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略论自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王永健 发布日期:2011-01-10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国民中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笔者以自媒体的兴起为时代背景,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美国著名IT 专栏作家丹• 吉摩尔曾出版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People, for the People),这本书的题目凝练地概括了自媒体的特点,即源于大众、为了大众,具有鲜明的草根色彩。自媒体的出现吹响了媒介形态变革的号角,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受众逐步成为新闻的缔造者,人们不再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错,每个人都可以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自媒体让普通大众成为信息传播活动的主导者,使传统“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

一、自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 0 0 3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严谨的定义,即“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②]

论坛、博客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的主要表达渠道,此外随着个人用户对互联网的深度使用,个人门户类网站将成为自媒体的新兴载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使自媒体形成了以下特点:

1.平民化、个性化

2006 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06 年的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联网上信息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东西。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他们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 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 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自媒体成为了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

2.运作简单

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运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比较复杂。对比而言,自媒体则更加简单易行。平民大众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很简单。在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工具和服务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模版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不需要投入成本,也不要求有专业技术知识,就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自媒体的低门槛、简单操作方式让其大受欢迎,获得了迅猛发展。

3.交互性强、传播迅速

数字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网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时效性显著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另外,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作出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使得沟通更加迅捷,互动性更强。例如,李亚鹏曾于2006812日在其博客上发表承认李嫣兔唇的博文《感谢》,发表仅6小时就有近1600条回复,浏览量达到112000次。足见自媒体强大的交互性是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4.良莠不齐

自媒体的个体性和草根色彩,决定了自媒体的质量良莠不齐。人们可以自主成立“媒体”,当媒介的主人,发布的信息也是随意编辑而成,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这些信息包括对生活琐事流水帐式的记录,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锦,对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以及对专业学问的探索与思考。优秀的自媒体可以让受众得到生活的启发,让人们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也有部分自媒体只是简单的“网络移植”,或者记录一些鸡毛蒜皮的内容,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这些都表明自媒体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高度重视自媒体的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增强大学生的鉴别选择能力。

5.可信度低

网络自媒体数量庞大,拥有者大多是“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和免责性为网民创造了“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同时,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带来了可信度危机。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高点击率,忽略了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导致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可信度降低。

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程度及原因分析  

纵观自媒体信息传播种种变革,其核心是受众地位的变化。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传受双方之间关系的改变使得公众在信息传播中呈现出全新面貌,这是自媒体当前流行的根源。2009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拥有博客的比例为81.4%,博客在大学生用户中半年更新率达到80.3[③]。由于大学生的好奇好动、爱尝试新鲜事物,大学生对播客、掘客等其他自媒体的使用率也很高。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工具。总结来看,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传播日益突出

个人传播是指在网络传播背景下,个人凭借一定的网络知识,自主掌握一个属于个人的“媒体”,自主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从个人开始,既可以面向个体,也可以面向群体传播,以往人们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我的日报”或“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之类的个人出版成为现实。在个人传播中,传播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自由的信息传播者,个人在社会信息生产和交换中获得空前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网络知识较为全面、网络使用技术较高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资源的掌握和对个人传播的诉求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这为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风靡奠定了基础。

2.传受双方界限模糊

传统媒体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线森严。互联网出现后,信息传播呈现的形式产生了显著变化,受众接受信息的界面逐渐向电脑等新科技工具移转,此时信息传播方式没有太大改变,仍然维持少数媒体向多数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此时的受众虽然仍是读者和消费者,但是不再消极、被动,而是主动地、积极地选择信息。大学生是易于并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群体,传统媒介的信息发布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娱乐和文化生活需求,从统一接收来自同一媒介的信息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的转变,真正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各种信息的需求。

3.传播内容个性化

张扬个性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而自媒体正是展示个性、展示自我的绝佳工具。展示个性的特点,是自媒体精彩的原动力。“80 后”、“90 后”的青年学生是极具个性特点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宽,让这一代大学生有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他们不再喜欢循规蹈矩的传播内容,而更欣赏具有个性色彩的新兴事物,自媒体正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从而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每个自媒体写手都能以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语言将个人经历以及所思所想,通过个性的方式传播开来。这些内容往往集中在个人领域话题,能够较为完整地呈现一个人具体特征和基本面貌,能够展示制作者个性。虽然不具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自媒体个性化、随意性的特点迎合了大众展示个性的需求,适应了草根文化与生俱来的大众化、通俗化的特质,对草根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4.个体实现话语权

