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基于跨文化心理反应的港澳台交换生管理方法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任燕飞 发布日期:2012-07-10

 摘要回溯近年来北京大学港澳台交换生项目的历史与进展,基于跨文化适应理论与进化心理学理论,文章归纳了当前交换生中普遍存在的三种潜在心理问题,并结合有关理论和实例加以分析,总结出三种影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过往经验,文章从交换的两个维度即接收学生和派出学生,三个阶段即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跨文化 ;心理反应 ;港澳台交换生 ;管理方法
 
一、引言
随着两岸四地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港澳台学生交换项目由于没有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小,相对欧美等地的消费水平较低的优势,已经逐步为两岸四地的学生所接受。
    北京大学每年派出与接收港澳台交换人数达百人之
多,在全校派出交换生总人数占较大比例。我们发现,由于交换学校越来越多,交换生的生源也越来越广泛,导致交换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解决许多新的的问题。随着交换生队伍的日益庞大,各种不稳定因素也逐步凸显,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因素。为了使交换生尽快适应并融入到交换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中,港澳台交换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总结了交换生存在的三个方面的潜在心理问题,结合跨文化适应理论与进化心理学理论,针对这些心理障碍和社会行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解决学生在整个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隐患。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对港澳台交换生的教育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二、北京大学港澳台交换生心理状况分析
港澳台交换生前往接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但是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封闭在一个专业学术的空间中,其必然会受到全新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交换生不仅要面临生活和学习环境改变的压力,还必须面临独自应付全新生活的压力。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心理学界对人们遇到新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有着多种维度的解释,其中跨文化适应理论与进化心理学对这类心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综合跨文化适应研究者的理论分析,研究者主要关注了旅居者情感幸福度与社会文化接触两个方面。其中情感幸福度主要是指旅居者在跨文化环境中生活是否满意,是否产生了强迫、抑郁等负面情绪;社会文化接触则是指旅居者是否把自己禁锢在原有的文化交流圈中,是否和当地的文化及当地人进行了有效的接触。
进化心理学对旅居者的心理变化也进行了表述。进化心理学指出,人在适应的过程中其生理的反应受到外界环境巨大的影响[1]。保持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人进入到新环境中本能的反应,在进行环境适应的过程中人们是极易受挫的,如果无法适应,将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基于跨文化适应理论与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结合交换生及对其深度辅导的案例等三方面的信息,交换生显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进取型心理状态
对于性格开朗和主动性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在进入新的环境时,很快地适应。无论是派出交换生还是接收交换生,他们常能很快地在当地交到新的朋友,快速地融入当地的生活,进入当地的主流文化圈。这类学生几乎没有显性的心理问题,且在遭遇应激事件时,他们常常能很快地调整心态,积极地应对突发问题。例如 :大陆学生到港澳台之后积极参加交换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参与到一个“爱玩儿”、“会玩儿”、“能闹”的群体中,感受港澳台丰富的文化生活,甚至有的学生还学会了一两道当地小吃的做法。同样,这些积极进取型的学生在与当地人产生冲突时,都采取主动和解并分析原因的方式,他们会主动向要好的老师请教,共同分析产生分歧冲突的原因,在了解原因之后很多事情便轻松地化解。
(二)抑郁、强迫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除了积极的心理状态之外,交换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具体包括:实际学习和生活环境与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差距,交换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因老师上课用当地特色词汇来讲授个别内容,而把自己划成圈外人,缺乏归属感;还有的交换生总是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交流是否合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交换生的学习体验效果,甚至对学校间的交换项目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交换项目结束后的消极心理
此类心理状态主要指的是一小部分学生交换后回到原属学校的消极心理,不能客观地认识大陆地区的发展现状。例如派出交换生返校后,发现社会发展、生活环境存在一定差距,产生消极心理。
    有交换生反映港台地区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体制342012年第2期与大陆相距甚远,认为港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等。这种心理如果不进行积极引导,很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对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将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调查分析,港澳台交换生在接收学校学习期间更多的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学生们较多采用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为了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我们从文化、风俗、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剖析。
三、港澳台交换生心理问题原因探究
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思乡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交换生往往表现出难以适应、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因素
这其中主要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的不同等等。就社会生活环境而言,对于生活在所谓“相对自由”的港澳台的学生,与大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差异与冲突难以避免。
拿语言障碍来说,北京大学派出的交换生对英语把握的程度不如香港学生熟练,导致交流障碍,无法深入沟通,进而导致消极的心理状态。就物质条件而言,虽然近些年来大陆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与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全面接轨,还需要一些时间。经济物质水平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程度上难免让交换生产生心理的落差。
(二)价值观念不同的因素
大陆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在交往、沟通、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价值观念。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当地人的行为模式与自己不同,并且按照已有的价值观无法解释,便会产生消极、片面的想法,这些判断的形成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对交换地价值观念的了解。例如,香港学生习惯将个人事务设置较清楚的区分界限,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让部分大陆学生觉得港澳台学生缺乏人情味,或者是在刻意地疏远自己。其实这种交往方式和两岸四地所受的文化教育有关,是港澳台长期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影响而产生的。
(三)孤独感、焦虑和误解的因素
交换生离开了原先的生活圈子,各种沟通渠道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法得到正常的应用,就很可能会陷入到难以理解别人和难以被人理解的困境。陷入这种局面之后,交换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种情绪的增加和扩散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状态,以至于学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孤独感就会转变为抑郁、无助等心理状态。
    根据对港澳台交换生访谈和相关调查显示,交换生缺乏与交换地学生和老师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在陌生的环境中,交换生往往产生心理敏感和脆弱的问题,对于微小的刺激,会夸大甚至歪曲地理解,从而在交换生内心产生敌意。
针对交换生心理症状的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我们设立更有针对性的交换生管理方法和教育辅导方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港澳台交换生的管理方法与教育辅导
