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脑残”、“拼爹”与现实主义 —— 试议“90后”的被标签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王 玮 刘 薇 蒋佩雯 发布日期:2011-09-11

摘要:90后”的新一代青年人被人们冠以“脑残”、“拼爹”、“现实主义”等标签,“90后”的被标签化,让我们看到了目前“90后”的群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加强“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90后”;标签化;理想信念教育

 

19901999年出生的“90后”正在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90后”大学生与之前因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被标签化的“70后”和“80后”群体一样,一开始就被“妖魔化”为“非主流90后”。提到“90后”,有三个具有标签属性的语词被经常性地用来描述他们——“脑残”、“拼爹”、“现实主义”。“脑残”和“拼爹”等现象和问题的出现,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轨迹,展现出他们年轻和不成熟的一面。“现实主义”等行为和追求则反映出在理想、信仰缺乏的时代,青年人生活目标、人生目标的苍白和无力。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对“90后”开展研究,有学者指出,“90后”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生存网络化、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这些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都会产生实际的影响[]。虽然目前对“90后”的总体评价并不积极,但是,毕竟“90后”还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青年人的可塑性很强,拥有无限可能,所以鲁莽地加诸标签,试图给出一个明确而普适的评价是过于草率、言之过早的。在相同的大背景下,每个青年人的个体成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90后”青年人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和多元的状态。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和把握“90后”青年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尤其是进行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90后”青年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90后”的被标签化

8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90后”则出生并成长在改革开放深入之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和多元化;国际层面,全球化趋势已成事实;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信息的开放和多元价值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为“90后”的成长营造了开放的环境、提供了多元的文化背景。

90后”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评判事物的标准更加多元,尊重利益多样化,反对不加思考接受强加的说教,渴望话语权平等[]。可以说,90后是一个相对个性张扬的群体,在媒体和网络十分发达的当代,“90后”的一些言行通过媒体和网络得到了传播和放大,人们将一些不成熟的90后的不成熟言行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标签化。

 

1.“脑残”

“脑残”是指做事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如同脑袋残疾一般,泛指那些做事火星、通常无可救药的人[]。“90后”被贴上“脑残”的标签,主要是因为行事叛逆、反传统,异于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换言之,行事风格“非主流”。

“脑残”的产生被认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尤其是摆脱世俗目光活出“真我”的追求催生了一批标榜“解放自我”的“90后”。区分与成人世界公行的审美观念,是“脑残”者的行事目的。“90后”的另类行为被人们所认知,网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火星文”和“○疼文”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火星文是指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情达意的文字,被年轻网民尤其是“90后”群体所接受和推崇,大量应用于QQ签名档、短篇幅日志以及聊天语,甚至开发了专用输入法。大量刻意的异体字以及符号的使用成为了“90后”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这些异体字及符号的泛滥凸显出“90后”普遍缺乏文化意涵、传播与交流意义,并对汉语言的规范性以及纯洁性提出了挑战。流行于“90后”的“○疼”一词就是火星文,“○疼”指因为太过无聊而做出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也代指无聊的状态,如“闲得○疼”;而“○疼文”是“90后”热衷撰写的流行文体,以矫情为主要风格,刻意堆砌大量华丽的词藻,衍生出了一大批诸如“折翼的翅膀”、“伤不起”、“我们是糖,甜到哀伤”等表达情感思绪的“名句”,反映出“90后”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心态。

2.“拼爹”

“拼爹”的文化根源是中国父权观念的社会传统,父亲作为家庭核心角色,成为“家”的代名词。在“90后”中风靡的“拼爹”便是对家庭财富和权力的一种攀比。这种以父亲作为象征的攀比其实一直存在,然而“拼爹”口号的横空出世将家庭攀比推向了前台。名目繁多的“拼爹故事”层出不穷,没关系找不着好工作,靠读书改变命运往社会上层流动的通道日益逼仄,于是便有了“恨爹不成刚”的感慨。在这之中,关于“穷二代”与“富二代”的对比成为了“拼爹”游戏的主旋律。

“富二代”泛指依靠父辈的荫蔽而获得优越地位和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与“穷二代”的实质差别便是社会阶层结构的代际复制,前者由于父辈的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90后”对这种社会分配不公而导致的际遇差别愤愤不平,但在愤怒之余也体现出对于“高人一等”的“富二代”的渴望以及追求。“90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财富和权力的渴望,这种态度背后,是日渐畸形的社会财富观与权力观主导下的“羡慕嫉妒恨”。

3.“现实主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一部分“90后”对于社会的认知更加理性而且全面,突出表现为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他们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行事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限制因素,然后选择一个比较稳妥和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并最终实现目标。这种步步为营的行事风格使得“90后”群体的价值观更加务实,重视物质生活质量,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心。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取向使得“90后”群体更加踏实进取,对于目标的获得成竹在胸,思考缜密,显示出极强的规划与执行能力;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极端便是功利熏心、目光短浅,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失去信仰与精神追求。

尽管对加诸于“90 后”身上的标签存在不实和放大的嫌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90 后”的新一代青年人与其前辈的明显差别。如果说“脑残”是一批不成熟青年的非主流表达,“拼爹”则折射出社会的不公和青年人的社会生存问题。在相对严峻的社会生存压力下,很多青年人迷茫困惑,找不到出路,自然希望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成功和心理上的满足。有可以依靠的父母,能够不劳而获,不找工作啃老,缺乏人生目标和信仰、追求,相信并非只是“90 后”一代青年人的个别问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一些优秀的青年人选择“现实主义”,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虽然表现出相当的功利心,但也有相当令人可感可佩的地方。但是,现实主义理念的功利性特点对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年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90后”大学生的现实主义问题

