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衔接工作的思考

作者:邹 惠 发布日期:2010-09-29

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推广普及,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而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的衔接工作是促进德育工作系统化和阶段性推进的重要保障。为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对接,应当做好规划,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加强队伍建设,在本科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工作;本科生;研究生;衔接

当前我国本科生德育工作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相比,在绩效、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普遍扩大,研究生群体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显现,促使德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德育现状进行反思,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实现本科生德育与研究生德育的顺畅衔接。

一、本科生德育与研究生德育衔接的意义

(一)衔接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所谓德育,从广义上来讲是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而言的,包括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从狭义上来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既然德育是一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那么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身处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不例外。这样的教育既包括由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也包括作为普通公民自己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有不同的阶段性和目标性,不应该出现厚此薄彼的状况,更不应该出现中断和缺失。

(二)衔接的优劣决定了德育工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一个人从家庭教育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都为本科教育打下了基础。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虽有差异,但都服务于德育终极目标。一个教育阶段的完成既意味着阶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新的阶段性德育工作的开始。这个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的、衔接的、有变化的、有重复的,而这种重复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已经出现了从量到质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前一个阶段教育是后一个阶段教育的前提,而后一个阶段教育是前一个阶段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如果前后阶段的教育没有很好地衔接,那么不仅后一个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无从谈起,而且前一个阶段的教育成果也会流失。因此,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德育工作平稳、顺利的过渡和衔接是本科生阶段德育教育成果得以巩固和研究生阶段德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三)衔接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目前,从各高校来看,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一方面,研究生个体从学业到身心,再到人际关系,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研究生的班级、党支部、团支部随着年级的上升呈现组织松散、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另一方面,研究生德育缺乏体系性,目标不清、形式陈旧。现有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对研究生要求多、关心少,批评多、指导少,评价多、引导少的问题。德育工作缺乏权威性和目标性,导致德育工作者感到无从下手,或者一味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归结为大学、中小学甚至家庭教育的原因,而忽视自身的问题,推卸应尽的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而加强和改进的起点就是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的衔接工作。

二、本科生德育与研究生德育衔接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规划

首先,认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是做好包括德育衔接工作在内的德育工作的前提。一方面,从战略高度上讲,德育的目标涉及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德育是一种不懈的价值追求,具体的道德标准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从终极目标上讲,德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不要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是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重要的使命性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作了思想上的武装,也才能够谈得上德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应该贯穿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始终,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成长发展阶段都应该接受德育。德育同智育、体育、美育一样,需要教育者去推动和倡导,更需要每个人自觉修炼、自我教育,主动将其内化为自身品格。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受教育者才需要接受德育,但其实德育对教育的施行者和接受者意义相同,二者都需要不断地接受德育并自觉加强修养。教育工作者如果将自己看作是德育的标准和权威,必然引起教育对象的反感,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只有真正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德育工作的全员化、自主化和终身化,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德育工作。

其次,在认识德育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全局规划,建立高校研究生德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做好德育衔接工作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德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本科生德育一样,进行认真系统的规划和研究,明确研究生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并努力探索研究生德育的模式,总结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实现方法和途径。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研究生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要从实际操作层面落实从课堂德育教学到日常培养的可行性办法,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评价体系。

(二)有效整合资源,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要做好本科生德育工作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衔接,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全面保障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和实施力度。

从人力资源方面讲,加强德育衔接,需要集合专业课教师队伍、高校管理人员和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等多方力量,形成全员育人氛围,让学生既能获得来自观点鲜明的直接导向性的德育课堂教育,又能在接受日常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感受高尚的品格与人格的魅力。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发挥德育衔接主渠道作用的关键。研究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研究生思想状况,既力求讲清基本理论,又十分重视联系实际,并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努力提高德育衔接效果。

从机构协调方面讲,加强德育衔接工作,需要合理建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具体到研究生德育层面,导师的教书育人是关键。调查显示,研究生在对自己思想影响较大的各项因素选择中把导师的言传身教置于重要地位,充分说明导师对研究生的德育影响。导师不仅应把教书育人融合到教学、科研、论文指导的每个环节中去,而且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研究生的个人生活、兴趣爱好、恋爱择业等,真正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同时,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教学部门等方面的育人机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研究生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帮助研究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自觉加强品德修养。

(三)找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无缝对接”

第一,要了解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的差异性,把握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最鲜明的自然差异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个体成长发展阶段的差异。年龄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各自经历的差异,造成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整体的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研究生从身体和心理上都比本科生显得成熟。从经历上来讲,本科生多数是第一次离家独立学习生活,需要从生活上、思想上给予更多指导;而研究生已经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独立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较本科生更丰富,更需要接受择业、人际交往和人生规划指导。从学业来讲,本科生最重要的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适应性问题,需要引导他们从应试教育转向大学听讲与自主学习;而研究生则需要完成从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从压力来源看,本科生的压力来源集中于学业困难;而研究生的压力则来自于年龄、经济情况、与导师关系等更复杂的因素。

第二,要探索研究生与本科生德育工作的共性,了解研究生德育的规律性,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的对接。在了解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发现和认识研究生与本科生德育共同点,寻找其中的规律性。个人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生与本科生发展特征虽然有显著差异,但亦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例如,本科生从高中经过高考进入到大学学习,需要全方位的适应;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通过考研或者保送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样面临适应的问题。高中到大学本科阶段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过渡,同为适应性教育,只是他们身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二者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需要从二者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只有在掌握研究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生与本科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才能为研究生与本科生德育工作的对接做好准备。

第三,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在了解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特点及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规律性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旧有德育观念的不合理性,纠正研究生只需要专业指导、不需要德育教育,研究生应该完全对自己负责、进行自我管理等错误认识。只有认识了德育观念上的错误,才能够更新认识,做到真正了解研究生,明确受教育者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需要,从而找到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接点,找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切实给予研究生务实的关怀、帮助、引导和教育。

(四)以本科生德育为基础,探索研究生德育新模式

研究生德育不可能脱离本科生德育而独立存在,而应该在本科生德育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过渡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机械地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工作完全复制,更不能将其完全分离;尤其要避免只对本科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对于研究生则强调一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错误倾向。应该根据研究生的问题和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例如,面对目前研究生从班级到团支部、党支部组织松散,功能弱化的状况,可以有计划地从入学开始就强化研究生从班级到党团支部的组织功能,利用其自主意识强、自我管理能力较本科生高的有利条件,引导研究生以班级、党团支部进行自我管理,倡导研究生有指导地开展自我管理,强调和强化集体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引导和鼓励班级、党团支部针对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研究、生活交际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朋辈教育和自助服务,真正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助人并自助的双重教育效果,这样既有效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又在无形中引导学生顺利成长和发展,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级凝聚力,强化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五)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要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德育衔接工作,必须提高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首先,工作创新始于观念更新。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起研究生同样需要开展系统的德育教育的观念,才能够打通从本科生德育教育到研究生德育教育的衔接之路。其次,研究生德育相对于本科生德育难度更大,对教育者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修养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注意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能够有不同阶段学习的经历体验,实现真正了解学生问题、感受学生需求的目的。此外,还要求德育工作者有开阔的胸襟,在工作中讲求科学,不仅要保持恒久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计划性、前瞻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

作者简介:邹惠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