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谈大学新生党员的再教育
——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为例

作者:马春英 陈捷 发布日期:2010-1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学生入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新生党员的再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新生党员群体的整体素质比较优秀,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但仍存在缺乏理论素养、党员意识不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应归因于中学阶段入党动机、入党标准和入党方式均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新生党员的再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进行集中教育,依托学生党支部进行长期教育,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个别党员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新生党员;再教育;高校党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是最重要的基层党建工作之一,抓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又是高校党建事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中学生入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新生党员的再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实际工作来看,部分高中入党的大学生和大学阶段发展的党员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新生党员的再教育问题,就成为高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新生党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中发展的大学新生党员在高中时期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先于其他同学加入党组织,成为大学入学时的“自来红”。各高校对大学新生党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爱,一般都优先赋予他们重要的任务和职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每年新生党员人数一般占到新生总人数的15%左右,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009级本科新生的党员比例已接近20%。这些本科新生党员在入学后大多能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具有较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部分党员还担任了班长、团支书等班团主要干部,可以说,新生党员成为班集体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已是一个大趋势。

新生党员群体相比其他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一方面,他们对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普遍关心国内外时事,也渴望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往往一知半解,但都能认识到理论学习对于党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新生党员虽然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基本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党员身份,有着一种朴素的自豪感,他们都认为学生党员不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应该在集体中多承担责任,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是,新生党员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他们与优秀党员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缺乏理论素养。多数新生党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党校学习,很少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对党章以及党的基本知识也了解甚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和热情,但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少部分党员并没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党的性质、宗旨等缺少必要的认知,只是怀着对党朴素的感情或者仅仅将党员身份视作一种荣誉而加入了党组织。

其次,党员意识不强。虽然大多数新生党员对党员身份带有自豪感,也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带头作用,但是能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新生党员却并不多见。甚至有个别新生党员在此后的学习中产生怠惰情绪,生活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首先从个人利益出发,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漠,基本上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失去了大学生党员应有的先进性。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新生党员存在的上述问题并非个别现象,整个大学新生党员群体都普遍存在这些缺陷,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缺少自觉性

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届新生党员的情况来看,除个别复读生以外,几乎所有新生党员的入党时间都是在高考前后的一两个月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突击入党”的问题比较严重。多数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少会主动考虑入党,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党的理论著作,学习党的知识,加深对党的了解。可以说,中学入党的学生往往缺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政治自觉性。反而是中学老师和家长为了使学生能在进入大学后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不断鼓励甚至包办他们入党。许多新生党员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入党动机等问题,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都按照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没有太多实际内容和真情实感。有的党员档案材料不齐全,缺少定期思想汇报、联系人意见、支部大会讨论记录等等。这样的中学生党员充其量只能称为组织上入党,而在思想上与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2.入党标准过于单一,要求片面性

对发展新党员的考察应该是全方位的、极其严格的,不但要考察其入党动机、道德品质、业务水平,还要考察其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等等。但中学生党员则不同,由于中学一切服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学生入党的条件往往只有一个指标——考试成绩。学习成绩好、高考分数高是入党的首要条件。部分地方的中学甚至把入党视作一种奖励,奖励给那些在高考中成绩出色、为母校争光的学生。这种“分数至上”的标准过于狭隘,忽视了对党员的全面要求,特别不利于中学生从思想上入党,给新发展的年轻党员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入党方式简单随意,缺乏严肃性

入党是一件十分庄重和严肃的事情,吸收发展每一名积极分子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包括系统的党课学习培训、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全面考察、党委审批等多个环节。相比而言,大学发展的党员都可谓“精雕细琢”出的“精品”。但中学发展的党员却往往采取突击式的操作方式,不但没有正规的党校党课学习,也不重视书面材料如思想汇报等的积累,一切需要的材料在确定发展对象后突击补充,瞬间完成。这种突击入党方式,使原本严肃的政治仪式变得随意、简单,不仅没有使党员在发展之前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教育,反而导致新生党员普遍缺乏理论知识,没能让他们体会到入党的严肃性和党组织对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没能发挥约束本人、教育群众的作用。太过轻易得到的党员身份使得一些党员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信任,没有意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探索

中学入党所遗留的各种问题,有待通过新生党员的再教育等途径进行解决。做好新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党员自己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新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绝大多数新生迅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同时,对于院系的学生党建工作而言,抓好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可以为今后四年的党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一直把对新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作为本系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新生党员存在的种种缺陷与不足,历史学系创造性地对他们开展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帮助新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牢固树立党性意识,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时时处处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他们完成从组织上入党向思想上入党的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进行集中教育

新生入学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北京大学近年来要求本科新生党员提前到校参加封闭式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且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历史学系党组织开辟出院系一级的党员教育阵地,在新生党员培训期间,除安排党课、时事讲座等内容外,还安排团委书记、老生党员骨干等与新生党员进行多次交流,并采用同乡结对帮扶的办法,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多方关怀,进一步提高了新生党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此后的一系列新生教育活动和新生班集体组建过程中,先行接受培训的党员学生都起到了很好的核心作用。

2.依托学生党支部进行长期教育

新生教育阶段集中培训毕竟时间短,可容纳的教育内容有限,考察教育效果的时间也不充分。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是班集体的核心和战斗堡垒,新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更多地需要依赖所在党支部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长效性。因此,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加重视新生党支部的长期教育工作,采取新生党员与二年级党员共同组建联合党支部的办法,发挥老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政治学习、主题研讨、参观、转正等工作都在老生党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同时还聘请了离退休的教师老党员作为该支部的组织员,帮助指导并规范党支部工作,再指定一名党委委员对口联系,参与指导新生支部工作,籍此强化对新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生党员尽快形成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成效显著。

3.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个别党员的教育工作

由于性格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新生党员在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一部分党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党的认识和思想觉悟提升较快,但也有个别党员的接受能力不强,觉悟提升较慢,因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对此,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变通的教育方法,适当“开小灶”,争取不让一名新生党员掉队。例如,有一名新生党员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历史学系党委通过班主任老师、党支部书记等不断与他进行感情沟通,并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每次活动都让他负责自己擅长的一项工作,逐步引导,最终使其战胜了性格缺陷,融入到了集体中;还有一小部分党员理论修养不够,不会写思想汇报和理论文章,为此党支部就组织新生党员到离退休的老教师党员家里拜访,探讨当下的热点和理论问题,请教理论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这些工作的带动和促进下,历史学系新生党员的素质和修养显著提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经验表明,高校新生党员的再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只要我们抓住问题的核心,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让新生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从原来学习上的佼佼者,变成各方面的领头羊,使其社会责任感和思想觉悟都有较大提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简介:马春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副书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0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