9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如果只以个人利益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非常可悲的。因此,需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也包括了社会的共同理想;既有个人的生活信念、事业信念,也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信仰[]

一个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他是否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由于受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三观”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令人担忧。世界观方面,一些学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价值观方面,表现为集体主义意识淡化,过于崇尚自我,以狭隘的个人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只论索取、不论奉献;人生观方面,一些学生不思进取、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市场化机制下,更多的竞争压力及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90后”大学生更加务实,他们较以往的学生更多地注重实际而不重形式,更多地追求方法的简单、实用、易行。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他们大部分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保有中华民族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强的优秀传统。

然而,当涉及到自身时,大多数“90后”大学生会从自身利益、现实角度出发,偏重于自身的职业追求、个人发展,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言行中,有为数不少的“90后”只是一味地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关心时事,沉醉于日渐浮躁的社会娱乐生活中,缺乏应有的担当。

2. 入党动机的现实性

目前,“90后”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保证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面对着党员优先录取的各项不成文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于现实的功利角度积极申请入党,违背了党组织吸纳党员的初衷。这部分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学生党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以引领、带动身边同学,起到表率作用。

3. 活动参与的功利性

在校园、社会的众多活动中,均不乏“90后”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公益志愿活动尤为突出。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是出于热心公益的原因参与其中,而是带有特定的目的。拥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在出国申请时将有更多的优势,更能迎合西方国家“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参与公益支教行动能够利用支教的机会,更多地进行“公费”旅行,所需要的付出仅仅是给当地的学生讲几节课;甚至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只希望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参与活动的明星大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等。这部分大学生利益性的公益服务已经让“公益”二字彻底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也更多地让社会看到了这一代大学生的现实性。

可以说,社会现实等因素所导致的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选择,对于大学生生活、学习、事业等各方面已经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相应的,对整个社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别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问题和弱点,对于青年人的个人发展、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发展大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90后”学生有很大的比例都能够升入大学继续学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高中升高等教育的升学率,2008年为72.7%2009年为77.6%[]。可以说,在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90后”有相当大的部分会成为大学生。按照联合国的定义,1824岁为青年,因此,对“90后”青年人的关注和教育、引导,尤其是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已经不仅仅是大学文化教育的问题,还是大学的社会责任。

从“90后”身上的“脑残”、“拼爹”、“现实主义”等标签的背后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90后”这一代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等使得“90后”拥有更多的娇宠,相应地也会给他们带来性格上的不良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分层迅速,贫富距离拉大,从而带来青年人心理上的变化和问题;当代大学生因为媒体和网络的发达又很容易接触到多元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视野开阔,知识范围广,甚至超越他们的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如何对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进行适当、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综观目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教育和引导,研究者们有以下建议[]:(1)重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联系实际,融入生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从而获得启发。(2)教育者面对主导的一元性与现实的多样性,应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3)将社会要求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将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引导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上来。(4)加强情感教育、心灵关怀和心理引导。(5)采用网络、多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6)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7)注重传统,例如过好党的“组织生活”。(8)树立典范,以“偶像”的力量带动学生。(9)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等等。

以上研究者的建议和做法应当是比较全面的和有效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却并未取得相应的效果。这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目前一般大学普遍重视科研成果、重视学生就业率,但是对于大学的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和关注。尤其是目前为数众多的一些比较商业化的院校,关注如何获得更多的经费,却忽略教学的质量,很少关注学生的道德、理想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更无论社会责任。二是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当教育与大学生所认知的现实存在强烈的反差的时候,会造成大学生对教育的生疏感和逆反心理。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讲课照本宣科,缺乏变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被强制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内容空泛化、抽象化,脱离学生的实际,而当与社会实践等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又容易出现现实主义的功利性偏向的问题。

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重视,不仅在高层次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引领,更应当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抓好工作。在学校层面,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感,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商学院、法学院是有差别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和目标也是不同的。在学生层面,针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不喜欢说教、讲求实际、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考虑时代特点、学生需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以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去启发学生对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此外,教育和管理的相辅相成也很重要,学校应当利用合理的制度对学生来进行规范和管理,既包括内容的规范也要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在入党、志愿行动、校园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将学生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们知道,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来都不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就可以达成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与学生事务工作相结合,在社团活动,党团、班级活动,入党评优,日常教育管理当中,有意识地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应当注重协作的模式在理想信念教育当中的应用,学校相关领导部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学生工作部门,心理健康、就业指导部门以及院系相关单位,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当组成育人工作的合力,从而达成全方位的育人效果。

具体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当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首先,以“理”服人,以科学理论的光辉打动学生。其次是以“形式”吸引人,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求得到最佳的效果。再次,以“精致化”关注人,要以人为本,科学、细致,关注“90后”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变化;尤其要对因现今社会问题所引发的学生思想变化,即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另外,以“开放”的姿态待人,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地机会与社会接触,与国外交流,从而得以开阔眼界,以开放和兼容并包的心态认识世界。最后,以“服务”的理念凝聚人,继续加强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当中。

 

 

责任编辑:刘洁纯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学工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讲师

               北京大学法学院2008级本科生

           蒋佩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8级本科生

[] 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3期。

[]②《调查分析:90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东方早报》,2009924,转引自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与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 摘自百度百科“脑残”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057247.htm201169

[] 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3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学校毕业生升学率》,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4959/201012/113469.html201169

[] 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3期;徐曼:《大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王巍:《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教育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