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工科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大学工学院为例

作者:李军凯 周克迪 发布日期:2012-01-18

摘要:本文以北京大学工学院 2012 届毕业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描述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择业偏好、求职困扰、就业需求等基本状况,并从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努力培育重点单位、加强生涯规划辅导和实习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院系就业工作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科毕业生;就业调查;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愈加处于关键地位。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加之当今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人才市场上对高端工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强。为全面了解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课题组本着深入了解、实证为先的前提对北京大学工学院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特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更好地提升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课题组设计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共计15道题目。第一部分为毕业生基本信息调查,共5题,内容涉及毕业生的性别、生源地、系所、专业及学历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主体,共10题,内容涉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择业偏好、求职困扰及就业需求等内容。

本次调查以北京大学工学院2012届毕业生为样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回收22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100%,问卷数量占全院毕业生总人数的91.8%。在回收的问卷当中,男生167人,占样本总量的74.8%,女生56人,占样本总量的25.1%;本科毕业生81人,占样本总量36.3%,硕士毕业生56人,占25.1%,博士毕业生86人,占38.6%

参加本次调研的毕业生涵盖了力学与空天技术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业工程管理系、航空航天工程系6个系,参加调研的各系毕业生比例分别为44.3%26.4%6.6%7.6%6.6%8.5%,基本符合工学院各系的规模和毕业生人数。从总体上来看,调研样本在系所、专业、学历层次以及性别比例分布上较为均衡,可以基本反映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情况。

二、调研结论与分析

1.  工科毕业生中本科生更多选择继续深造,硕博士生更青睐毕业后在国内就业

1 工科毕业生就业去向选择分布

从参与调研的工科毕业生整体看来(见图1),超过一半(56.6%)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选择在国内就业,而选择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比例分别为26.42%15.09%。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去向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见表1)。其中,选择出国出境留学的本科毕业生达26.8%,远高于硕士(4.0%)和博士(10.0%)的比例;而选择国内升学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比例分别为61.0%12.0%0.0%。值得注意的是,只有9.76%的本科毕业生希望在国内就业,而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分别高达80.0%90.0%

1:不同学历工科毕业生就业去向选择对比

就业去向

本科

硕士

博士

平均

出国出境留学

国内升学

自由职业

自主创业

国内就业

26.83%

60.98%

0.0%

2.44%

9.76%

4.0%

12.0%

0.0%

4.0%

80.0%

10.0%

0.0%

0.0%

0.0%

90.0%

15.09%

26.42%

0.0%

1.89%

56.6%

 

这一结果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生源质量和学科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北大工学院生源素质高,且学科设置偏重基础研究,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希望继续深造,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国内升学和出国出境留学就成为9成以上本科毕业生的选择;而硕博士毕业生在经历了系统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在国内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工科人才需求强劲的今天,在国内就业自然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去向。

2.  北京仍为工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则是工科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

关于就业地域的统计显示(见图2),63.21%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北京就业,依然是绝对的第一选择;上海(10.38%)、深圳(1.89%)以及其他东部地区(16.98%)共占约30%的比重;而选择毕业后到中部地区(2.83%)和西部地区(4.72%)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还不到8%。由此可见,地域仍是毕业生就业选择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在薪资待遇、生活福利、医疗保障、公共设施、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同时,由于被调查毕业生在北京生活了较长时间,一是适应了北京的气候、饮食以及生活节奏,二是在这里也积攒了自己的同学、师长、朋友等人脉资源,所以他们往往更希望继续留在北京发展。

2:工科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分布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国有企业是对工科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的单位,共有26.42%的毕业生希望到国企就业。科研院所和三资企业紧随其后,分别有17.92%14.15%的毕业生选择。相比之下,选择去党政机关、基层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部队的人数均不到总人数的5%。这说明,国企稳定的职业环境、良好的薪资福利、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稳健的职业发展路径对工科毕业生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大型国企中能源、机械、运输、军工企业较多,与工科毕业生的专业更加对口,学有所用也是吸引工科毕业生选择国企的原因之一;科研院所凭借良好的科研环境、福利待遇、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以及满足科研兴趣和专业对口等优势,成为吸引工科毕业生的第二类就业单位;而三资企业凭借规范的职业环境、优厚的心脏待遇、较快的个人成长、良好的培训体系成为工科毕业生第三类理想就业单位。更进一步来看,不同学历毕业生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高,选择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的比例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见表2)。

