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启示

作者:魏中鹏 潘 聪 发布日期:2011-09-11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愈加重视,教育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奖学金制度改革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对我国和世界上其他较为领先的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借鉴,完善和优化我国奖学金制度,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关键词:奖学金制度;比较分析;启示

 

奖学金是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优秀学生的一定金额的奖金,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奖学金制度自实施以来,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开拓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数量剧增、人才的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我国原有的奖学金制度明显滞后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奖学金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相关要求,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完善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一、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简述

我国现行的奖学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包括优秀奖学金和普通奖学金)、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种奖学金以及社会组织或个人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或吸引人才而在学校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2007 年,我国针对成绩优秀的贫困生,专门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国现行各项奖学金的设立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如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专业奖学金用于奖励考入师范、农林、体育、民族等专业的学生;定向奖学金用于立志毕业后到边疆、经济困难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的同学;国家助学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资助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同学完成学业。

二、各国奖学金制度概览

1.美国的奖学金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学费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为了避免高学费让贫困学生求学无门,各高校都制定了完备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联邦政府的中央财政资助体系中有三大主要奖学金计划,分别是“罗伯特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全国科学奖学金计划”和“保尔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计划”,金额最高为每人5000美元/年。学校方面,高校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服务性奖学金和学校贷款三种。另外,社会捐赠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助学金,这些资金分别来自慈善机构、校友捐赠或企业捐赠[2]

 

 

2.日本的奖学金制度

日本的奖学金制度以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主流,其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当是由政府出资实施的育英奖学金。日本的助学贷款一般被称为奖学金。除助学贷款外,日本的奖学金分为赠与和借贷两种形式。奖学金主要包括四类: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原育英会)提供的奖学金;各都道府县等地方自治体提供的奖学金;企业、民间团体设立的奖学金和大学自身提供的奖学金。为解决日本大学生、研究生素质下降问题,鼓励学生刻苦研习,日本文部省计划建立对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实行奖学金免还制度。

3.欧洲国家的奖学金概况

欧盟国家的教育主要由国家拨付经费,学生只需负担运行成本的1/3左右,其余部分由英国政府对本国及欧盟学生资助。所以,欧洲多数国家的奖学金发放金额及种类也相对较少。在英国,学生生活费以助学金和贷学金同时供给的形式发放。此外,德国和法国的国立大学是不收学费的,奖学金制度也就相对较为单一[3]

三、中外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

1.奖学金来源:国内由政府和学校承担,国外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

我国的奖学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奖学金主要有三个来源:教育主管部门拨给高等院校的经费;学校方面奖学金发放;企业和社会人士建立的奖学金。而国外奖学金来源广泛。除政府外,社会团体、个人名义的基金会,各类企业还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学金,用以奖励不同领域的优秀学生[4]

2.奖学金设置:种类少、层次杂、专业导向性不强

我国高校单项奖学金种类和层次不明确,导向作用不够理想。针对学生科研和体育、音乐、美术方面的奖学金比较少,对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奖学金设置没有差异,不能够合理激励和有效吸引专业人才。国外奖学金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给予了不同层次的奖励。在这方面加拿大就做的非常好,不仅根据学科需求设立了诸多种类的奖学金,并且规定了清晰明确的申请条件和限制条件。

3.奖学金功能:国内重奖励,国外重资助

我国奖学金主要是奖励学习优异的学生,侧重于奖学,资助只是辅助功能,且奖学与资助已逐渐分离开来。国外的奖学金兼顾奖学与资助。以美国为例,美国完善的资助体系显示:联邦政府在资助上采用的是“一揽子资助办法”的“资助包”,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4.奖学金评价体系:国内重学习成绩,国外重综合素质

我国奖学金评定体系建立较晚,发展较慢,存在问题较多,导致对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参差不齐。泛泛以单方面的分数高低作为评定标准,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来决定其所获奖学金的等级的现象较为普遍。

国外则大部分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评定指标。如加拿大的信托奖学金,它不仅看学生的成绩,更为注重学生的性格,领导能力,有没有参加社区服务的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四、对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启示

1.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增加社会对高校

奖学金的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出资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我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原则捐资助学、集资办学,大力提倡在高校出资设立奖学金作为资助教育的重要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奖学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且能够密切高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用人单位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并吸引优秀人才到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同时这也有利于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高校,促使高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整培养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要,使教育投资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就业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努力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以北京大学为例,2009年度,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的校级社会捐赠奖助学金项目有113项,院系级社会捐赠奖助学金项目共有128项,共惠及5500余名北大学子。这些奖助学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通过向学生提供科学研究资助、社会实践机会以及海外交流机会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增设奖学金种类,鼓励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设置奖学金的种类方面,应考虑根据不同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教育成本和该专业在市场上的不同“价格”来设定。因为目前就业市场上不同的专业学科,就业范围和前景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在高校招生的过程中,会遇到“热门”学科和“冷门”学科同学报考热情差异很大的情况。

因此,高校在设定奖学金的种类时,应考虑到各个学科之间的特殊性。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报考一些“冷门”专业,从而保证这些学科不会出现招生质量不理想的情况,促进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

3.科学设置奖学金的申请要求,促使激励作用最大化

这方面,加拿大在奖学金评定时不仅重视学生基本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细化各种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和限制条件,优化了奖学金发放后的使用效度。在评定过程中,奖学金金额越高,需要相应的提高学生的申请条件。奖学金分四年发放,成绩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水平才能继续领取。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认真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又能够避免学生不合理使用奖学金所致的弊端。

北京大学的多项奖学金在设立之初就要求获奖同学每个学年都要提交上一学年的成绩,在综合实力方面的要求和考核各个院系没有统一的标准,显得相对单一。

4.完善奖学金评定体系,加强奖学金评定后的教育管理

北京大学在2009-2010学年由学生工作部发起推行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北京大学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旨在于实现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促使学生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作为每学年奖励评比、奖学金评审的最主要依据。原则上,获得奖励、奖学金的学生,其素质综合测评结果应为优秀或良好。素质综合测评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奖励或奖学金。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三部分;测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测评结果为优秀、良好者的比例分别不超过全班学生总数的20%60%。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每学年的最终结果是学习成绩总评、基本素质总评、创新能力总评三项之和。学习成绩测评不合格或基本素质测评不合格者,其素质综合测评不合格。

以笔者所在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规范了评奖评优工作,增强学生工作的透明度,根据《北京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并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细则。

为保障素质综合测评能顺利的展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了学生素质综合测评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团委书记、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班主任代表、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任小组成员。学院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素质综合测评,监督并裁定测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考察和动态测评相结合、班级考评和学院考评相结合,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立足现状,关照现实,对中、外奖学金制度酌以理性分析,寻根溯源,规避原有制度的不足与弊端,认真研析奖学金的性质、功能、作用,在奖学金额度、种类、测评体系等方面寻找改革空间,是我国奖学金制度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刘洁纯



作者简介:魏中鹏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副教授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  助教

[2]梁伯华:《美国大学奖助学金手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56 页。

[3] 唐晓群:《国外奖学金资助机构精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第 12 页。

[4] 刘德赢:《中外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9 年第 19 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