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小档口,大师傅:再论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由对李建华师傅的集体追忆谈起

作者:丛威青 发布日期:2012-01-18

摘要:2011 年年底北京大学师生对李建华师傅的集体追忆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此事的分析,引申出对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服务育人内涵,指出服务育人工作的实践途径及重点,以期为今后高校三育人工作特别是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李建华;高校;服务育人

一、前言

近期,一则关于北大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去世的消息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其原因不在于李师傅做出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于北大师生对李师傅这样平凡劳动者的自发集体追忆。

20111020日,网上一条农园小鸡炖蘑菇的小哥去世了的消息引起北大学生的注意。1022日北大BBS三角地版上一篇题为《再见,大厨师》的帖子证实了李建华师傅于105日去世的消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消息引来众多同学的唏嘘慨叹。

没准儿他还记得我呢,泪流满面   

“bless,辛苦了!

再见,大哥!

怀念李师傅!

愿他一路走好!

李师傅是全校食堂里面唯一我比较熟的师傅

每次见到我就笑呵呵的,偶尔饭卡没钱了,

欠着也能打到饭,真可惜了这么一位好师傅!

小鸡炖蘑菇的窗口的那个师傅吧,很热情友善的,很喜欢他!师傅,一路走好!

当时经常去吃,他都认得我了,和他短暂聊过几句

能不能设个捐款账号,一周不在学校啊

……

随后,自发募捐活动举行了三天,全校师生热烈响应,除学生外,校领导、教师、离退休职工也积极捐款。食堂小档口里一名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厨师,一名燕园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为何在广大学生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的去世何以在同学间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呢?

二、李建华师傅其人其事

李建华,男,1977年生,吉林省四平人。20069月到北大农园食堂二层4号风味锅仔档口工作,从切配开始学起,出徒后成为锅仔档口的领班,这一领就是五年。五年里,他带领班组四人,每天要完成二百多斤肉、四百多斤菜等食材的焯水、过油、炒、炖等工序;五年里,他勤恳耐劳、爱岗敬业,拿手菜小鸡炖蘑菇深受师生喜爱;五年里,他总是面带微笑的招呼学生,最后总是不忘在端起锅仔和铁板的时候叮嘱一句小心烫手哦。李师傅这种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默默奉献的服务精神深深感动了燕园广大师生。

他的离世在引发集体追忆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也许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的生命的消逝在众多的卡扎菲和小悦悦们的冲击下依然和他生前一样平凡而不起眼,并且迅速被人遗忘,小鸡炖蘑菇的窗口大概还会继续开下去。但是和卡扎菲、小悦悦以及这个繁杂而遥远的世界相比,李师傅带给我的温暖是最真实的温暖,难过也是最真实的难过!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服务人员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其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思想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应特别关注高校服务人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服务育人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三、服务育人内涵分析

服务育人口号最早于1985  年由清华大学后勤系统提出,随即得到全国高校后勤单位的普遍认同。1994年,全国教育工会建立三育人表彰制度,将服务育人作为三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明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由服务育人理念衍生出许多新的解释,高校服务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服务育人的实质内涵。

服务育人三育人的一部分。所谓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主体是教师,管理育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育人的主体则是后勤服务人员,如餐饮服务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保安人员、卫生清洁人员等,李建华师傅就是服务育人主体中的一员。

三育人特别是服务育人的目标来看,重点突出字,其主要区别字。所谓,即把知识或某项技能传给别人。,在《说文解字》中将其归为两层意思,一为养子,即物质层面的养育后代,二为使作善也,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道德培养。从中可以看出,的目的,道德教育是服务育人的目标。

服务育人的内容来看,其主要通过后勤系统职工在做好基本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在服务思想、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纪律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为学生打开一扇在象牙塔内认识社会的窗口,帮助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社会,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能力,透彻理解各类社会现象,正确掌握社会规律,从而能够全面合理的看待现实生活。

李建华师傅家境艰难,岗位平凡,但他能沉得下心,兢兢业业工作,热情对待学生,正是通过其自身日常工作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直接的渗透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因此,服务育人的主旨是架起一座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最终实现改造世界的桥梁,通过其磨练学生理想和精神,  从而逐步走向成熟[③]

综上所述,所谓服务育人,即寓育人于服务之中,是指高校窗口行业的从业者在其优质服务过程中,以其积极态度、奉献精神、团结协作、追求效率、遵纪守法等模范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品质素养的教育范式[④]。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应结合自身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服务育人理念,积极改进服务工作,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感染带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实践途径及重点

1.服务育人实践途径

从育人实践途径来看,教书育人主要通过课堂或课外教学来实现,要求教师基于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紧抓教学这一工作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实现育人目标。管理育人则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约束等手段来完成,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与德育教育加以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管理制度化水平,推动德育工作系列化。

而服务育人既不能靠理论知识灌输,也不能靠命令奖惩措施,只能是借助于高校服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来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悟正确的人生观,在与榜样人物的实际接触中体味正确的价值观。

2.服务育人实践重点

通过学生对李建华师傅的评价,可以看出, 学生主要在社会交往以及职业观念、家庭观念等三个方面受到了感染和教育。李师傅待人接物诚恳热情,把阳光般的温暖留在了人们心里,体现了健康开朗的社会交往态度;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体现了奋发有为的职业道德;在家里孝顺父母,呵护爱人子女,勇于承担责任,体现了朴实高尚的家庭美德。这三个方面正是服务育人工作实践的核心,其中尤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为重要。

高校学生大多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接触的人员相对比较单一,未经历过真正的社会磨练,社会交往经验不足,职业观念尚不成熟,服务育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包括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择业观决定了学生对将从事职业的整体期望,影响其职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工作态度。

正如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时所写的《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所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正确的择业观不应将职业仅仅看作是对物质、地位的追求,关键在于确立客观的个人定位,谋求能发挥自身特长且力所能及的岗位,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身聪明才智得以充分施展,进而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在服务育人过程中,服务人员在端正自身择业观的基础上,应通过日常工作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量力而行,避免出现相互攀比、怕苦怕累、好高骛远、贪图享受等错误观念,树立只要好好干,行行出状元,处处出成绩的正确观念。

(二)保持健康工作心态

工作心态是人的内心对工作的看法,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行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像李建华师傅那样,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的工作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积极主动,踏实勤奋,努力达到舍身忘我的工作境界,为自己完成的每一项工作感到愉悦和自豪。为此,服务育人工作应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其坚守职业信念,努力克服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甘于奉献,哪怕是最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秉承团结协作精神

当今社会,几乎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合格的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应急他人之所急,谋他人之所需,在成就别人的同时,实现自身工作价值。高校服务工作同样如此,以餐饮服务为例,学生买到的每一份饭菜,都是由采购、冲洗、制作、售卖等方面职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来完成的。服务育人工作应传递给学生与人为善、公平正直的处世理念,遇事多为他人着想,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只要付出真心和汗水,一样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样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份喜悦将会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力量源泉。

五、小结

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李师傅的事迹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印证,也是对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开展方式方法的最好诠释,我们应清醒认识服务育人工作内涵,准确把握服务育人工作实践途径及重点,围绕服务育人核心目标积极改进高校服务工作,努力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

 



[]作者简介:丛威青  北京大学人事部合同保险办副主任  讲师

[②]薛联社:《略论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的辩证关系》,《曲靖师专学报》,1992年第11期。

[]李海林:《三育人概念的内涵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江苏高教》,1996 年第 5 期。

[]赵玲、赵平:《服务育人的阈限探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2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