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运用新媒体开展 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

作者:冯支越 吕晓轩 唐 诗 发布日期:2012-07-1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青年学子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给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现实工作中出现的如何有效吸引、引导、组织青年等突出问题,文章分析了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并就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如何立足客观实际,通过系统化地运用新媒体手段、整合运用新旧媒体平台、加强思想内涵建设等方式,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基层 ;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也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在具有时尚化、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的新媒体与网络时代,如何契合高校青年学子特点,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便成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一、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亟待突破新媒体困局
(一)表现形态的非时尚化与“吸引”困局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借助新媒体这一崭新载体,使得青年学习、生活、工作、娱乐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转变,社会组织的形态、结构也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时尚化元素的日益凸显是颇具代表性的特征。目前,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以何种途径和形式融入青年活动、吸引青年参与,是一项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价值的课题。在新媒体条件下,我们所供应的“产品”仍旧较多地采用“说教、训导”的形式,而不具备易于为青年接受的时尚化“包装”,这些问题值得给予持续性的关注和研究。
相对于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先进、组织上更加紧密。正基于此,基层党建才能有条件和能力“带动”团建。但是,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能理解当代青年“与时尚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的内在关联,不能意识到新媒体是将青年与时尚元素紧密相连的重要媒介,党建便很难在“带动”团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更大突破。失去了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时尚化表现形式,路线、方针、政策的“大道理”就不易于转化为符合青年思维模式的“小道理”,基层党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目标也难于顺利实现。
(二)内容信息的非选择性与“引导”困局
在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中,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更加合理地设置活动的内容信息,以期更有实效性地增强组织活力、引领青年思想。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首先需要“认清一个形势”,即“非选择性向选择性转变”的现实。在固有工作模式中,高校基层党团组织较为习惯于“以自我为主”、“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青年对各项工作与活动信息的选择余地相对狭窄。但是,由数字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媒体时代,其显著特征就是媒介产品供给类型日趋多样化。随之而来的“媒介饱和”与“信息爆炸”,一方面使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变得更为稀缺,另一方面使受众的自主性得以不断增强,选择余地得到大幅扩展。因此,当代高校青年学子习惯于选择,并逐步培养起了善于选择的能力和素养。如果基层党组织不能推出可供选择的“精致化”工作内容,就无法真正带动团组织布局谋篇,创新活动内涵。如果基层团组织忽视青年的多样化需求,简单地做党组织的“二传手”和“传声筒”,就无法真正落实党建意图和任务要求,难以高度契合青年需要。其次,我们需要“端正一个看法”,即“青年群体具有多样性”的看法。高校青年群体绝非“千篇一律”,不同类型的青年有着不同的生活目标与发展诉求。因此,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必须根据每一类青年的不同情况设置选择性工作内容,有的放矢地将青年纳入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体系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引导”。
(三)传播模式的非交互性与“组织”困局
新媒体工具的广泛运用,使得以“交互性”为重要特征的 web 2.0 时代加速到来。一个“人人都是电视台,人人都是广播站”的“自媒体”传播格局正在形成。囿于传统的组织架构,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还较多停留在 web  1.0 时代的“单向传递”阶段,尚未形成由党团组织领导的、青年“意见领袖”主导的、自主结合、活动规范的新型组织形态。根据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查,有“80% 以上的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1]。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交互平台更是方兴未艾,成为青年重要的沟通方式。
有鉴于此,在当下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应率先垂范,靠前实践,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活动上多层次、全方位引入新媒体“交互性”实践,从而充分调动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交互”中实现思想融合、组织联动和活动创新。另一方面,基层团组织应当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发挥与青年密切联系且熟悉青年特点的优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夯实组织基础、培育人才队伍,为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切入奠定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二、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亟需引入新媒体手段
(一)新媒体有利于巩固党建带团建的基层和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当作全团的重点工程来抓,增强基层活力和战斗力”,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这一重要指示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也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党建带团建,关键在于基层。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才能使高校党建工作探索出更多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方法,进而带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新媒体对于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抓基层、打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手段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玄而又玄的事物,而是发轫于技术实践,为青年所广泛运用的生活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截至 2010 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 2.12 亿人,占网民总体的 46.3%,同比增长8.7%,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 60.1%[2]正源于此,通过新媒体抓党建、促团建,才更能够获得青年认同、吸引青年参与、赢得青年好评,进而达到贴近青年、固本强基的工作效果。利用新媒体抓党建、促团建,还要求我们彻底摒弃“高端化”的不良倾向。在高校中,无论是党的基层工作者,还是团的骨干力量,都应努力熟悉当代青年学子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阅读方式,借助新媒体力量,使自己融入到各类青年中去,深入观察、细致研究,得到基层组织建设最鲜活、最生动的材料。
(二)新媒体有益于优化党建带团建的体制与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业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体系。在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逐步趋于完善。[3]但在新媒体手段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一些搭建在传统平台上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一是传播范围狭窄,使得各项工作不能充分打破组织划分的条块化格局;二是传播效率低下,导致活动信息无法迅速覆盖工作对象;三是传播路径单一,致使沟通交流和信息反馈效果不佳。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新的媒介渠道,对固有体制机制进行全新的嫁接和布局,形成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党建带团建新机制和新局面。
以部分高校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实践为例,在“带”的思想建设方面,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办研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网络互动平台,将青年学子熟悉的实体教室变为无处不在的“空中课堂”。在“带”的组织建设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和微博等途径,将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的党团组织“新媒体化”,使新媒体成为承载组织建设、分享活动信息的优质载体。在“带”的作风建设方面,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以微电影、网络益智游戏等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精神文明理念,为培育优良校风、创建和谐校园提供新途径。
