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青年学生“精准引领”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创新

作者:陈永利 发布日期:2016-07-20

摘要: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文章从“精准引领”的概念解析与历史溯源出发,探讨“精准引领”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精准引领”的工作方法与创新方向,结合北京大学共青团工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探索当前信息时代凝聚并引领不同群体青年学生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团工作;青年学生;精准引领

 

20145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何引领青年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帮助青年大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与此同时,在外部思潮多元化、现实生活虚拟化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持和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高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创新思想引领工作,实现“明确定位、分类指导、创新路径、注重实效”的“精准引领”。青年群体的特点日益多元和复杂,需要共青团工作者针对不同青年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为“精准引领”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精准引领”的概念解析与溯源

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1459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到:“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当前,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由此可见,精准思维作为一种务实的思想方法,要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调查、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有效对应,从具体的问题入手、一对一化解矛盾,在高屋建瓴的同时摆脱一刀切的陋习,将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随着全国范围内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精准思维也在不断得到贯彻落实。而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共青团作为重要的群团组织,采用精准思维来引领青年,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由青年群体日益多元化引发的必然要求。

回溯历史,北京大学始终引领青年挺立潮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青年,采取个性化方式去引导青年向来就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做法,这与“精准引领”的思想实质紧密契合。自建校以来,北京大学一直都是青年思想的前沿阵地,对青年的精准引领早在建校之初便可见一斑。1904年,时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张享嘉在就职时致词道“诸生听训: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尽管这短短14字堪称北大校长就职最短演说,但是“为国求学,努力自爱”却直接体现出在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的自我诉求,顺应了青年发展的基本方向,既表现了北大青年自我成才的目标,也点出了引领成才的方式。北大青年学子在这一理念的精准指引下,成为国家救亡图存的重要力量。

“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列强环伺,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强烈;主义蜂起,百家争鸣却引发莫衷一是的无序。在新的局势之下,北大人再次做到了“精准”。1914年李大钊就曾评论“时至今日”挽救之道只有“昌学而已”;蔡元培以教育救国和学术救国为出发点强调学术之于救国、教育之于学术的作用。“研究高深学问者”“束身自爱”,从健全人格和学术思想两方面入手,不仅为青年面对思想多元而无所适从的困境提供了科学的解决之道,更在此基础上使青年理性地接受了“爱国”“民主”“科学”的救国自束之道。同时,战略领域和策略层面的有效结合,《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先进刊物的大力发行,进一步为学术思想的统合提供了必要条件。至此,北大真正意义上成为五四运动前后青年思想的主导和引领者。有效源于精准,精准源于对历史方位的判断,这是北大青年引领运动给予今人的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北大团委响应国家农委号召,首开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先河,引领北大青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精准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祖国建功立业。近年来,北京大学将“精致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教育模式和价值追求,从整体面貌到具体环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作用,在教育者主体创造性、工作体系科学性、工作模式可持续性等方面实现精致化。“精致化”也是北大团委重要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致”,“精准引领”的思想宗旨可谓一脉相承。

从北大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引领青年需要科学定位,正确引领青年则需要精准的认知。引领工作一方面应当有的放矢,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另一方面则要明确引领方向,科学认识时代背景,树立思想标杆。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挑战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不仅激发当代青年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也造成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基于此,一方面共青团组织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一系列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年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党的群团工作目前要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在中央巡视组向团中央反馈的问题中,明确指出共青团改革创新行动不坚决、措施不具体、对下指导不及时,“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仍然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巡视组所反馈的“四化”问题都反映出当前共青团组织存在着脱离青年的倾向。离开群众,共青团组织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壳化。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要以青年为中心,而不能让青年当配角、当观众。坐在机关里没办法做好工作,应大力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形成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同青年打成一片,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把优秀人物更多纳入共青团组织,增强广泛性和代表性,让广大青年从心里感到共青团组织是自己的组织。

从北大多年的共青团工作经验来看,要真正深入青年群体、实现精准引领,就要了解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把握他们的兴趣取向和实际需求,然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首先,当下青年的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对青年实施有效思想引领成为新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互相激荡交流,直接影响了国内各种思潮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早已突破了原有的一元体系,思想凝聚引导的难度明显增加。对“成才”的定义也不再具备普遍性,原有的思想引领手段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体时显得较为滞后。

其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青年全面发展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青年工作的需求新领域正在极速产生。例如在创业培训、在线社交、社会融入等新领域方面,团组织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作的长效化、品牌化,其影响力、号召力与团本身的组织地位并不相称。虽然各级团组织近些年都在探索服务青年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但经费不足、资源薄弱、专业青少年工作者缺乏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与青年日益增长的发展成长需求比较,团组织的工作能力建设与群众基础亟待加强。

最后,“维护自身权益”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年关注的重心。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和法规,但各级团组织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完善的帮扶体系,基本停留在常规性的呼吁、咨询和个案的组织化动员阶段,反映出共青团履行相应职责能力的缺乏,也明显削弱各级团组织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不了解当代青年兴趣取向,不贴近当代青年多元需求,造成当前团组织脱离青年的一系列问题。共青团在开展工作中要协调好“坐机关”和“走基层”的关系、“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团务”和“事务”的关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干工作”与“出人才”的关系、“办好事情”和“处好感情”的关系。要研究和重视青年交流、娱乐、集聚方式的变化,充分运用互联网阵地,充分依托青年自组织,最大限度联系覆盖青年。团的组织要避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团的机关要成为青年之家,团的干部要成为青年之友。

