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基于类Twitter服务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作者:刘 芳 王 青 段丽萍 发布日期:2012-10-14

 摘要:随着应用类Twitter服务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能否通过微博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无定论。此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抽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47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76.5%的调查对象已开通微博,这其中又有78.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利用微博与学生交流是可行的。但不同培养阶段的调查对象对该交流方式所持态度存在差异,硕士生持不认可态度的比重高于博士生。基于调查结果,目前利用微博等类Twitter服务手段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类Twitter服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Twitter于2006年在美国诞生,是最早出现的微博客服务,它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即时通讯,是一种新兴的社交服务方式[1]。中国版的Twitter于2008年后由众多门户网站以微博服务的形式推出,吸引了大量网民注册使用。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2]。此外,国内很多高校也迅速洞察到微博的巨大威力,先后建立起各自的官方微博,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3]。文章旨在结合北京大学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和其对微博的使用情况,挖掘类Twitter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利用价值,希望对管理工作者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供思路。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覆盖医学部的17 个学院和附属、教学医院,其中校内学院和附属医院各随机抽取20人,规模较大的教学医院随机抽取5 人,规模较小的教学医院随机抽取1 人,共计247 名医学研究生。调查时间为2012 年6 月,共发放问卷247 份,回收24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笔者自行设计了《基于类Twitter 服务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查最终确定问卷。为了尊重个人隐私,问卷全部采取匿名填写。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微博使用情况、教师(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开通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可行性调查等。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247人,男性85人(34.4%),女性162人(65.6%),详情见表1。
(二)微博使用情况
在247 名调查对象中,189 名(76.5%)研究生开通过微博。这189 人中,70.9% 的研究生选择匿名使用。多于半数的研究生(60.3%)最常使用的登录工具是笔记本电脑,其次分别是使用手机(31.7%)、台式电脑(5.3%)和Pad 等平板设备(2.6%)。在关注对象里,他们选择关注自己亲友、同事的人最多(75.1%), 其次是社会名人(68.8%)。多于半数的人使用微博中的转发功能(53.8%)和关注功能(53.8%),使用其余功能的人则不及半数。就使用微博的目的而言,大多数研究生(59.9%)表示使用微博是为了了解新闻时事或最新发生的事件,其余人员依次是为了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事件(58.7%)、关注感兴趣的用户(48.2%)、打发闲暇时间(44.5%)、与师友亲朋沟通联络(39.7%)、参与话题讨论(37.2%)、应用于学习(13.0%)。登录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在开通过微博的189 人中,近六成的研究生(59.8%)每天都会登录微博,2-3 天和4-7 天登录一次的分别占25.4% 和11.6%,每月1-3 次的占3.2%。使用时间:189 名开通过微博的被调查人员中,多数研究生(74.6%)每次使用微博在半小时以内,其余人员的使用时间分别是1-2 小时(20.1%)、3-4小时(4.2%),5 小时以上或一直挂线的人仅占1.1%。
在不支持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交流的35 名硕士生中,24 人(68.8%) 认为网络环境复杂,微博使用的保障制度还不健全;21 人(60.0%)认为使用微博不如使用飞信、QQ、邮箱等目的和使用方法简单明确;19 人(54.3%) 认为微博不如面对面沟通适宜交流;16 人(45.7%) 认为学生们对微博的运用能力水平不一;10 人(28.6%) 认为借助网络环境容易使学生养成沉迷网络的坏习惯。
(三)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可行性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189名开通过微博的研究生中,149人(78.8%)认为教师开通微博建立一种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可行的,40人(21.2%)则认为不可行。根据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培养阶段和培养类型等情况分析得出,不同培养阶段的研究生对于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5人(25.7%)的硕士生认为,教师开通微博以此与学生沟通是不可行的,此比例高于博士生。
(四)对教师微博的关注度和发布内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在189 名开通过微博的研究生中,85.2% 的人表示会对教师的微博给予关注,5.8%的人表示不会给予关注,9.0% 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好说。八成的人(82.5%)认为教师通过微博可以给学生发布通知,其余则依次是:沟通情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75.7%);发布学习上的专业知识(72.5%);发起讨论征求学生意见(71.4%)。
三、讨论
从整体上来看,在247 名调查对象中,76.5%的调查对象有微博账号,这其中又有78.8% 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开通微博建立一种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可行的,培养阶段是调查对象对于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沟通持有不同态度的影响因素,硕士生认为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们沟通并不可行的比例高于博士生。
