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创业意向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研究——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李 妍 严敏杰 发布日期:2013-04-14

摘要: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创业者,对其创业意向的关注和分析是目前同类研究的新视角。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313名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试群体的创业意向偏低,性别、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创业意向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认为创业教育需要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关注女性创业,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关键词:创业意向;差异;创业教育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技术创业活动在推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创业者基于斯坦福大学的知识产权衍生出了诸如惠普、思科、SUNYahooGoogle等著名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了科技进步。北京大学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诞生了方正、青鸟等知名校企,以及百度等一批校友创办的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不过在这背后也要看到目前大学生存在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业精神不强的状况。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偏低,据一份针对全国2000所高校发放的20万份问卷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0.9%[1],而北京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则低至0.2%[2]2012年北大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虽有提高,但仍仅为 0.25%[3]。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是20%~30%。因此有必要对北京大学的学生创业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一、创业意向的提出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意向被认为是行为的直接的预测指标。Bird 认为创业意向是引导创业者追求某一特定目标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4]Christian Nikolaus在有关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研究中,用“毕业后在可预见的将来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来衡量大学生创业意向[5]。国内学者钱永红指出创业意向反映了一个人将创业作为自己人生规划的意愿和偏好,是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6]。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创业意向是对于未来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信念或行为倾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使用LiñánChen开发的创业意向调查问卷(EIQ),用“我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创办企业”等题目来测量创业意向[7]。问卷共包含6道题目,采用Likert 6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40

本次调查于20122月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32份,有效问卷313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7.4%,有效率为94.3%。其中,男生为229人,占73.2%,女生为84人占26.8%; 本科为99人,占31.7%,硕士为180人,占57.7%,博士为33人,占10.6%。采用EXCEL 2007及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三、创业意向的基本状况及其在不同类别学生间的差异

(一)创业意向的基本状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创业意向的平均值为16.49,低于中点值18.00,创业意向较低。并且随着创业意向水平的增加,人数频次也表现出了递减的趋势(见图1)。具体来看,得分在6分(6个题目都选择“完全不符合”)至12分(相当于6个题目都选择“比较不符合”)之间共有112人,即具有较低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占到35.78%; 而得分30分(相当于6个题目都选择“比较符合”)至36分(6个题目都选择“完全符合”)之间共有21 人,即具有较高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占6.71%;其余处于创业意向中间水平的毕业生占57.51%,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未来是否创业的态度并不明确。

               

(二)创业意向在性别上的比较

本次调查中男生有229人,女生有84人。男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7.71,中数值为17.00;女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3.15,中数值为12.00。总体来看,男生创业意向的平均值比女生高出13.68%,相应的中数值高出41.67%,创业意向在性别方面的差距明显(见图 2)。

                   

(三)创业意向在学历上的比较

本次调查中本科生有99人,硕士生有180人,博士生有33人,1人未填此项为缺失值。本科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5.79,中数值为15.00;硕士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6.49,中数值为16.00;博士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8.67,中数值为18.00。总的来看,随着学历的提高,创业意向增加,尤其在本科生和博士生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博士生创业意向的平均值比本科生高出18.24%,相应的中数值高出20.00%(见图3)。

                   

(四)创业意向在是否有经济、管理方面知识上的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基本没有经济、管理知识的毕业生有186人,自学了一定经济、管理知识的有74人,辅修了经济、管理学位或双学位的有53人。结果显示(见图4)基本没有经济、管理知识的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平均值为14.79,中数值为13.00;自学了一定经济、管理知识的平均值为20.36,中数值为19.50;辅修了经济、管理类学位或者双学位的平均值为17.02,中数值为15.00

总之,无论是辅修了经济、管理学位或者双学位,还是自学了一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的创业意向都高于基本没有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个体,自学的个体与没有相关知识的个体在创业意向上的差距尤其明显,自学的个体创业意向的平均值比没有相关知识的个体高出37.66%,相应的中数值高出30.00%

         

(五)创业意向在是否有创业经历上的比较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仅有 10 人,其余 297 人没有创业经历,6人未填此项为缺失值。结果显示(见图 5)有过创业经历的个体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26.40,中数值为26.50;没有创业经历的平均值为16.15,中数值为15.00。总体来看,在平均值上具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创业意向高出没有相关经历的大学生的63.47%,相应的中数值高出76.67%,可见差距是明显。

         