随着交换生项目的不断拓展,交换生人数的逐步增加,解决交换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我们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目标,对提高交换生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将交换生的管理方法与教育辅导分为派出和接收两个部分,通过相应的举措构建相对完整的策略体系。
(一)派出交换生的管理方法与教育辅导
1. 交换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第一,加大港澳台交换生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项目的了解与关注。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交换项目缺乏了解,不清楚学校现有交换项目的具体情况,更不清楚申请这些项目需要做的准备。因此,通过每学年的港澳台交换宣讲会有意地向对交换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从而广泛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关注与了解。
第二,加强行前教育,做好全面心理预防。交国际化与青年发展本刊定稿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换地的文化知识普及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至关重要。我们要针对派出交换生进行当地社会状况的教育,使其对接收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一定了解,旨在帮助他们在政治环境等较为自由的接收地树立安全意识,及在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与挫折时具备相应的排解与应对能力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着力培育交换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醒他们在吸收先进文化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北大交换生的形象,弘扬北大精神。
总而言之,行前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我,做好全面的准备。只有引导并辅助交换生做好交换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关注交换生的心理适应环节,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快速适应不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因陌生环境产生的心理恐惧问题,从而让交换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交换期间的管理工作与思想引导
交换生在进入新的环境,投身新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新鲜期之后,进入交换期第三个月的心理波动尤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就交换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在各个阶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测量、发放问卷等,以便实时动态地掌握交换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和排解心理问题。另外,为了疏解心理不适,让交换生对北大有归宿感显得尤为重要。港澳台办公室应通过电子邮件定期向派出学生公布学校新闻和院系动态,让远在港澳台的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关心与爱护。其在港澳台期间具体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是组建学伴模式。提倡各交换校为交换生选派学伴。这样的学伴模式不仅拉近了学生们的距离,同时也为交换生提供更多和本地学生交流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交换学习的意义所在。交换生在感受到接收学校关心的同时,还会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陌生环境给交换生带来的孤独感。
第二是派出研究生担任组长的管理方式。派出交换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通常,研究生在心理成熟度、学习能力及见识层面上都要强于本科生,而且研究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相应的导师,他们在学校接触更为广泛。由研究生担任交换生组2012年第2期35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国际化与青年发展本刊定稿长更为便捷,同时作为有着校友情结的师兄师姐,更能够真实地向学校传递交换生在港澳台期间的真实学习生活情况。
3. 交换后的总结与引导
工作交换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地组织交换生做经验总结和交流报告等活动,展现其学习成果,交流其交换体验,使得更多的学生对交换项目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提高他们申请的积极性。在做好总结工作以外,应充分排查返校学生的心理隐患,对在交换期间有心理问题且未处理完毕的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使其尽快恢复到良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北大的学习生活中。
(二)接收交换生的管理方法与教育辅导
同大陆派出交换生一样,港澳台交换生也面临着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样体现在普通话不流利、文化习俗差异等方面。接收地学校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让港澳台交换生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接收港澳台交换生与派出交换生的管理方法有较多相同之处,此不赘述。下文着重就接收交换生管理工作所特有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接收前的管理工作
在港澳台合作校确认交换名单后,北大能够获取港澳台学生的电子邮箱地址,并与其进行沟通联络,向即将来校的港澳台学生邮寄北大的相关信息及注意事项,并询问其有无特殊需求。信息内容包括:北大历史与发展近况、校规校纪、北大课程的相关介绍、管理服务、入校时需要携带的学习生活必备物品清单、北京风土人情介绍、天气情况的温馨提示及交通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基本满足港澳台学生对北京以及北大了解的需求,为其抵京做好必要的学习生活准备。
2. 交换期间的管理方法与教育辅导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交换说明会、讲座、校园游览等一系列活动使交换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大陆,加强交换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能362012年第2期力。在组织与文化、学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之外,还应当对交换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自港澳台交换生一般不会被要求接受大陆的社会和政治观念,但是需要遵守大陆的各项法律规章,包括发表其政治观点和主张等必须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所提供的框架内进行。
其次,以与两岸四地相关的文体社团和学生活动为依托,借助校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赛事的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引导港澳台交换生参加交换生之家、港澳台文化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的相关活动,鼓励交换生到国际文化交流节、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剧星风采大赛等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融入校园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展交换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减轻因跨文化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
3. 交换生返校后的联络工作
积极协助交换生办理校友卡和相关离校手续。当港澳台学生结束交换学习回到母校后,在征求对方同意后定期以邮件等方式发送学校简报,介绍近期学校的相关发展情况,促进交换生与交换校之间的联系与感情,并为接下来派出交换生的学伴志愿者招募做好铺垫。
五、结语
在当前两岸四地交流、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陆高校与港澳台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交换项目,目的是使两岸四地学生都能享受到各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但是,我们也发现交换学生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如焦虑、抑郁、迷茫等消极心理反应,结合工作实践并借鉴有关心理学理论总结出了几方面原因。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使港澳台交换生项目能够持续、高质量地开展下去,我们提出了若干管理与教育辅导方法,探索解决交换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为大陆高校与港澳台高校间的互利合作、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积极的借鉴。



作者简介:任燕飞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项目主管 助理研究员
[1]方媛媛:《留学生跨文化压力的心理成因研究》,《江淮论坛》,2010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