据或因为某些事情要找相关部门批准盖章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某同学,社会学系)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新生入学教育并没有建立牢固的、长久有效的联系,最初接触到的师兄师姐在新生入学教育之后很快也没有了联系。在之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我们还是屡屡可以看到新生们大范围的求助,以及朋友圈中充斥着的不理解、不认识等困境。由此观之,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无法持久,无法深入可能是最明显的两个特征。

内容设置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入学教育的效果又不尽如人意,显然,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其一,从设计者的角度,即校方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充分的对新生的调研是问题广泛存在的原因。新生入学教育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特征与入学新生的需求。缺乏充足的调研素材,以及对于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忽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二,从体验者的角度,即入学的新生的角度来考虑,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校园,即便做足了关于大学生活的“功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初入园子、初入这个微型社会,还是有很强的不适应性,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与参与感。这意味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安排的团队建设即便非常完备与充分,真正活跃的、以及真正受益的只是少数人。而初入园子的印象对于新生短期适应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新生人数多、性格各不相同,新生入学教育很难考虑到所有人。

其三,从实施者的角度,即入学教育的操作者来考虑,带领新生的老生本身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缺乏对相关培训工作的认知水平,都使得在内容上本就有所不足的入学教育,在实施效果上更难有所突破,而短暂的接触也很难让新生与老生之间形成稳定的交流圈层。而正式开学之后,老生面临相对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力,无法为新生提供长期的帮助,归根结底需要这些独立自主能力严重不足的新生自己的适应。1. 新生导师讲座

由于院系所有本科生将在大一结束后进行专业选择,因此让新生在第一学年充分了解各个专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各专业通过新生导师组织面向全院新生的讲座,学生自愿参加,以此加深对专业特点的认识。实行第一年共举办5次专业介绍讲座;第二年举办10次,在专业介绍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3场职业规划讲座,分别邀请了公务员、国企、科研单位的优秀院友主讲;第三年共举办了7次专业介绍讲座和2次职业规划讲座。

“革故而鼎新”:入学教育策略之调整与改革

( 一 )  纵向建设:新生入学教育专项平台有待搭建

1.将新生入学教育建设成为长期项目,形成长效机制

以高校生活、学习、工作经验传承为主要内容,以北京大学2015级新生训练营为例,可以将训练营的实际跨度设定为一年,设置专门的、长期性的培养机制,以班级或大组为单位,在开学之后很长时间内保持活动的频率,开办诸如学习、生活等相关的讲座或特色活动,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专门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部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的落实与发展。

2.开设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调研课题

注重新生入学之前的信息采集与需求调查。给予专项课题一定的支持,吸引相关专业、或者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能力的学生加入调研工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设计提供一手的、客观的定量、定性资料,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横向发展: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仍需依循

1.大规模调整与重新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的层次与具体内容

网络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决定了传统新生入学教育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的脱节。目前高校盛行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校史校园、校纪校规等内容,在信息传递渠道不足的时期或许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网络时代,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暑期自学完成,现代社会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忽视的是如何应对日益复杂、日益社会化的高校生活。但值得重视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和频率不断提高,对于静态知识和固有传统文化的习得获取是非常便捷的。为迎合学生入学面临的庞大、复杂信息量择选的需求,在维护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的前提,对已有教育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不断革新入学教育内容,提升网络素养教育知识在新生入学教育总内容中所占比重。

2.优化时间分配,拓展网络素养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时间与内容

拓展网络素养教育时间与内容。新生初入大学校门,对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社团活动等都充满好奇。将新生入学教育仅仅局限于学生踏入校门的时间,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的“真空期”,利用新生入学的时间差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改革,并将网络素养教育延伸至大学生活的始终。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保证充足的时间呈现丰富的内容,是满足不同新生需求的可行途径。

  )全方位创新:引入技术变革与网络素养教育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空间与方式的变革,不仅需要传统模式的开学典礼,参观校园,迎新晚会,班会等,还需要结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展开教育。例如:微信群、公众号、移动APP等方便快捷的线上方式是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举措,注重发挥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的联动作用。多媒体技术与资源是未来策略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增强线上(互联网中)交流的频率,建立线上交流圈(譬如QQ群、微信群),鼓励长期持久的线上交流是可能有效的联结策略。

网络素养教育强调新生群体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包括校内网、校外网),为自身生活、学习与工作提供便利,与此同时能够理性运用网络,鉴别网络生活中的陷阱,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案例,结合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结合理念灌输,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作者简介:马丽晨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邵 嶷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3级本科生

      沈 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

① 参见聂松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第29期,第9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