(六)创业意向在是否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上的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的毕业生有223人,没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的有90人。结果显示(见图6)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平均值为17.21,中数值为16.00;没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的平均值为14.70,中数值为15.00。总的来看,有实习经历(包括兼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平均值高出没有相关经历的17.07%,相应的中数值高出6.67%

        

四、结论与启示

(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较低的创业意向将导致较少的创业行为。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意向整体偏低,并且有关半年后的就业去向的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群体创业的比例仅为0.96%,这一结果初步印证了该理论。因此,创业意识的唤起是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从上世纪4050 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一转变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使知识产权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认为,未来的人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即创业教育问题[8]。可见,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它的重点就是使大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精神、独立精神,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锲而不舍的企业家精神。大学生思想活跃、创造力强,是最有潜质的创业群体,因此,如何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质则成为高校就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不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唤起、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养成,所以,有必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育人机制中,一方面要将创新创业工作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另一方面还要在校园课余文化建设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在创业教育中,还必须注重加入创业环境教育的内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如何运用社会各个层面的基础、制度和平台,创造发展机会,是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内容。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课程及实践,加强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是否准备创业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尚未对是否创业进行过考虑和探索;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了创业想法,但是缺乏创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等,使得他们缺乏创业的动力和信心。因此,创业教育不但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有不同需求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课程建设往往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在《企业家精神与家族企业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也指出:“教一个人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一个人成为艺术家一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梵高,但是我们却可以教给他色彩、构图等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技能。同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布朗森,但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技能、创造力等却能通过创业教育而得到提升。”[9]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百森商学院等创业教育机构形成的多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创业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可见,创业课程的核心是创业能力的教育,国内高校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大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同时,创业教育是和实践教育结合十分紧密的教育活动,只有突破固有课堂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实践性活动,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真正提升。例如,开展“挑战杯”等学术科创活动,开办创业讲座和创业论坛,组织创业课题研究和案例分析,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等。

(三)关注不同性别的创业价值观念,进行分类的创业指导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创业意向显著低于男生。国内学者钱永红和王重鸣的研究显示拥有同样自身条件的男性及女性,在同样面临创业机会时,女性真正创业的比例却远远低于男性,这是出于女性个体对于家庭责任,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认同的原因[10]。叶贤认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的影响,多数女性在择业时仍期待安逸而稳定的职业,而创业这种需要冒险和动荡的行业则更受男性的偏好[11]。在被试群体中,同样发现女生在校期间,其学业能力和学生工作能力等方面并不弱于男生,而在创业意向上却显著低于男生。所以,对于女生来说,创业教育首先要从价值观念出发,让她们更多地突破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具体来说,高校要积极开展女性企业家、女性创业人物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女性榜样人物的宣传和交流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培训,让她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优势,对于女性的角色有更好地把握,使她们能够在未来创业中发挥自身优势,成就事业目标。

(四)关注理工科毕业生的科技创新特点,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本研究发现高学历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创业意向。从《北京大学 2010 年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来看,近几年高学历的毕业生创业人数比例有所增加,从2010年的0.07%增加到了2012年的0.36%。从美国硅谷创业的团队来看,他们往往是具有技术专利的高层次人才。以上规律反映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信息、创新等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掌握相关领域核心技术和科研前沿的高层次人才,有机会施展科技创能力,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专利,进而应用于产业。当然,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校首先要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国内国外都比较重视产学研的结合,不过国内在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创设新企业,最终实现创业的成功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机制,还需要高校、产业界和政府的进一步地协作推进。此外,高校还要支持大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实习实践,尤其支持具有应用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开展和企业的合作研究,并且高校还要从企业界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办讲座、课程以及各种交流活动等。

 



作者简介:李 妍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 助理研究员
     严敏杰 北京大学燕园街道办党工委书记 副教授
[1] 周逸梅:《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0.9%中小学教育成热门》,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GB/15144252.html2011713日。
[2]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北京大学2010年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10年12月。
[3]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北京大学2012年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12年12月。
[4] Bird.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for Inten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pp.442~453.
[5] Christian Luthje & Nikolaus Franke,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R & D Management,2003.
[6] 钱永红:《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技术经济》,2007年第7期。
[7] Liñán F. & Chen, Y., 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09, pp. 593~617.
[8] 桑大伟、谢富纪:《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 年第4期。
[9] 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0 年第12期。
[10] 钱永红、王重鸣:《女企业家创业意向缓冲因素研究》,《技术经济》,2007年第5期。
[11] 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宁波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