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论奖助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调控功能--以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为例

作者:刘明利 杨 虎 张 林 发布日期:2012-07-10

 摘要: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举措,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涉及到诸多要素和环节的系统工程。奖助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是整个改革的基础工作和主要抓手,既与招生、培养、德育、就业等工作环节紧密配合、密不可分,又在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正确理解培养机制改革与奖助工作改革的关系,充分认识奖助工作的基础地位和调控功能,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工作思路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北京大学奖助工作的实践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培养机制改革;奖助工作;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
 
自 2006 年国家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高校围绕“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目标,以奖助工作的改革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科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实践已证明,研究生奖助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在培养机制改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奖助工作的基础地位和调控功能将愈发凸现。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理念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上,很多高校在培养机制改革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将培养机制改革等同于奖助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二是把奖助工作理解为纯粹的资金统筹与管理工作 ;三是认为奖助工作与研究生教育其他环节无关 ;四是认为奖助工作的目标仅仅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制约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培养机制改革预设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情况下,正确认识奖助工作在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调控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奖助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7年以来,北京大学遵从“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全方位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几年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一直是学校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构建了“以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岗位为基础、以助教岗位和专项奖助学金为补充、以调控招生计划为特点”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改革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奖助工作的调控功能,以学业奖学金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以助研岗位和调控计划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以助教岗位和专项奖助学金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初步实现了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研究生的基本待遇
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稳步提高研究生的待遇水平,扩大研究生奖助的覆盖面,保障全体研究生能够安心专注于学业和科研工作,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调整各方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通过理顺学校与院系、学科与学科、院系与导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张 林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奖助办公室工作人员 助理研究员582012年第2期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调控工作环节,形成多维度的培养合力
通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奖助工作的协调作用,有效推动招生、培养、德育、学科建设等研究生教育中不同工作环节的协同创新发展,形成了多维度的培养合力。
(四)明确工作导向,发挥奖助工作育人功能
通过深入的挖掘探索,明确奖助工作的育人导向。根据全面的培养质量观,在肯定和激励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创新能力的同时,强调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实现管理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追求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奖助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调控功能的具体发挥
(一)对研究生招生环节的调控与影响
优质的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保障。在国内外高校争夺优秀研究生生源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奖学金制度已成为学生报考的重要参考要素之一。奖助工作对研究生招生环节的调控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升对优质生源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进而优化学校生源结构,促进学科科学发展。北京大学通过建立并完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三助”岗位制度、导师资助制度以及专项奖助学金制度,形成了一套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奖助体系。
以学业奖学金制度为例,从2007年开始,北大根据经费筹措情况和学科发展需要,实施了具有激励作用的学业奖学金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
1. 覆盖面广
对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实行同等待遇,除人事档案转入学校的内地研究生外,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生也享有同等待遇。
2. 资助额度高
北京大学博士生学业奖学金的平均水平为33000元/年,硕士生学业奖学金的平均水平为高校育人环境建设本刊定稿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24600元/年。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针对研究生新生的“校长奖学金”,标准为51000元/年,最长资助年限为5年。
3. 发挥调控作用
为实现招生结构的调整与改善,北京大学根据各个学部和学科的不同特点,奖学金的设置等级、设奖比例和覆盖面均有所不同,充分发挥了奖学金的调控作用。需要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的学科的高额奖学金设奖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4. 实行动态评审
奖学金评审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动态评审,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否获得高额奖学金,取决于自己每学年的道德修养、学习能力、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等。这样不仅确保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也激励全体研究生奋发有为,不断争取优秀的学业成绩和良好的综合表现。
除此之外,奖学金制度还与招生制度紧密结合,共同发挥调控功能。自启动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将研究生招生计划分为基本招生计划和调控招生计划两部分。基本招生计划用于落实基本培养任务 ;调控招生计划用于支持重点人才、重大项目和重点发展学科,重点支持有科研经费特别是国家重大课题经费充足的导师利用其科研经费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学校把通过调控招生计划收取的导师科研课题经费作为培养机制改革专用经费,以学业奖学金等方式资助研究生。这一方面使研究生资源流向培养条件更为优越的学科、导师,进一步提高了导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巩固了“科研需求决定招生需求”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筹措了更为充足的奖励和资助经费,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
(二)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调控与影响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需要奖助工作的配套与支持,合理健全的奖助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同样具有明显的调控和影响。
1.与培养目标配套,设置有针对性的奖助项目
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北京大学构建了一套支持、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奖助体系。比如:为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逐步建立了一个短、中、长期兼具,“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体系,对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短期出国(境)访学等活动予以大力资助 ;为激发研究生自主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大力支持、资助包括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在内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初步形成了一批国内竞争力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品牌项目 ;为激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行业实践工作,努力进行科研创新,设立奖优性质的奖学金--科研实践创新奖 ;为大力提升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设立“才斋奖学金”,专门资助人文、社会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优秀博士生从事高水平、有难度的创新型研究,完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 ;为激励全体博士生努力写出更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学校设立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奖,对导师和获奖学生均予以奖励等等。
