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体系的探索和创新

作者:张丝艳 徐震雷 发布日期:2012-01-18

摘要:新生心理健康筛查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测试和重点学生干预,然而这一系列工作在实践中往往遭遇一些问题,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应该向更加体系化、标准化、人性化发展。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体系

 

大学新生处于一个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环境的改变,往往会让他们出现各种冲突和适应问题,或者加重原有的心理问题。因此,及早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干预,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重要工作,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维护校园的平安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的现状

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测试和重点学生干预这两部分。心理健康测试是根据某一种或几种专业的心理测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评估。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个量表,即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和大学人格问卷(简称UPI)。SCL90是从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个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该量表使用简便,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UPI也是从各种心身、精神症状入手,评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该量表还有一些重点题目,如觉得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有过自杀的想法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等,对发现高危学生很有意义。

一般高校都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内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统计出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建立新生心理测试档案。然后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经过面谈,对明显存在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学生,立即评估其严重程度、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是否有自伤或伤人的风险,然后进行相应的干预。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的学生,可进行个体或团体咨询。对那些症状不明显或已好转的学生,建议他们选修心理学课程、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保健;如以后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心理测试时不认真或刻意掩饰。由于很多学生视回答问卷为一种负担,不认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所以答题时一心求快,甚至没看明白题目就回答,往往造成测试结果有偏差。另外,很多同学在进行心理测试时戒心较重,怕测试结果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往好的方向回答。

其次,单纯使用自评量表测试准确性不佳。做筛查时常用的这几种自评量表,测查的目的和方法都很容易被洞悉,所以如果单纯使用这些量表,学生想掩饰是非常容易的,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自2011年第4期内文20111230.indd   812012-1-4   14:12:33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220年第4期本刊定稿医学部专题评量表评价的往往是近期的状况,易受学生一过性情绪的影响,出现假阳性结果。

再次,缺乏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主观描述。通过心理测试的结果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但这只是一个客观的指标,缺乏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主观描述,不能知道学生自己是否认可和接受这样的客观评价。

第四,学生主动性差,约谈参与率较低。很多高校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约谈信发出了很多,但能应邀来约谈的同学并不多。因为约谈全凭自愿,不能强迫,尽管发过两轮通知,仍有一些同学仍不愿前来,也就只能告知其辅导员,然后不了了之。如果这些学生中有问题很严重的,可能就会被遗漏,不能及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最后,约谈检出率较低,大量人力和时间被浪费。每次新生心理测试完毕,都会筛出大量的学生进行约谈,为了尽快完成约谈任务,心理咨询中心得安排很多咨询师同时进行约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协调起来也很繁杂。但是前来约谈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些是当时没有认真做测验;有些是当时发生了一些影响情绪的事情但现在已经过去了;有些是当时很多方面不适应但现在已经步入正轨。所以,重点学生的检出率并不高,约谈的效率比较低。

三、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体系的探索和创新

随着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发展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笔者认为,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也应该更加体系化、标准化、人性化。

体系化,就是要将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建设为一个体系,主要包括筛查前宣教、筛查及约谈、筛查后结果反馈,强调每一项工作的全局性、连贯性。标准化,就是在整个工作体系中,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而且宣教内容、测试环境、约谈前信息采集都是标准化的,有效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人性化,就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和感受,让他们体验到尊重和平等,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筛查工作的配合,还能为他们以后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于以上理念,笔者在近几年的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创新。

1.在心理测查的组织和宣教过程中,注重标准化和人性化

2009年开始,我校采用了新生心理测试网上答题系统,大大提高了测试组织工作的效率。而且,我们组织新生分批在学校机房进行测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标准化的测试环境。另外,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会进行统一的宣传教育,包括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会如何处理(强调个人隐私的保密)、测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测试结果会体现哪些心理特征、大概在何时会以何种形式进行反馈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认真完成测试是安全的、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是对自己有利的,以增强他们的配合程度。

在测试过程中,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会全程在场,维持教室的秩序,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老师表现出的亲切、真诚、尊重、认真也会感染现场的同学。

2.多个量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进行测查

2010年开始,我校新生心理测查同时使用3个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6PF(卡特尔16项人格特质调查表)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SCL90UPI主要用来初步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用16PF则可以反映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其组合情况,还可以通过某些特点的组合反映学生的内外向型、心理健康状况、在新环境中学习成长的能力、专业有成就的可能性、创造能力的强弱等等。对前两种量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另外,16PF避免含有一般社会所公认的不对不好的题目,学生不容易猜出每题的用意,有利于据实作答。而且,这个测试的结果是最有意思的,也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测试的积极性。

3.通过《约谈前了解信》了解学生对自己心理现状的主观描述

测试结果统计出来之后,通过比对以上三个本刊定稿量表的结果,初步确定需要进行约谈的学生。2011年,我们设计了《约谈前了解信》,在约谈之前发给这些学生,了解他们对自己心理现状的主观描述,包括测试时自己心情如何、是否认真回答了测试中的问题;进入大学以来在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应的怎样;如何概括自己的性格,有哪些特点是自己不喜欢的,为什么;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体现在哪些方面;最近心情怎样,有什么烦恼或困惑吗;当遇到困境,难过或不知所措时,一般会怎么办?这些问题基本上是我们在约谈中常问的,然而用书面的形式会令信息获取更系统、避免遗漏;对某些学生来说,回答时的开放度也会更高。

《约谈前了解信》通过各班班长下发并回收,下发时是密封的,也在信上提醒学生交回时注意密封,尽最大可能保护他们的隐私。事实证明,《约谈前了解信》的回收率非常高,基本每个学生都交回了,而且大部分回答问题也比较坦诚,对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4.以客观分数为主,主观描述为辅,筛选出重点学生,提高约谈效率

结合学生心理测试的客观结果和《约谈前了解信》中他自己的主观描述,我们进行二次筛选,确定出重点学生,向他们发出约谈通知,通过面谈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如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或精神问题,则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如发现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则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如学生坚持自己调节,则告知他们咨询中心的联系方式,叮嘱他们如有需要应随时联系或预约;同时把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概括、总结,反馈给辅导员,请他们适当关注这些学生。

使用《约谈前了解信》进行二次筛选后,排除了很多假阳性结果的学生,应邀来参加约谈的学生基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以前的约谈方式,节省了很多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约谈的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没有应邀前来约谈的学生,至少已经通过《约谈前了解信》对他们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5.举办《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反馈》讲座

在新生心理测试结束之后,心理咨询中心将每一个新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出来,制作成密码小条,通过各班班长发放到每一个同学手中。拿到自己结果的同学,必须带着小条来听《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反馈》讲座,才能明白小条上每一个密码的含义。这样既不会泄露学生的隐私,又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群的心理健康。

这个讲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们积极配合完成心理测试和约谈工作的奖励,是兑现测试时对他们的承诺--一定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最终的结果和结果的含义。

另外,在讲座中,我们也穿插进行了心理健康宣教,如怎样才算心理健康,什么情况就应该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怎样发生效果、促进健康的等等。

 



作者简介:张丝艳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  助理研究员

徐震雷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