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BBS的影响

作者:霍晓丹 李玉桥 发布日期:2010-06-03

作者简介:霍晓丹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北大青年研究》杂志主编

李玉桥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摘要:高校BBS曾是高校校园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近年来,以web2.0、三网融合和多元终端为要件的新媒体环境,对高校BBS造成了影响和冲击,使其出现了“下游化”的危机。面对新情况,本文提出高校管理者要从发挥BBS自身优势、丰富其功能以及加强研究的角度,解决这一新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  高校BBS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板系统,是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服务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BBS网站在我国大陆各高校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它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信息分享与交流的载体,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它也可以成为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及时发现问题的“预警器”和疏导学生情绪的“减压阀”,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构成的新媒体环境中,传统的高校BBS正在受到各种影响和冲击。这些影响和冲击包括哪些方面,在新的环境下高校BBS将如何管理和建设,都是高校管理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①]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界可谓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美国《连线》(Wired Magazine)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伯溆教授认为:“新媒体的表现形态有很多,比如互联网上的门户网站、BBS、博客、播客、聊天室、网络游戏、搜索引擎,以及手机对传统社会空间的重构等等。它们具备几个共同的特征——不设门槛、平等、交互、互动等,这是它们区别于传统大众媒体的最根本的几个属性。”[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则指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③]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④]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对于新媒体的界定,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平等性、交互性、互动性等特点。此外,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升级,由于Web2.0理念的兴起,使互联网的互动特点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互联网络、手机网络以及电视网络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因此,本文所定义的“新媒体环境”特指由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的媒体环境。它的基本要件是:Web2.0、三网融合、多元终端。

 

1.Web2.0

Web2.0是互联网理念的升级换代,将互联网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主导,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体系。理论上,Web2.0的世界里没有核心的管理者和传播者,是去中心化的平台。它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给个人,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新的量级。现今互联网上常用的服务,如博客、播客[⑤]、网络百科[⑥]SNS[⑦]、微博客[⑧]等,都属于Web2.0时代的产物。

 

2.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在业务上、网络上和用户终端功能上进行融合。三网融合既保持了接入互联网的多样化,以发挥各自优势适合不同情况,又能使用户通过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讯信息。例如中国移动开发的“飞信”聊天软件可以通过短信、WAP方式、PC方式、JAVA方式、语音方式等接入互联网,并支持手机和电脑的多端登录以及应用时的任意切换,已相当程度地实现了多种网络之间的融合。

 

3.多元终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上网服务的广泛应用,上网终端不再局限于台式电脑,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MP4播放器、上网本[⑨]以及一些移动电视设备都成为上网的使用终端。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既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载体传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上网服务。目前,我国3G手机发展迅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手机运营商都推出了速度可达2Mbps的上网服务,为手机上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BBS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形成了更加多样的平台,而使用终端的多元化也使得网络环境变得更加活跃,充满互动。青年学生往往是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和尝试者。这些无疑会对相对封闭、服务单一的高校BBS产生影响和冲击,从而对高校过去以BBS为核心的网络管理模式构成挑战。新媒体环境对高校BBS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兴网络平台造成高校BBS用户分流

在新媒体环境下,Web2.0时代的新兴网络产品或网络服务平台,在我国主要有比较早的博客/播客、2005年以来兴起的SNS网站以及2009年蓬勃发展的微博客。BBS虽然也可以算作Web2.0时代的产物,但在信息传播结构上与这些网络新产品存在明显的“代差”。

按照Web2.0理念,互联网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内容来自网友的集体创造, 称之为“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对普通网民来说,互联网不但是阅读了解信息的场所,也可以成为自行发布信息的平台。个人不再仅仅被动的接受信息,也可以在上面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体系。当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之后,若干个体就组成了一张信息传播的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也可以复制到网络社区中,从而将网络信息的传播最终还原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这样的信息传播是一种以个人为节点的、彻底的网状结构,这种个人化的传播结构与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个人现状有着内在的、同一的关系,体现了Web2.0理念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或迎合。近年来大学生加入“校内网”(现已更名“人人网”)的热潮,就可以看出Web2.0理念的风靡。

与此相比,传统的BBS是一个特定的场域,网友只有主动加入其间,才能分享和讨论。一定的主题被定位为一个版面的讨论核心,具体的话题事件是日常的讨论线索。这种情形下,具体的网友个人,面对一定话题或版面,处于参与和从属的地位。与上述的新产品比较起来,对网友是不够“友好”的。

