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刘 卉 廖虹云 发布日期:2011-09-11

摘要:绿色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体系,其内涵可以延伸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结合。总体来说,北京大学在建设绿色校园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如课程体系的设置、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活动的开展等。笔者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北大的绿色校园文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完善绿色校园课程体系、构建绿色校园第二课堂、强化绿色校园服务、打造绿色校园节能载体四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校园文化;节能;和谐

 

一、调研背景、意义与方法

1. 调研背景与意义

绿色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文化,即绿色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体系,其丰富内涵最终落脚于绿色环境的建设和引导两个层面。前者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对高校师生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教学、科研、后勤和生活产生的废气、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管理,形成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后者意在通过高校环境的熏陶、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的引领等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心灵。绿色校园文化可延伸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结合[2]

助推高校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绿色校园文化正是生态文明在校园中的体现,其独特功能对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3]。从高校的视角出发,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高等院校通过大力推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其保护、创造各种环境的责任感,通过高校的文化传播和带动作用,以绿色生态环保宣讲实践活动为载体,也能引领社会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模式能够深入到社会大众心中,切实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1: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技术路线

 

二、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对于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网站调研、校园内现场调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问题进行甄别、排摸现状、总结结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张,其中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其中男生244份,女生225份,男女比例为1.084。覆盖了北京大学28个不同院系、25栋宿舍楼及本科、硕士、博士生所有年级(如图2所示)。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64人,城市与环境学院18人,总计环境类学生82人,占总数的17.48%

2:问卷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

通过对文献调研、问卷和访谈结果等进行分析后,可以了解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现状。

1. 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综述

20098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在参加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透露,北大的“绿色校园”建设已逐渐摸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二是北大积蓄发展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学生知识的完整性;三是北大非常重视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四是加强校园的建设,推行节能减排设施。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始环境领域科研和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在过去的30余年中,北京大学众多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跟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紧密联系,北大也承担了大量国家环境领域的重大项目,从基础研究、技术应用、政府决策等方面全方位地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越来越考虑到其他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联系。2008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北大的校园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利用绿色能源、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在北大异彩纷呈的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绿色文化,尽管不像学术文化、政治文化、文体活动那样历史悠久,但发展极为迅速。环境与发展协会、生态文明促进会、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会、绿色生命协会、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环保分队等环境保护类学生社团或组织每学期都广泛开展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一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环境保护类团队也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调研做了大量工作。

2. 学生的环保意识

校园的主体是人,因此,绿色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的环保意识问题。问卷调查显示,约65.7%的同学都认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方是全体在校学生,同时约78.2%的同学认为建设绿色校园文化过程中每个北大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要在生活中实践绿色环保理念。

2009111612月中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出“校园十大浪费现象”评选活动。通过现场问卷填写、BBS回帖、邮件回复和Google表单等方式,从25个候选项中评选出了北京大学校园十大浪费现象。从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学校里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例如三角地传单过多、单面打印浪费纸张等。不过,事实也已表明,这些现象正在得到显著改善,例如,现在的传单多改为了双面打印以节约纸张。

同时我们也采取了问卷方式对学生的节约意识进行了调查,主要以寝室关灯和教科书的使用来反映这一问题。寝室无人时是否熄灯反映了同学们日常行为中的最基本的节约意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北大学生基本的节约意识还是不错的,79.96%的被调查者在宿舍无人时会关掉灯。而在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中,以购买新书为教材主要来源的同学占到 64.18%。由于主动使用旧教材对学生的节约意识要求更高,因此北大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当然,这不仅仅与同学的节约意识有关,还与学校提供的旧书交易条件和平台有关。这几年,在这方面,我们也见证了学校的努力:除了每学期开始与结束时学一门前固定的卖旧书活动以外,还在 28 楼前进行有组织的旧教材交易活动,以及网上的二手图书市场,并且,经常有毕业的学长学姐免费送书。因此,虽然节约现状仍不是很理想,但是随着这些举措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很大的改善。

3. 学校的宣传

学校的宣传是提高师生绿色意识的必要行为。我们在对北京大学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李恩静的采访中了解到,北大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如1999年在三角地举办的“消除白色污染”系列宣传活动,其轰动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校各个食堂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从当年10月开始,校内各大食堂统一禁止使用塑料泡沫饭盒;又如20099月新生入学时,学校环境保护办公室联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别制作了《青春北大,绿色校园——北京大学2009级新生环保宣传手册》,分发给全校3000多名09级新生,同时编制了《北京大学主校区绿地图》,通过“绿色通道”向09级受资助新生发放。另外,学校还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绿色校园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各相关学院也积极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环保讲座,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为广大在校师生进行环保咨询,并邀请校内外环境保护专家来北大演讲,交流最新最热的环境科学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通过问卷也反映出,相关宣传工作在学生中的落实情况、相关效果仍有待改进。在调查中显示,63.9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绿色校园文化的概念,而其中80.17%的同学表示,他们的信息来自于书本与网络,并非学校的宣传;大部分的同学表示,没有参加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或其他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活动,所在的院系或者班级也不会组织环保类活动;另外,65.25%的同学认为绿色校园建设的最大障碍是同学的参与度不够。因此,学校和社团需要一个更好的宣传平台和更固定、更长期的活动以强化北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增强同学的广泛参与。

