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科学实施“宿舍建团”项目切实推进基层团建精致化
——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宿舍建团”实践为例

作者:袁锐 发布日期:2010-10-23

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大学生分类引导和学业规划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既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精致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基层学生工作精致化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抓住新生入学的有效契机,在新生中实施“宿舍建团”项目,以宿舍为单位,以团小组为中心,将团建工作深入到新生中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新生进行分类引导,帮助新生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学业规划。在此框架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团建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组织和共青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精致化”水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的工作实践为“宿舍建团”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关键词:基层团建;宿舍建团;精致化;分类引导;学业规划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事业的基石。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从政治团体的角度来看,承担着思想引领、政治教育的作用;从高校整体工作的角度来看,需要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工作大局。从实际工作来看,基层团组织既是共青团工作的最前沿力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战场[1]。因此,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角度去思考,也需要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去分析。通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整合资源、增强力量、创新职能,以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分类引导和学业规划上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学生工作的精致化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在2010年新生开学之际,以“宿舍建团”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团小组建在宿舍上,班级建在团小组上”的口号。以宿舍为单位,以团小组为中心,将团建工作深入到新生中去,力图通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及早、及时、有效地对新生进行分类引导,帮助新生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学业规划。本文拟结合这一实例,对如何结合基层团建,推进新生分类引导和学业规划指导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团建工作在取得了可喜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团组织观念不强,缺少团员意识

随着时代变迁,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个人主义突显,组织观念、政治意识淡泊等特点。围绕传统的组织生活和政治教育的两大职能展开的相关活动,对青年团员吸引力下降。加之在学生集体活动中,一直是以班级为单位,限制了学生团支部职能的扩展,制约了团支部开展活动,导致部分学生团员与组织关系脱节,影响了团支部工作的整体性。

2.团建有效覆盖不足,信息反馈不及时

一直以来,院系学生工作层次都是“院系(院系团委)——班级(团支部)——学生(团员)”的三层式结构。由于当前大学班级组织较为松散,班级的组织能力不强,在班级团支部以下又缺乏组织联系渠道,致使团支部和团员的联系相当弱化。甚至出现了“支部拉不起团员,团员找不到支部”的情况。在分类引导中,既不能全面掌握信息,找出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缺乏及时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班级团支部职能虚悬,也导致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危机,特别是出现严重心理危机时,团组织难以及时掌握信息,做好预防、帮助、疏导工作。

3.团支部职能老化,凝聚力不足

目前高校团支部工作模式与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基本上集中在团日活动等方面,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团员的注意力,间接降低了团支部的影响力。在活动形式上,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缺乏有效的机制,尤其缺乏既能与团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团员参与热情的活动载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十分向往,容易产生认同感,这就使得学生社团成为高校“第二课堂”的主线。但是,学生社团的性质决定了其难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学业规划指导。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第二课堂活跃、第一课堂混乱的现象,一些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等问题。两个课堂不能齐头并进,关键就在于学生的学业规划上出了问题。

 

二、抓住有利契机,推进“宿舍建团”

鉴于以上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经过周密论证,以基层学生工作精致化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抓住新生入学的有效契机,首先在2010级新生中,将“宿舍建团”这一举措落到实处。具体措施为:每个宿舍组建一个团小组,宿舍长兼任团小组组长;每八个团小组为一个团支部。团支部从团小组组长中选举产生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心理排查员各一人。在组建支部的过程中,根据学院新生男女比例和地域分布情况,每个团支部均由5个女生宿舍和3个男生宿舍组成,并打乱生源地地域安排,使团支部兼有各个地域的学生。通过这一改革,力图使基层团组织在学生分类引导和学业规划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一创新性举措的优势体现在:

1.将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强化了大学生的团组织意识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单位。舍友之间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组织活动,长期下来,志趣和习惯都将受到他人影响。这种组织形式完全起自于舍友之间共同的生活空间和相似的学习、生活安排。从这个角度来看,宿舍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自我运作、自我组织的自组织。和共青团这样的“他组织”相比,宿舍具有自我形成的秩序,内部和谐,组织形式简单、运作高效。但也有组织松散、支撑力不强,政治性、思想性弱等问题[2]。在学业规划上,宿舍这一特殊形式的自组织,发挥着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作用。紧密的生活联系,使他们对彼此的性格因素、学习生活情况十分了解。

通过“团小组建在宿舍上,支部建在团小组上”,可以将青年自组织和共青团紧密结合,扬长避短,突破宿舍简单生活职能,引入共青团政治教育和组织生活职能。通过宿舍成员之间相互比照、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使得基层团委开展的学业规划引导工作发挥出不断扩散的“涟漪效用”。将团组织带到同学身边,将有助于新生团员对自己所在的团集体产生合理的认知与科学的定位,同时也有利于搞活基层团建。

2.将支部和宿舍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团组织分类引导的水平

通过组建宿舍团小组,将以往“院系(院团委)——班级(团支部)——学生(团员)”的三层结构,丰富完善为“院团委——团支部——团小组——团员”四层结构,通过团小组加强支部与团员的联系,有效提高团支部的统领、组织能力,使得团支部对于团员情况的掌握更为全面深入,能够及时地掌握团员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分类引导工作。