(一)微博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博在医学研究生中的流行特点显示,多数调查对象会每天登陆微博,但每次的在线时间不长,微博以4A特性[4](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优于传统媒体,这使得每日忙于临床或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们了解外部信息变得简单、快速、方便[5]。调查对象在使用微博时更多地会关注自己的亲友、同事或社会名人。这正反映了当代研究生通过微博构建交际圈的两种最主要途径,首先微博成为了亲友、同事间交流互动的新载体,另外,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人物受关注度自然较高,他们与普通草根网民站在同一起点平台,是微博开启的网民互动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多数只默默地转发他人微博或者关注他人,发表言论的不多,他们使用微博更多地是为了了解新闻时事和身边发生的事件、表达心情、记录自己的生活。面对紧张的临床工作和繁重科研压力,医学研究生们同样要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微博因其使用的广泛性、便捷性以及即时性,成为了当代医学研究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由于研究生的社会经历相对丰富,他们对于收集生活资讯、参与新闻传播、表达情感、拓展人际关系网的积极性强于其他人群,因此他们关注他人、转发信息、了解时事、记录生活的需求就比其他人群更为强烈,可以说微博正是能够满足研究生们情感诉求和各类消息需求的网络新园地。
(二)部分硕士生不支持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沟通的成因分析
部分学生不支持教师以开通微博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主观原因多在于对微博的诚信体系建设、维护管理存在质疑,客观原因则更多地是由于微博的表现形式的影响。为确保微博平台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转,促进微博良性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势必要跟上,北京市在2011年12月16日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6],部分高校也随即出台微博运行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7],这些都给使用者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笔者认为,培训并建设专门的高素质微博管理队伍,同样是保证师生放心应用和高校的官方微博平台稳步实施的必要条件。在表现形式上,微博比QQ等工具传播和运行的界面更为开放,能够呈现利用电话、短信、邮件等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建立多层次的交流,微博可以充当非常出色的补充现有交流工具的交际平台。因此,对广大研究生全面普及微博各项功能的使用非常关键,尤其针对硕士研究生,同时要引导其充分认识微博的优势和不足、理性对待和使用微博。
(三)教师通过微博与学生交流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看,研究生们最期待通过微博与教师沟通的内容就是各类通知信息,微博将是研究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教师创建和使用微博的目的是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教师利用微博平台开发多类别的服务内容,将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借助微博进行宣传,及时解决研究生们情感、生活、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征求学生的意见促进医教研和管理水平,这些也都得到了本研究多数被调查研究生们的认可。此外,微博应用于教育学习也具有极大的可能性,近些年将微博应用于教育学习的实例举不胜举,但多应用于语言学习等文字展现力很强的需求,由于医学学习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微博能否有效地成为医学教育的媒介,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但无论微博发布的是何内容,教师都应对微博的功能特性具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设计出与发布内容有效整合的形式,以此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使用和关注微博的积极性。
四、以微博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一)将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网络育人是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图文声像兼备的微博内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研究生的身心获得发展。高校的官方微博平台、各类优秀教师、良师益友的微博空间、校园内各类团体性微博平台,这类正面信息的提供媒介,都将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有效形式。
(二)将微博作为传统思想政治的附属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书籍报刊等为主体,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可以满足研究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平等自由的微博交流环境,同样有利于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的互信共进,能够增加微博这个附属渠道的利用实效。但网络只是现实的必要补充,现实教育内容中的讲座、社会实践等依旧不能减少,以此才能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
(三)将微博作为舆情监控的重要平台
微博的传播动态性强,内容繁杂,交流言论自由,为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温床,加之现今的网络暴力时有出现,这对高校微博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利用有效的微博监测管理系统,对不同的舆论加以正确判断,并通过微博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突发事件信息,遏制舆情和网络暴力的发生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引入以微博为代表的类Twitter服务并存机遇与挑战,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开发、尝试和积累宝贵经验,也需要广大研究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探索。相信随着类Twitter理念的逐渐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博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会更为普遍。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研究生工作部工作人员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员
段丽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教授
[1]引自百度百科“Twitter”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43376.htm,2012 年7 月23 日。
[2]引自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234362/index.html,2012 年8月1日
[3]刘慧:《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用问题研究——以学生工作4S 微博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年第1 期。
[4]孙华卫、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传媒观察》,2008 年第10 期。
[5]周映萍、刘俊:《微博对大学生党团先进性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11 期。
[6]百度百科“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7098906.htm,2012 年4月20日。
[7]安仲森:《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年第13 卷第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