 信息传播结构改变之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由于BBS上信息的受众必须主动寻找信息,阅读话题文章,因而造成信息传播时间上的迟滞。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实现了即时的互动和传播。以SNS网站为例,用户的“好友”们的动向将被随时发送至该用户的终端,网站会主动提醒用户阅读“好友”发布的文章或信息。又如新兴的“微博客”,用户可以选择成为某位名人或“舆论领袖”[⑩]的“跟随者”,从而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该“舆论领袖”发布的信息。获得信息的用户又可以将该条信息“分享”给自己的所有“好友”。这样,在所有相关用户都在线的理想条件下,信息传播将是一种链式的快速传导扩散过程,如同“核裂变反应”造成的爆炸一般迅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群体显然会倾向于更为“友好”和快捷的新兴网络平台,原来热衷于校园BBS的学生正在把精力向这些平台转移,从而使高校BBS出现了越发严重的用户分流现象。

 

  2.多元上网终端打破高校BBS封闭管理

如前所述,在三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讯信息。其中,通过手机上网是目前最为流行和最为重要的一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630,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另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网民中曾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40%[11]。可见,使用手机上网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及。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将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新闻资讯和在线交流等方面,其中手机QQ、手机飞信、手机报是大学生最流行的手机上网服务[12]。学生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或其它任意场所登录SNS网站或聊天软件,接收与发布信息。

多元上网终端的使用极大拓展了信息来源、方便了信息的收发,对高校BBS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一方面,校内网络相对封闭的状态被完全打破。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集成了通讯、上网、收看视频等诸多功能。个人因为手机而成为自由移动的互联网“末梢”,既是一个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一个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传播的内容不但是短信文本,也可以包括音频、视频文件。于是,Web2.0时代的网络互动被从房间里解放出来,跟随人的脚步,可以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某些个人博客逐渐具有私人媒体的特征,而携带手机的个人仿佛成为媒体的记者。近年来网上不时有人使用手机对某个突发事件或经历进行“现场直播”,就是这一变化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各高校BBS由于实行了“实名注册制度”,而成为“校内信息交流平台”的事实也将不复存在。校内网络包括BBS上的各种信息会很快被转载到博客、SNS网站等校外媒体上,社会效应被显著放大。校外的各种信息也会通过手机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校园BBS上。

  另一方面,高校BBS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再奏效。由于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互动速度,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以个人为信息传播节点的网络,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找到组织”,结成各种“圈子”、“社区”、“联盟”、“某某之友”等群体。这种联络迅捷、边界模糊的社会联系组织方式,将为一些具有鼓动破坏性质的信息蔓延提供方便,还可能成为相互串联、组织群体性事件的便捷通道。这个时候,传统的高校BBS管理手段,比如及时删除有害信息、取消站外转信功能、阻止校外访问、紧急状态下物理关闭等方式,已经难以有效阻断信息传播。这无疑对高校网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3.高校BBS的“下游化”趋势已初见端倪

SNS网站和“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平台,借助多元化的终端载体,正在日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状态。尤其像“人人网”、“开心网”等SNS网站,它以大学生用户为基础信息节点,重新构建了一个高校间的信息传播网络。由于功能强大、气氛“自由”、界面“友好”,高校学生中曾一度出现广泛注册加入的热潮。过去高校间的分隔被打通,跨高校的大学生共同体在网上逐渐形成。

因为信息传播方便快捷,高校学生往往先在这里接触到相关信息,做出判断,表达观点。经过发言评论,在感情得到释放、讨论有了一定基调之后,文章才被转贴到校园BBS上。这种情形,好比把信息传播比作一条河流,某些SNS网站逐渐成为上游,而一些高校BBS作为下游的场所存在。信息流一般从社会流向高校,先进入SNS网站,然后再流入高校BBS。这个过程中,高校BBS可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越来越成为转载文章的集散地。

根据笔者对北大未名BBS的观察,随着SNS网站的普及,校园BBS的注册用户并没有减少,BBS仍是发布学校权威信息、分享教育资源的主要平台。而发生变化的是BBS上网友讨论的话题和质量。我们注意到,青年学生对严肃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在BBS上逐渐减少,展现青春意气、挥斥方遒的激烈争辩和讨论不再常见,BBS出现了“下游化”的趋势。这对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校园舆论都将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现象,北大青年研究中心对SNS网站兴起以来三年间[13]北大未名BBS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

 

1:北大未名BBS近年数据统计

年份

帐号总数

主题贴数

回帖总数

平均在线人数

版面浏览次数

版面浏览时间

(小时)

登录次数

停留时间[14]

(小时)

2007

45106

1630983

14884184

2423

74905257

5550926

8613400

8746250

2008

47592

1553955

13366771

2292

81444165

5760693

8940046

8632283

200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