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社区关系研究——以北京大学短期留学项目为例

作者:马 博 陈峦明 发布日期:2012-01-18

摘要: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范围已经由校内逐步渗透到高校周边社区。多年来,社区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后勤服务,而且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总结社区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功能,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探讨扩大社区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功能的可行性,以期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社区;短期

 

一、留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社区功能建设的推进

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一直被冠以外宾的标签予以接待,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时均享有一定的特权,如北京大学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陪住制度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外国来华留学生经费开支标准及管理办法》中还要求:留学生需住院治疗时,应安排住一般外宾病房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教育政策的不断放宽,国际上掀起了来华学习热潮,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继续为留学生提供外宾服务增加了高校和政府的负担。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一大批高校从思想意识、管理体制和资金投入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现了高校后勤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在减轻高校负担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接纳能力,提高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这种情形下,高校开始尝试对留学生实行趋同管理,尽可能参照中国学生的标准为留学生提供相关服务。

1999年,北京大学决定成立会议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燕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从体制上为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大批留学生通过会议中心安排了住宿和授课、讲座的场地;部分团体项目,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项目、CIEE项目等通过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部为留学生提供了在中国家庭居住的机会;另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充分调动退休老教授等宝贵资源为留学生安排中国文化社会体验课,如厨艺课、书法课、绘画课、剪纸课和太极拳课等。这些社区服务不仅提供了后勤保障,还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增加了项目吸引力,给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日益凸显。北京大学在原有良好基础上,积极拓展办学渠道,整合后勤服务资源,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实现了留学生工作尤其是短期来华留学项目的新发展。在学校支持与指导下,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短期项目积极与学校内外有关机构和社区开展合作,在学校内部主要同会议中心、燕园社区服务中心和特殊用房管理中心等进行合作,在校外与北大周边的五道口地区、中关村地区、万柳地区有关宾馆和机构相互配合,初步形成了短期留学生管理与周边社区的良性互动。

社区作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社会基础,其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其内容涉及文化服务、民间组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培养教育等众多领域。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下,北大周边社区以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树立经营空间的理念,健全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结合境外人士比例较高的特点,北大周边社区还参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和管理,以开放型社区为依托,努力建设具备齐全公共服务设施、多元融合的区域文化、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国际化社区。

周边社区推进国际化和现代化取得的成果,能够积极地助力于提升在华留学生中国化水平、缓解高校后勤服务负担。鉴于短期来华留学生生源地的多元化和汉语水平的制约,如何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成了留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北大短期来华留学项目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校针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服务应当与不断发展完善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凭借其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优势,社区能够为在华留学生提供一个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亲身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平台。国际化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留学生与当地群众的交流、理解,培养各国青年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上也能分散住宿、餐饮、活动等方面的压力,是扩宽教育社会化路径的一种有效方式。多年事实证明,社会在留学生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二、北京大学短期在华留学项目在与社区合作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短期项目为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的下设机构,是北大短期来华留学管理的窗口部门,除了协调和归口管理各院系短期班,每年也都独立运作和承担大量校级层面来华短期留学项目,如斯坦福北大分校项目、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等。从作为短期留学生管理机构来看,短期项目已经逐步探索出了多层次全方位协同的工作架构。教学方面主要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和各院系负责,或者由留学生办公室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课程。在留学生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方面,留学生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短期项目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三层管理模式:第一层是留学生办公室,这是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机构支撑,负责短期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总体协调和安排;在留学生办公室的统筹下,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会议中心等校内机构作为第二层组织的构成部分,相互分工合作,比如勺园主要负责留学生的住宿和餐饮,百周年纪念讲堂能够为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带动起来的学校周边社区和服务场所构成了留学生工作的第三层,它们以本真的社区形态,构成了留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社会最丰富多元的环境,其中就包括了留学生居住密集的五道口社区、中关村周边地区等。

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留学生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周边社区为平台的第三层服务架构就显得越发重要。北大短期留学项目积极开展与周边社区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索出了留学生培养的阶段化模式,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精致化水平。具体而言,北大短期项目主要将留学生的社区活动按其功能分为两大类别:功能式和体验式。

