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谈低龄大学生群体特点及其深度辅导--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玮 发布日期:2012-07-10

 摘要 :北京大学校本部在读本科生当中,有 133 名入学年龄在 16 岁以下的低龄大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全校 20 个院系。低龄大学生有着特殊的群体特点,是学生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应当特别关注低龄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建议用朋辈辅导的方式帮助低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并保持与低龄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

关键词 :低龄大学生 ;群体特点 ;深度辅导
 
一、北京大学低龄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
本文中,“低龄大学生”是指入(大)学年龄在16 周岁以下的学生。根据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统计,北京大学在读本科生(不包括医学部)当中,共有低龄大学生133 人,其中,2008 级34 人,2009 级31 人,2010 级35 人,2011 级33 人。四个年级中,16 岁入学99 人,占总数的74% ;15 岁入学24 人,占总数的18% ;14 岁入学9 人,占总数的7% ;13 岁入学1 人,不到总数的1%。(见表1)
表1:低龄大学生年级分布
 
在这133名学生中,来源地区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江西和安徽,其中北京有30人,江西22人,安徽14人。133人中男生78人,女生55人。北京大学的低龄大学生,是通过正常的高考和保送等选拔渠道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并没有像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那样,设立专门的“少年班”进行培养。因此,学生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学院。
从院系分布来看,数量最多的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4 人,其次是光华管理学院14 人,再次是数学科学学院13 人;元培学院、物理学院和经济学院人数也较多,分别为10 人、9 人和9 人。(见表2)
 
表2:低龄大学生院系分布
 
从院系的学科分类来看,8 个理工科院系共有低龄大学生73 人,占总人数的54.9% ;11 个人文社科类院系共有低龄大学生50 人,占总人数的37.6% ;元培学院有低龄大学生10 人,占7.5%。从以上数据来看,相当数量的低龄大学生就读理工科,而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也有较多低龄大学生选择(23 人),元培学院因其学生培养方式的特殊性,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低龄大学生。
二、低龄大学生的特点
(一)多有超常的学习经历,大学成绩并不突出
低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有着超常的学习经历。例如,在北大就读的30名低龄北京籍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北京八中的少儿班;来源地排在二、三位的江西、安徽两省,也有中学进行“少年班”等超常规教育。这些学生聪明、早慧,中学时代的学习成绩较好,在同学中属于佼佼者,通过保送和校长推荐等形式进入北大的相对较多。
笔者与一些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老师以及部分低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同时查询了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发现低龄大学生在进入北大之后,学习成绩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基本没有区别,并没有表现得特别突出。这可能跟北大的生源一流有关。
(二)部分学生的生活能力相对较差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低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年龄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于生活问题方面,在生活自理上存在困难,严重的甚至不会洗衣服,很少洗澡,导致个人卫生较差。但是,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并不太多,大部分低龄学生都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过住校的经历,因此,生活自理问题并不严重。
(三)在心理、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上表现出特殊性
一般认为,低龄大学生心理相对脆弱,比较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但有学者研究发现,低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实际上是优于一般学生的。[1]从在北大就读的这133名低龄大学生来看,基本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院系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报告存在心理异常的低龄学生。
有低龄学生在访谈中表示,进入大学后,最初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会担心自己是否能融入同学群体当中,主要担心其他同学“把自己当小孩”,后来经过接触,他们慢慢觉得虽然自己“看起来”比较小,但因为表现得相对成熟,也就没有被同学“另眼相待”。
而一些低龄大学生的家长,虽然孩子上了大学,却仍然对孩子放心不下。从一些低龄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都有着家长教育理念的深深烙印。因此,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的家长来说,低龄大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较多。
在情感、恋爱问题上,低龄大学生中男生年龄小,而身边的女同学年龄都相对较大,因此谈恋爱的比较少;而女生则与其他同学差别不大,正常地“交朋友”。但是,由于年龄小(未成年),一些家长对此就比较关心,甚至千方百计干涉,某学院就有这样的事例发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业。
(四)在毕业去向上,选择读研、出国的较多,选择工作的较少
低龄大学生入学年龄小,16岁入学的占的比例最大,这些学生到本科毕业时刚刚20岁;入学年龄更小的学生可能在毕业的时候刚刚成年,甚至仍未成年。因此,大部分低龄大学生选择读研或者出国继续学习,选择工作的学生很少。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以做学术为目标,继续学习的比例很高。有的学院如数学科学学院,绝大部分低龄大学生最后都保研继续深造。选择去国外著名学府继续学习的低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例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小李,14岁进入北大学习,毕业后选择去耶鲁大学学习。
三、做好低龄大学生的深度辅导
一般大学生入学时年龄在18岁左右,在大学学习期间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低龄大学生的年龄较小,不仅未成年,甚至仍处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年纪。因此,对于低龄大学生的辅导工作就相对比较特殊。
(一)对低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特别是学业问题
作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应当特别关注低龄学生,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尤其是入学之初和大学低年级阶段,对他们的特别关照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同学之中,使其不产生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心理,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低龄大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十分重要。
由于绝大部分低龄学生都会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业,因此学习成绩对于他们来说尤其重要。但由于年纪小,一些低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2011年,就曾有低龄学生因为上大学后无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导致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多门课程不及格并最终退学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二)用朋辈辅导的方式帮助低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针对部分低龄学生在生活自理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一些负责任的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会选择请班里的学生骨干对其进行帮助。通过朋辈之间的帮助,不仅可以教会年龄较小的同学基本的生活技能,督促他们安排好个人生活,解决低龄大学生的生活问题,还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有的低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他们学习成绩非常好,人也十分聪明,但是性格内向,与别人交往较少,有时候甚至表现为不合群。对于这样的学生,就需要鼓励他们多交朋友。这种情况下,高年级学生辅导员和班级学生骨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在生活上帮助低龄同学,更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
(三)保持与低龄学生的家长进行经常性沟通
低龄大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远高于一般学生的家长,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低龄学生的家长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会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十分严格,对孩子过于关心,实行看管等不信任的方式进行教育,往往导致与孩子的沟通不畅,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学业。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辅导员就需要做好家长与学生双方的工作。因此,对低龄学生的深度辅导不仅仅体现在与学生谈话、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最好还能够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对于低龄大学生,需要学生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必须在学生工作精致化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深度辅导,有效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1]刘玉华:《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年第1 卷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