在学生干部配备上,团小组组长兼任宿舍社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心理排查员也从八个团小组中选举产生。这样,增加和增强了支部开展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宿舍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将团工作覆盖到所有宿舍,保证每个新生团员都能参与到团支部的工作中来,有效促进了团建工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将基本职能和创新职能相统一,加强了团组织职能化建设

增强团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在于支部职能化建设。传统的团支部职能主要是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宿舍建团之,团组织“第二课堂”中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和明,团支部工作内容不再空洞枯燥而是更为明确也更具有吸引力。

围绕宿舍建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提了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充分发挥宿舍团小组作的一系列团建计划。积极稳妥地建立心理排查员度;开展“同读一本书、同看一份报、同唱一歌”活动等。力求使团的工作和青年的需要紧密结合,有针对、有重点、有方略地推进团的建设。

4.将同伴教育和组织教育相配合,增强危机处理能力

与宿舍建团同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还建立了心理排查员制度。支部在八位宿舍长中间举产生心理排查员。团委定期组织心理排查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其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规范、科学的方法去了解每一个同学近期的心理变情况,并及时上报院系。根据心理排查员反映的况,院系老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给困难中的学生带来帮助和温暖。

心理排查员制度的建,有利于院系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掌握危机处理主动权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帮。宿舍舍友之间的同伴教和来自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教育有机结,既发挥伴教育灵、贴、及时的优,又突出团组织较强的支撑力。

三、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把“宿舍团建”落到实处

 

“宿舍建团”搭建了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结构框架,在具体工作中,尚需我们创新工作形和内容,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团建动,以丰富其血肉,发挥出最大效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重点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1.组织实施“校园榜样简历”工作,帮助新生进行学业规划

新生入学之,通过调研讨,院团委组织年级同,将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以毕业出路为标准,划分为保送研究、国企工、外企工公务、学生工作保研和选留等五。组织各类高年级同学综合讨,以第一人称简历的形出五“校园榜样简历,梳理本科期间学习生的时间轴安排和投入方,使同学们既能知道什阶段应该做什,也能知道怎样。这五份简历,通过院《一评》发送到每一位同学手,使新一入学就对大学学业规划有了直观而细致的感受,通过比照前,在辅导、院系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尽早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进行学业规划。

 

2.把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开展“同读一本书、同看一份报、同唱一首歌”的活动

同读一本书,指由学院在学术方面有所专长高年级学生,根据学院专业课设置以及自身经验会,开列适用于本院大一学生的特色专业书单。宿舍团小组以三周为一个阶段,从书单选取一本作近期阅读书目。学院团委出资,为各个宿舍团小购买相应的阅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边习边交流,三周过后,提交读书心得,并开展宿舍团小组间的交流,启迪智慧,分享收获。

同看一份,指要求宿舍团小组坚持阅读当的《人民日报》头版及“人民时评”部分,做好读。同时加强《北大青年》等校园刊物的学宿舍团小组内部成员每日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及时流,宿舍团小组之间每三周召开一次读报交流会,换对近期国内外热点事件的看法。通过这一活动,导同学们关心国计民生,关注社会动态,积极开展会观察,树立起北大学子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唱一首歌,指宿舍团小组选择一首主题极,内容健康,感染力强,便于传唱的歌曲作为宿舍团小组组歌。在团日活动,娱乐休闲等诸多合,反复吟唱。在相互配合、共唱组歌的过程中宿舍团小组成员逐渐培养默契,在潜移默化间建立对宿舍团小组的认同感。

3.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履行共青团担负的维稳责任

有效利用宿舍团小组紧密联系学生的特点,团支部设立一名心理排查员。各宿舍团小组组长过谈天、网络监控等多种途径,密切关注学生的想动态,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上报团支部心理排查员。各支部心理排查员经过判断,将有效信息汇总后上报学院团委。在此过程中,着力健全信息收集、整理、研判和报送机制;高度重视心理排查员、宿舍团小组组长在校园维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夯实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做好对心理排查员、宿舍团小组组长的培训辅导工作。

同时,宿舍团小组组长应及时、充分、有效地反映同学的呼声,切实代表和维护好同学的合法权益。指导宿舍团小组在联系和帮扶困难学生群体上发挥更大作用,尽最大努力排除学生在经济、学业、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困难,实现“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目标。

4.积极尝试以宿舍团小组为摇篮,培育一批听党指挥、紧跟团旗的学生骨干

坚持“实践教育、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培训理念,进一步突出思想导向性和青年主体性,推动骨干培养与日常工作的结合,是宿舍团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遵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原则,经济学院团委高度重视团支书和学生党员在以宿舍团小组为阵地落实全团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宿舍团小组推选产生一名团小组组长,具备党员身份的同学,优先给予考虑。在八名宿舍团小组组长中,选举产生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心理排查员各一名。定期组织培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课堂上,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责任感,指导他们立足本职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新的社会形势下,团组织能不能把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青年能不能坚定地跟团走,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提高对广大青年的动员组织能力和教育引导能力。“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创新之路是多样化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扎实推进基层团建工作,推进大学生分类引导和学业规划指导,更好地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组织永远的话题。相信“宿舍建团”这一基层团工作创新模式将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工作经验与思路创新。

 

 



作者简介: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书记

[1] 周韶伟、周璇:《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职能化建设浅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 年第12期。

[2] 杜兰晓:《高校青年自组织问题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09 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