3:工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选择分布

2:不同学历工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选择对比

 

本科

硕士

博士

平均

党政机关

基层党政机关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金融机构

部队

其他

0.00%

2.44%

9.76%

19.51%

2.44%

4.88%

17.07%

0.0%

14.63%

14.63%

4.88%

9.76%

0.00%

0.00%

4.00%

12.00%

8.00%

0.00%

32.00%

0.00%

24.00%

12.00%

0.00%

8.00%

10.00%

7.50%

17.05%

20.00%

0.00%

0.00%

32.05%

0.00%

7.05%

0.00%

5.00%

0.00%

3.77%

3.77%

11.32%

17.92%

2.83%

1.89%

26.42%

0.00%

14.15%

8.49%

3.77%

5.66%

 

3. 工科毕业生职业选择因素分析

关 于 工 科 毕 业 生 的 求职 偏 好 统 计 显 示 ( 见图4):薪酬待遇(60.38%)、自身职业发展空间(42.45%)、专业对口(30.19%)分别是工科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最为看重的因素。而不同学历的毕业生所关注的核心因素也不同(见表3)。接受调查的本科生更关心专业对口  (36.59%),而较少(9.76%)考虑户籍因素;博士生更关心工作地点(40.0%)和单位类型(30.0%);硕士生对薪酬待遇(68%)最为看重。

4:工科毕业生就业选择主要考虑因素分布

3:不同学历工科生就业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对比

首要考虑因素

本科

硕士

博士

平均

专业对口

职业声望

工作地点

户籍

单位类型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企业规模

薪酬待遇

自身职业发展空间

工作压力

工作强度

工作稳定

学习机会

单位前景

家人师长意见

36.59%

4.88%

21.95%

9.76%

12.2%

21.95%

9.76%

65.85%

46.34%

9.76%

9.76%

7.32%

17.07%

17.07%

2.44%

20.0%

8.0%

20.0%

20.0%

16.0%

32.0%

12.0%

68.0%

48.0%

4.0%

12.0%

4.0%

24.0%

12.0%

0.0%

30.0%

12.5%

40.0%

17.5%

30.0%

25.0%

10.0%

50.0%

35.0%

2.5%

2.5%

12.5%

2.5%

22.5%

0.0%

30.19%

8.49%

28.3%

15.09%

19.81%

25.47%

10.38%

60.38%

42.45%

5.66%

7.55%

8.49%

13.21%

17.92%

0.94%

 

4.  工科毕业生求职中的最大困扰来自缺乏工作经验与实习经历,而用人单位认为专业不对口、不清楚自身职业定位也是阻碍工科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求职困扰的调查中,超过一半(67.92%)的受调查者认为最大阻碍是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历,将近半数  (46.23%)的受调查者表示用人单位认为专业不对口是最大困扰,另外,三分之一以上(37.74%38.68%)的受调查者认为不清楚自身职业定位或缺乏社会关系是限制自身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见图5)。这一结果反映了工科学生的特点,即由于日常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实验室科研任务,工科生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以积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而重视科研、不重视职业规划和积累社会关系的现状,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工科生们不清楚自身职业定位,在面临求职压力时感到迷茫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工科学生每项研究都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趋向于发展成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因此,用人单位也常常会认为工科生专业不对口。

5:工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扰分布

5.  就业信息网(59.43%)BBS平台(50%)、院学工办(47.17%)是工科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见图6):工科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来自就业信息网(59.43%)BBS平台(50%)、学工办邮件(47.17%)以及各个社会招聘网站(39.62%)。用人单位网站(25.47%)、同学亲友介绍(20.75%)、学院主页(16.98%)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说明大多数工科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资源获取就业信息。