2. 设置“三助”岗位,加强对研究生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0 年,北京大学正式实施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制度。2007 年正式实施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学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助”制度,将其作为提高研究生待遇、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
助研方面,北大针对各学部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政策。理学部和信息与工程学部,由导师提供研究生全额助研岗位,社会科学学部由学校和导师( 或院系 ) 各承担一半经费,人文学部由于已有高比例、高额度的学业奖学金覆盖,研究生不再享受助研津贴。助研津贴政策的实施逐步提高了研究生导师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师生关系真正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平台上,建立了新的以导师资助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教方面,课程助教的设置既为研究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实践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教学队伍的结构。近几年,北大课程助教岗位的设置数量、发放金额和受资助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经历,很多有条件的院系还设立特殊助教岗位聘任优秀的602012年第2期高年级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参与到本科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助管方面,为使学有余力或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不出校门即可进行社会实践,接受职业训练,获得生活补助,助管成为研究生勤工俭学的良好机会、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求职就业的有力砝码。目前,北大每年参与助管工作的研究生多达 500 余人,已经成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
3. 通过资助方式的调整影响延长期博士生的培养与管理
在实施培养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鉴于延期博士生的数量过大,影响整体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学校以奖助工作为抓手,制定了延长期博士生资助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博士生导师或学院主管负责人批准博士生延期申请时,须在以下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方案一 :导师或学院按照学校规定支付博士生延长期助研津贴 ;方案二 :导师暂停一年招收博士生,学校按照 1:1 比例扣除其所在院系下一年度博士生招收计划,博士生延长期助研津贴由学校提供。通过资助方式的变化,一方面调动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合理延期的博士生数量 ;另一方面为合理延期的博士生在延长期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使其可以安心科研,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三)对研究生德育环节的调控与影响
北京大学在开展培养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明确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学业、科研、品行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一方面,奖助工作育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尤其明显。
1. 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评奖导向
北京大学明确提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在奖学金评选中,在强调学生科研成果的同时,严格强调个人品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对违纪违法及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加下年度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资格 ;在课题申请、终审环节加入学术道德与规范的审核,并通过学术讲座、邮件提示等形式对获奖者进行学术培训,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道德规范意识。
2. 倾注育人理念和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尤其注意在评审和管理带捐助性质的奖助学金时着力培养研究生的感恩意识、自强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此,在评审过程中,奖助办公室均会撰写并发布致获得全体资助学生的一封信,告知学生获奖情况,介绍奖助学金的概况,勉励学生自立自强,同时建议学生以不同形式向捐助方致谢。这种做法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回应,收到了很好的育人实效。
3. 以优秀典型带动全体研究生共同进步
培养机制改革中所涉及到的奖学金项目,绝大部分都有表彰优秀、激励全体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奖助工作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北京大学特别注意加强榜样教育,通过发掘优秀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全体研究生共同进步。
三、关于持续发挥奖助工作调控功能的思考与建言
对于研究生奖助工作而言,在明确了其基础地位和调控功能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后继的培养机制改革工作中,让这一功能持续而有效地发挥,从而在整体上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科学发展。北京大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化”的发展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目前的工作格局和实际需要。“四化”即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指导思想。
(一)系统化
系统化主要着眼于树立一种宏观、全面的工作观念,正确认识、全面统筹、系统设计培养机制改革的内涵实质、工作内容与发展路径。正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所指出的,“要避免将培养机制改革片面理解为奖助体系改革甚至错误理解为全面收费改革的倾向”。培养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高校育人环境建设本刊定稿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程,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奖助工作作为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改革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调控功能。而这种调控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其他环节的配合与支持。所以在设计工作思路和路径时,要避免上文提到的四个误区。因此,要全面了解并积极配合研究生教育中其他环节的相关工作,做到既调控又配合,最终促进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规范化
规范化主要着眼于奖助工作管理功能的发挥,让各项工作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人为、随意因素,不断提升奖助工作的管理水平。在现行体制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构建并完善一套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应该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使每项工作都有相对固定且便于操作的流程。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则应注意研究普遍现象和普遍问题,及时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
(三)科学化
科学化主要着眼于奖助工作科学内涵的不断提升。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开展各项事务性工作 ;另一方面要有理论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奖助工作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重视学习和思考,加强科学研究,拿出破解方案。其中,当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奖助学金的调控作用虽然支持了重点学科、重点师资、重大科研项目,但不可避免地对基础学科,尤其是科研经费不太充足的学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保持基础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规模,适当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需要我们管理者切实关注,否则学校传统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四)人性化
人性化主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奖助工作服务和育人环境建设人功能。一方面,由于奖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资金打交道,与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一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精致化的工作理念,关注细节,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另一方面,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还要努力发挥奖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应有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奖助工作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优化学科结构、平衡学科资源、增加科研课题,强化实践育人等诸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调控功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它的两面性,如何在保持原有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创新,以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科标准,切实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尽快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我们谨记的根本原则。截至目前仍遗憾的是,虽然许多院校经过了多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一政策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的规定中,仍有许多政策方面的制约,这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继续争取和协调,从而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