功能式的活动与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的具体实践紧密相关,具体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基本要素,包括:周边社区住户成为留学生的住宿家庭,既能解决校内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也能为留学生提供全面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机会;有的留学生会选择租住学校周边的酒店式公寓,这就自然形成了留学生密集区域,并形成外围的生活圈和商业圈;同时,周边社会的餐饮服务行业为留学生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保障。由于短期项目起始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初到中国,对风俗文化、生活方式和周边环境难免感到陌生,容易感到生活学习找不到规律,即出现文化休克,因而,这类功能式活动就成了短期项目每一周期中前半部分的重点。留学生办公室侧重对留学生的关怀和情感的疏导,充分整合和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周边社区的资源,为留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当然,这些需要也对社区的服务规范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在华学习的留学生还需要进一步体验和学习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北大留学生短期项目办公室为留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将社区变成学校以外的第二课堂。燕园社区的离退休老干部为留学生展示和教授剪纸、书法和太极拳等技艺,社区热心居民和留学生一起烹制菜肴,共同感受烹饪饮食的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交流活动,留学生进一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显著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体验式的活动构成了留学生后勤工作从单纯的服务保障跨越到全方位的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短期留学项目与社区多维度合作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喜人局面。这些活动有助于留学生实地了解中国社会,深入体验中国文化,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社区在减轻学校负担与压力的同时,也加快和深化了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建设,促进了中外民间交往,成为发展中外友谊的重要基层力量。

对于留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与社区配合协作的工作模式是高校工作理念和机制创新的宝贵成果。作为知识、观念、方法和技能的跨文化传播,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工作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各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和手段,也是一国在教育方面软实力的体现。因此,推动留学生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将对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中国文化国际认可度的增强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目前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北京大学短期在华留学项目为代表的高校留学生管理机构在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教学平台、分散校方压力、延展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同社区配合共同搞好在华留学生后勤保障体系的互利形式,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流大学发挥了窗口性的关键作用。

三、对今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做好留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重要工作,在全球化时代,留学生教育成为国家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民间外交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更新理念、推进发展,结合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不断走在对外教学发展的最前沿。以北京大学短期在华留学项目的工作经验出发,未来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继续推进:

1. 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虚拟社区逐渐成为现实社区之外的另一个交流群体。虚拟社区指以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为基础,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群体,在这些群体中,人们经常就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形成人际关系网络。例如不少留学生来华后,开始使用人人网与中外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与沟通。

虚拟社区在沟通交流上的便携性与互动性的这些优点有助于在华留学生较为轻松地跨越地域和语言障碍,寻找到有助于其生活和学习的信息,提高其所在社区的亲和力和包容性,从而融入到虚拟社区的人际网络当中去。同时,校方的留学生管理部门也可成为虚拟社区的成员,在网络搭建的广阔平台上同留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的互动,及时为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排忧解难。要建设快捷、完备的网上虚拟社区,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学生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管理系统内部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提高各部门配合的效率,同时也要积极与周边各社区共同配合,实现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相互促进。

2. 狭义社区与广义社区同发展

在狭义的层面上看,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所提到的社区主要指代的是学校周边范围,该地区是最贴近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优化社区职能,承担对外宣传的责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出校园、走出所在城市,在全中国旅游、学习、体验,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全面领略中国的传统与现代。这就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实现跨地域的有效管理和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扩展原有的对社区的狭义理解,将社区延展到中国每一个有留学生到访的地方。对于留学生而言,中国就是一个大的社区,该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将构建起他们对于中国的认知和理解。因此,留学生管理工作应当适当地拓宽覆盖的领域,加强同全国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在一个和谐文明而丰富多彩的大社区当中,将在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3.  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国际化

在建设社区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学校和地区的特点进行创新。总体上,为了推进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多元化进程,社区应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首先,留学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统一,并与社区共同构建规范化的互动形式,留学生管理由于涵盖涉外工作,属民间外交范围,应当注重推进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严格执行涉外工作中的标准和要求;第二,加强系统化建设,将与留学生申请留学、办理签证、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例如领事部门、公安部门、学校院系、居住社区等,这些部门工作的有机统一能够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来华留学生的快速增长;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从留学生的情感和境遇出发,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生活方面的便利,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尊重留学生和社区居民的自主选择;第四,深化留学生管理和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拓展思维,积极探索,构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崭新局面。

 



作者简介:马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项目协调人 研究实习员

陈峦明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项目协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