6:工科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分布

6.  就业推荐、就业信息、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组织招聘会是工科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需求

在工科毕业生就业需求的调查中,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61.32%),提供就业信息(54.72%)、提供实习实践机会(43.4%)、组织宣讲招聘会(38.68%)成为毕业生最为迫切的就业需求(见图7)。

7:工科毕业生最需要的就业帮助分布

如前所述,由于工科生的学业科研负担、时间精力以及主观愿望限制,多数工科生缺乏实习实践经历和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不高,这就造成了尽管工科生认为自己缺乏就业信息和实习、求职经验,但当学校和院系组织招聘会后,他们并不积极参加的现状。因此,信任度高、效率高的就业推荐,学院提供就业信息、实习机会以及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就成为工科毕业生的首选。

此外,由于工学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41.51%,因此这部分同学的就业指导需求也不能忽视。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同学最需要的指导帮助主要有:师兄师姐传授经验(60.87%)、留学规划讲座(41.30%)和一对一咨询辅导(36.96%);另外,超过三分之一(35.71%)有国内升学计划的受调查者希望学院举办创业指导讲座(见图8)。由此可见,工科学生非常重视学长的经验传授。此外,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表达了对创业指导的需求。由于工科学生多数拥有一定的核心能力,工科毕业生创业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机会型创业也正是国家和政府鼓励的方向。

8:计划升学的工科毕业生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分布

三、研究结论对院系就业工作的启示

1. 结合专业特色和办学定位,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在就业工作体系中,就业市场和就业信息是源头和基础。充足的、高质量的就业信息是确保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在校系两级就业工作体系中,院系是就业工作的主体和基础。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必须夯实基础,切实抓好院系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开拓。由于工科学生普遍学业繁重,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工作。因此,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更多的就业信息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很多工科毕业生前期忙于实验和论文,到基本可以确定能顺利毕业后才开始动手找工作,动手晚、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沟通表达能力不佳使工科毕业生与理想的就业单位失之交臂。因此,尽管就业市场对工科学生需求强劲,但毕业生自身的准备以及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和双向选择还不够充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工科院系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定位,充分利用本院系的学科优势、行业优势,深入挖掘教师资源和校友资源,找准毕业生的培养方向,有意识地确定和培育一批重点单位。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与重点单位开展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与重点单位的伙伴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推荐实习生、联合开展学生活动、推荐毕业生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重点单位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批量输送毕业生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本院系毕业生输送的战略布局和毕业生自身的全面科学发展。

2. 加强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工科毕业生明确职业定位和职业方向

调查显示:高达37.74%的工科毕业生不清楚自身的职业定位,这带来的是这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

的盲目、低效乃至失败。缺乏职业规划已成为影响工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基层院系应在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与辅导,引导工科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方向。一方面在学业上夯实专业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实践,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可以尝试将职业规划课引入教学体系,设置有学分的选修课;将就业实习纳入学生实习体系中,用制度化的方式逐步唤醒工科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实习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行动,合理规划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

3. 充分发挥学长作用、深入挖掘校友资源,切实加强实习实践指导

工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特质决定了他们更为信赖来自高年级同学的经验分享。因此,充分调动学长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长作用,让学长不仅给予学业上的指导,也给予职业上的启发。在实践中,可以由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牵头组织学长见面会、小型沙龙活动,创造学长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的机会。同时,深入挖掘校友资源,将已毕业走入职场的校友请回母校,请他们为工科生们指点迷津,提供切实的指导与帮助。此外,学院还可以与重点单位联合,为工科生们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实习,为日后求职就业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增加竞争力。

4. 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进一步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工科生的根本,创业教育在工科生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学院层面可以尝试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创业教育活动等,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可以从挑战杯等学术科创活动入手,鼓励和发现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然后进行深入的跟踪指导;可以从企业聘请创业导师,给予学生实际的创业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引入创业基金并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为此,院系就业工作负责老师要加强自身创业教育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提高整合和部署资源的能力,以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必要时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活动助一臂之力。

 



作者简介:李军凯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周克迪  北京大学工学院 2011 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