三、“精准引领”的路径创新

笔者认为,共青团的青年引领工作在宏观层面较好地实现了思想传播与教育,但在微观层面,由于个别存在群众意识淡化、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工作习惯机关化”“工作思路行政化”“工作态度贵族化”,思想政治工作“热”在机关、“冷”在基层,以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以简报文章来反映成绩,对普通青年的重视不足、习惯于搞“盆景”、树典型;另一方面则呈现出“工作形式娱乐化”倾向,以娱乐化活动为中心来迎合青年、吸引青年,试图用活动代替工作,用满足片面的娱乐需求来代替深入联系青年、全面开展工作的要求。精细精准不足、空化泛化明显,可以说是当前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突出的问题。

要实现精准引领,就要让广大青年乐于接受共青团的引领。首先要认识到现在青年和过去青年已经出现了差异。互联网崛起之前,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同时,经济社会也没有发展到如此复杂的程度。那时候大部分青年共享着类似的成长路径,也具有相对一致的生活需求,因此可以用相对统一的办法进行引领。但是当今时代青年团员的成长路径已经高度差异化,一刀切的工作思路已经难以达到之前的效果。

要做到精准引领,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到三个创新。

(一)创新理论工具与研究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共青团引领的对象和参与引领的先锋,都在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技能,采取新的工具。因此共青团的工作也必须及时、主动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采用新工具。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指出,要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确保共青团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这有效回应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问题。进一步讲,随着数字时代数据的空前规模化与多样化,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显得日渐迫切。20159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安全保障三个领域系统部署了大数据发展工作。因此,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处理工具可以对网上共青团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发挥有效辅助与支撑,从而增强工作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如何精准分辨出青年的种类,了解每一大类青年的数量,以及如何精准地将信息传达给每一个青年个体,这都有赖于新技术的帮助。依靠网络社交平台,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完成我们的调研工作,从而获取关于青年的动态认知;依靠当下信息化和数据库的发现,可以给每一类青年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方案;通过地区IP、时间段等关键词检索,可以准确把握某地区某时点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动态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固然,新技术的出现会给我们的引领工作和人员培训带来一定的摩擦成本,但是也会给引领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便利,能精确地了解每位青年的思想,实现对广大青年规模化和个性化的理论引导。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运用也能让共青团的工作清晰地量化并聚焦到实处,让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举措深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和心灵。

(二)创新青年骨干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共青团工作有两大重要任务:做好工作出成绩,带好队伍出人才。具体表现一是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凝聚青年服务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二是吸纳优秀青年进行重点培养,造就、储备并输送各行业与领域创新型领导型人才。具体到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过往培养团干部的过程中,团组织倾向于着重培养在学生工作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学生干部,这显然既不符合当下青年成长现状,也不符合实际的社会发展需求。团组织面对的青年群体是多样的,其发展期待也是多元的,因此要把青年分为思政类、学术类、创业类、文艺类、体育类等不同类别,要让每一种都有各自领域的青年精英。

过去,众多高校的“团校”大部分学员是各院系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有很大一部分同样在各自领域中有着非凡成就的青年却没能纳入。以北京大学为例,在学术领域的挑战杯特奖获得者,在社团活动大放异彩的爱心社、山鹰社主力等,这些都属于杰出的青年人才,也应当让他们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引领,让不同领域的杰出青年进行互动,逐渐认同并靠拢团组织,实现“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同伴教育”,待他们回到各自的领域后继续发挥共青团的引领作用。

(三)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在信息接受和输出渠道相对单一的情况下,我们能较为容易地通过主流舆论引导青年成长成才。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学不断发展,青年接受新信息和新思想的渠道前所未有地开始丰富。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门户网站以及知乎和豆瓣等论坛性质的网络社群越来越多地渗入大学生的生活,青年们在这些平台上交流彼此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言论的影响。如果团组织不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改变,就会使团的工作趋向“自说自话”,失去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用。

首先,对青年学生“精准引领”,要求团组织开展思想工作时更“接地气”,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叫好”要求教育内容科学合理,“叫座”要求工作方式生动活泼。要主动调查了解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要积极肯定并鼓励青年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同时警惕错误思想的渗透与不良信息的传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发挥自身对青年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结合大学生关心关注的话题和事项开展引领工作。

其次,共青团要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舆论工具和信息传播方式,更好地发挥引领青年学生的作用。具体来说,共青团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积极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工具,搭建青年学生们乐于、易于接受的新信息和新思想的重要平台,不断拓展团系统引领青年的舆论阵地。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聚焦青年关注的问题,解决青年面对的困境,帮助青年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青年成长成才的权益。

实现“精准引领”青年学生,要求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明确定位、分类指导、创新路径、注重实效,真正面对青年,关怀青年,服务青年,将不同生平情境、兴趣爱好、生活状态的青年凝聚团结起来,将个性化的成才要求与社会的整体需求有机统一起来,让先进的思想、时代的精神和创新的热情在青年群体中传播,以生生不息的星星火光照亮青年梦和中国梦的征程。



 李大钊:《风俗•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