自媒体给人们提供了相互分享意见、见解和经验的个性化的平台,使人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观点和情感。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我的方式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中来,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各种自媒体上传到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彼此之间自由交换对社会问题的理解、看法,向来由精英阶层和传统媒体掌握的话语权被瓦解,个体话语权得到尊重,平民阶层和大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话语权,“庶民的狂欢”得以实现,社会进入到了泛话语时代。在这个网络逐步普及的时代,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网络生活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发表个人见解就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自媒体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让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情达意,又无需太多顾忌,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宣泄不满、缓解压力,自媒体在帮助个体实现话语权的过程中,获得了青年群体更多的青睐。

自媒体信息传播变革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④]

在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主要工具的背景下,为适应当前媒介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也要随之深化,挖掘内涵,拓展外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当前媒介环境中的信息传播能力与水平。从自媒体信息传播出发,笔者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除了原有内涵外,还应包括大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也要转向新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具备新的媒介素养。

1.培养提高大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自媒体的核心是公众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培养大学生新的媒介素养,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借用相关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和编辑处理,并完整地表述信息中有效内容的能力。

2.培养大学生有效使用话语权的能力

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表达权中的一部分,是公民不可让与和剥夺的一项民主权利。话语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话语权利,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第二层含义指话语权力,指公民意见表达的有效性,是保障话语表达有效的社会环境和机制。

调查显示,65.5%的大学生博客主题为日常生活的感悟,如对友情、爱情和人际关系的看法等,这和大学生的生活、工作状态联系密切,值得注意的是以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公共事件观点阐述为主题的有3.6[⑤]。虽然大学生运用博客讨论公共事务的比例较低,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已经开始运用博客等自媒体发表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也已经意识到要用个人话语对他人和社会事务决策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制约个人话语权力实现的因素,更好地实现个人话语权力。

3.培养大学生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自媒体是公众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和平台。媒介素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信息,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懂得网络礼仪,能正确处理网上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的自媒体主体。

自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中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措施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最有效途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深入研究可行的教育方案,构建有效的媒介教育体系。

1.要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普通高校应根据本校具体条件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价体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助于确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使学校和个人在这个评估体系里有一个明确的媒介认知导向,从而有效帮助大学生增强辨别、接受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为使媒介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媒介素养教育计划,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努力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选择合适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

在大众传媒发达国家,学校的媒介教育已经形成规模。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已将媒介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其课标中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在“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方面对媒介素养教育都做了详细规定。如何安排与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课程,各国进行了多种尝试。根据著名学者马斯特曼(LenMasterman1998)的说法,在欧美主要有四种模式:(1)媒介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2)媒介研究作为某一科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3)把媒介素养教育融于所有的科目中;(4)媒介研究作为一门整合的、跨学科的课题。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方面可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有学者提出两个供选择方案,一种是把媒介素养内容融入或渗透在其他课程中实施;另一种是把媒介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可以先作为选修课,待时机成熟再作为必修课程开设[⑥]。高校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3.鼓励大学生参与媒体活动媒介

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通过理论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媒介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博客等自媒体系统为学生搭设活动平台,开展诸如博客、播客大赛、个人网页的交流与评比等有益的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鼓励学生以怀疑、批判的精神审视传媒信息,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创制和传播过程之中。

4.帮助大学生实施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主要体现在实际的媒介近用活动中。所谓媒介近用是指受众主动接近媒介、使用媒介创制信息的行为。媒介近用可以使大学生在了解媒介及其信息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利用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有效地利用媒介行使话语权,提高自己在虚拟空间中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帮助自己成长成才。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媒体的兴起催生一个“新媒介时代”,它以其平民化、普泛化的特点,利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占据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也通过其丰富多彩的形式装点了大学校园生活。只有充分把握自媒体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对于媒介的需求,才能让自媒体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才能引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和媒介环境。总之,在自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教育举措,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网络,打造高效、合理的教育格局,切实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作者简介:王永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

[②] 摘自百度百科“自媒体”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2010 8 30 日。

[③] 《第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参见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9/1/13/92458.pdf

[④] 焦树民、刘国珍:《论自媒体视阀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年第4 期。

[⑤] 姜斐、李盈盈:《博客对在杭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调查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年第8 期。

[⑥] 焦树民、刘国珍:《论自媒体视阀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