4. 绿色课程的设置情况

在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的访谈中,教授指出:“教学体系的建设不只是指环境学院内部的教学体系,而应该是涉及到全校的教学体系中怎样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理念。涉及到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如何构建等等内容的这一类针对性的课程的建设和修订,属于公共课的开设。另外是如何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体现绿色这一基本概念,比如如何在商学院、经济学院、化学学院关于新材料开发的课程里,把绿色的概念纳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不仅仅是课程的修订和修改。把绿色的理念贯彻到相关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

目前,与环境、绿色、可持续有关的课程多为环境类学科的专业课,普及率低。在我们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43.28%的同学表示没有上过这一类的课程。这说明,北大绿色课程的体系还有待完善。

5. 社团的绿色活动的开展情况

社团活动是北大的特色之一,社团的绿色活动也是北大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北京高校环境联盟、北京大学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社团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除以上三个社团外,北大与绿色有关的社团和组织还有环境与发展协会、绿色生命协会、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环境公共政策研究社、国际能源学生圈、学生服务总队环保分队等,也都开展过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活动[4]。可见无论社团数量和举办活动的质量都是不错的。

但是,如图3所示,绿色社团的学生参与度仍然不高。在我们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环发协会也只有49.68%的同学听说过。参与度的结果更低,参加过各社团活动的同学不到10%。因此,社团在如何扩大其知名度并举办有影响力的系列活动、精品活动,甚至将活动推向其他高校、推向校外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3:环保社团知名度和参与情况调查结果

a)听说过的社团或组织;(b)参加过的社团或组织

 

6. 硬件设施和节能减排的情况

如果说以上四方面都属于“软”绿色,那么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建设就应当属于“硬”绿色,它更需要技术和指标的辅助。

在问及建设绿色校园和建设绿色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的时候,如图4所示,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建设绿色校园的校园景观、硬件方面和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4: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和绿色校园之间的关系调查

 

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大学各个相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校采取的定额供电,超标收费的电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建筑节能方面,我们在与北京大学校园规划部的吕斌副部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北大已经着手于改进建筑的节能状况:对于老建筑,主要是改建;对于新建筑,主要是设立一个标准。学校即将对老建筑建立一个硬性的计量体系,可以用于判断谁应该负主要责任,而改建后是否有所改进,也需要有客观的数据来说明。而新建筑则比较明确,要采用有效的实用绿色技术,要低投入高产出。建筑材料主要要达到隔热、保温的要求,另外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密度、场地的密度都需要在设计阶段认真考虑。

7. 关于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中我们将各个可能与绿色校园文化方面相关的部分北大实施情况对调查对象予以询问,从 1分到5分进行评分,进行平均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除优美的校园环境一项达到 4.14 分以外,其他选项均在约 3 3.5 分左右,52.03% 的同学认为北京大学现有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一般,只有 3.84% 的同学对北大现有的绿色文化活动表示非常满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北大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近 64% 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绿色校园文化理念,只有 18% 的同学表示了解,所以可以由此看出,绿色校园文化这个理念还没有被完全认可。

5: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北大实施情况问卷调查

 

三、对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结合具体实际,为北京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挖掘教学资源,完善绿色校园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全校性的环境类必修课来推动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开设实验类环境课程,让同学们在切身感受校园环境现状的同时为校园积累环境数据;开展网络教学课堂,利用网络进行环境课程的教学。

第二,引领校园文化,构建绿色校园第二课堂。从理论调研、志愿服务、学术科创、就业引导、社团活动、宣传传播等几方面同时入手,全面构建北京大学绿色校园第二课堂,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共同创造文明的绿色校园文化。

第三,强化服务功能,营造绿色校园和谐氛围。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的人文景观来以传达绿色校园文化;同时加强绿色校园文化综合管理后台,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完整运行体系;最后,广泛补充绿色校园文化专业知识,加强绿色校园文化能力建设。

第四,节约资源能源,打造绿色校园节能载体。后勤保障服务部门在制定并实施公共餐饮、浴室、茶炉和其他服务网点承包和监督控制办法的过程中应融入资源和能源节约的绿色理念。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配备必要的监控方式,提高师生的节约意识,引导师生的具体实践,共同打造绿色校园节能载体。

                            

 

责任编辑:户国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  讲师

          廖虹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 级硕士研究生

[2]胡峪龙:《高等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职业时空》,2008 年第 7 期。

[3]凌云、蔡文联、李顺兴:《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国集体经济》,2009 年第 7 期。

[4] 赵天旸、刘卉、金鑫:《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环境保护》,2009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