(三)新媒体有助于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素养”,有学者认为其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事实上,媒介素养应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范畴,关涉公民与媒介交互的整个过程,而具体落实到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则主要包括基层党团干部传播何种信息和如何传播信息等方面。以微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表现为例,由于大量信息借助微博载体“井喷”式传播,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与表达方式都随之产生变化,虚拟世界中的一些非理性情绪和极端倾向一旦萌生和累积,便具有极强的不可预知性与不可控性,处置不慎便会给高校正常秩序恢复和善后弥补工作造成障碍。[4]
因此,通过新媒体手段的熟练应用提升高校干部职工和青年学子的媒介素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现实工作的急迫需要。一是善于甄别正确信息,这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够准确领会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的科学内涵,把握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在芜杂的“信息丛”中筛选、凝炼,进而获得正确指导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动权;二是善于“翻译”正确信息,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团干部要持续使自己与广大青年学子“处于同一个话语体系之内”,能够善于用青年“听得进去、易于接受”的方式阐释理论并“翻译”给青年,从而实现引领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才的目标。
三、探索符合新媒体趋势的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路径
(一)以新媒体手段的系统化运用,开辟基层党建带团建立体阵地
在媒介经营与管理领域,为了获得多元化的媒介利润窗口,跨媒介经营已经成为媒体从业者竞相追逐的运作模式。正如美国学者约翰·\u25140X维安所说:“大众媒体公司,就像其他公司一样,去往利润所在的地方”。[5]与此类似,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促进作用,有机整合、优化配置各类新媒体资源和手段,实现新媒体手段的系统化运用,便成为题中之义。
一是微博与网站联动,推动党建带团建的平台整合、资源共享。通过开设党团活动专题微博,基层党团组织可以联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主题活动,并实现既有的门户网站信息与微博信息各有侧重、即时共享、同步更新。例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团委于2011年成功开通“北大新传党团课堂”微博。该微博分为党团自修室、聚焦燕园、新传说、讲座预告、好书推荐等版块。通过一系列党团班联合主题教育活动、线上学习项目的开展,业已成为学院党团组织密切联系青年的新渠道。学院党团网络主页,则在实时发布活动信息的同时,更侧重于组织信息与重点活动的专题展示、文件资料的下载服务等。
二是手机报与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结合,推动党建对团建的思想带动与组织覆盖。通过手机报整合党团组织信息并定期发布,实现对组织成员的“点对点”传递与全面覆盖,强化党组织对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北京团市委的青檬手机报、北京大学团委的《北大青年》手机报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为有效规避手机报“交互不畅”的弊端,利用MSNQQ、人人桌面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构建线上虚拟组织,开展简易测评、困难帮扶等活动,有效强化组织带动,进一步提升组织动员的效能。
(二)以新旧媒体手段的整合运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据《传媒蓝皮书——2011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0 年,我国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 1853 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为 648.6 亿元,两项综合占中国媒介业总产值的 43%。可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确实大有可为。但是,在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传统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事实上,新旧媒体各有所长,亦各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新旧媒体已经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发展态势。[6]因此,应当着力推进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努力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新旧媒体联动,可以为高校党组织深入青年开辟宽广渠道。“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而“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是党组织支持团的建设、助力青年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通过党刊党报、团刊团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青年意见建议、征求青年发展策略的同时,可以开辟并行的网络空间,使青年的心声更为便捷、高效地传递到学校决策层,获得学校党政的及时关注。例如,2011 9 月,北京大学在完善传统建言献策机制的同时,又在学校主页开通“书记信箱”和“校长信箱”,进一步密切了学校党政领导与包括青年学子在内的广大师生员工的联系。2012 6 月,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北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又在学校主页上设置了“我为十二次党代会建言献策”和“党代表热线”链接。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党委得以更加广泛地征求来自青年的工作意见,听取合理化建议,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鼎力支持,不断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三)变“追赶”为“引领”,以新媒体手段凝聚主流、服务大局
“内容为王”是世界传媒业巨头维亚康姆公司(viacom)董事会主席萨姆纳·\u38647X石东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传媒经营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内容”在传媒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一种传播形式成败的关键,在于其内容能否吸引有效受众。在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中亦是如此——新媒体只是一种工作手段,思想引领实为关键。虽然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其突出的功能亮点与传播优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运用。但是归根结底,形式不能超越内容、手段不能代替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更好地构建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

在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如果我们盲目地“迎合”青年,只追求工作形式的“最新颖”、“最前卫”,不在思想深度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就会使自身永远处于“追赶”的态势,无法争得思想引领的主动权。有鉴于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自身扎实的组织建设,带动团组织“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实绩,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通过自身优良的干部队伍,指导、帮助团组织优化工作模式、竭诚服务青年,并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感召力、凝聚力;要通过自身先进的理论思想,始终挺立于时代潮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始终不渝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要通过开拓工作新局面的热忱与信念,以及自身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进一步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孜孜以求、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做好思想深度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引入最具时代特色的工作手段和渠道方式,才能够使我们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始终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1]汪鸿雁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1 年第 2 期。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0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qsnbg/201108/t20110819_22589.html,2011 年 8 月 19 日。
[3]于志强、杨名 :《基于历史脉络的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年第 4 期。
[4]冯支越、钱一彬、吕晓轩:《试论微博语境下的高校基层学生工作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12 年第 4 期。
[5](美)John Vivian:The Media of Mass Communica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15页。
[6]谢新洲 :《媒介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19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