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时期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文/姚静仪 发布日期:2010-05-21

 

摘要:本文根据新时期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阐述了做好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校园文化与研究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并以研究生就业见习为例,探讨了构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  校园文化  调查研究  就业见习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或称难点课题就是“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1]。其为重点,主要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些高校已经出现研究生与本专科生大体相当、研究生略多的格局,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自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并须着力抓好的重要内容。其为难点,是从实际情况看,研究生群体无论是参与校园文化的程度还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度均不甚高,与其人数规模极不相称,基本上处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边缘,很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这种状况亟待改变。由此,加强对研究生群体文化问题的研究,重视研究生群体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讨论、研究也正在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不断展开。本文拟就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搞好调查研究是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准确的调查研究,就不能摸清情况、解决问题。《北大青年研究》20073期发表的《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2]一文,就很好地体现了实证调查对研究“研究生与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该文以北大团委075月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所作的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分析为基础,总结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个性不鲜明”三大特点,进而对“校园文化进入研究生时代”的论断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引用的一项调查数据对笔者颇有启发。该项数据显示,“最受北大研究生关注和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其得票率为:讲座,占18%;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占15%;社会实践,占11%;‘北大杯’、‘硕士杯’体育比赛,占10%。这与本科生的校园文化诉求并无显著不同。在调查过程中,多数研究生表示更青睐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和出国信息服务、求职技巧指导相关的活动,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挂职锻炼和就业见习机会,这也与本科生别无二致”。

这项数据给笔者的启发是:研究生与本科生学历层次不同,大家通常会认为二者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喜好必有差异,但客观的数据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为我们沿着正确轨道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由这个启发引申开来,笔者的一个思考是: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工作之所以困难,之所以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调查研究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那么,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应怎样开展?笔者认为:第一,调查研究要有的放矢。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和解决具体问题,任何为了调研而调研、把调研当作必需的程序来走的形式主义都是不可取的。那种贪多求全、试图用一张问卷解决所有问题的普查性调研,实际效果也未必好。因此,调研之前,重点是设置好调研题目和有关问卷选项,突出针对性,绝不能隔靴搔痒,漫无目标。在调研中,一定要找准突破口,选好着力点,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头绪繁多,徒增分析难度,继而影响调研的质量。第二,调查研究要动态跟踪,保持连续。研究生在校期间思想的变化、需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其中隐藏着规律性。要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不同学习阶段的基本情况,不仅要调研和分析不同届学生在相同学习阶段的异同,更要对固定的某一级学生进行连续跟踪调研,从中寻找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分析问题。第三,调查研究要统筹安排,有机衔接。这就要求开展调研工作时,要有前期的规划。各种调研、各个不同时段的调研应当各有侧重、彼此互补,避免重复调研,浪费资源。每个学年或学期之初,校内各部门、各个院系关于研究生工作的各种调研课题应由某一牵头部门进行排查整合,给出统筹安排的意见。同时,要对调研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将调研成果汇总发布,做好资源共享。

 

二、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校园文化与研究生群体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形式,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独特的风格,因此,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一种文化形态,并不会因学生的届替流转而使其长久积淀的固有内涵发生根本改变,也不会因为参与主体不同而带有明显群体性差异,故不宜因为参与主体不同而作生硬的区分和割裂。所以,无论是这一代的校园文化还是那一代的校园文化,无论是“研究生校园文化”还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她们都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并不能脱离“校园文化”而单独存在。可以说,她们都是主干散发的丰富枝叶,当然也都为主干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所以,笔者认为,加强所谓“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校园文化与研究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和促进二者之间的良好互动。既不能忽视研究生群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需求和呈现出的鲜明特点,也不能一味迎合、另起炉灶,造成既有优良传统的丢失。

第一,要坚持既有的优良校园文化传统,引导和加强研究生群体有机融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所包含的校园价值观和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薪火相传、长久积淀的产物。面对“校园文化”这样一种力量,每一个进入校园的学生都将不可避免地被其裹挟,并且影响到“三观”树立、行为举止以及学习和生活等等。不夸张地说,校园文化完全可能渗透到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中并影响其终生。它为学生贴上标签,打上烙印,成就了一所学校自有的独特魅力,也成就了一个学生因其母校所带来的身份、自豪以及其他。同时,校园文化是一个环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行为方式,学生只有主动融入,顺势而为,才能实现角色的转换,赢得身份的认同,真正地融入学校生活并且从中受益。尤其像北大这样的名校老校,传统悠久、底蕴深厚,校园文化是百余年十几代人的智慧积累和精神沉淀。自觉接收其熏陶,主动融入其氛围,受益必将深刻而且深远。

目前,北大研究生已占全部在校生一半以上,其中本科不在北大就读的又占一半以上。这部分人群选择北大读研究生,除了学术上更高层次的追求以外,北大精神魅力的强大吸引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原因。校园文化是北大精神魅力的重要体现,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利用校园文化的强势地位,坚持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用校园文化来感染人、引导人、造就人,力争实现“坚持根本,创新方式,丰富内涵”,使广大研究生在短暂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融入北大的优良传统,并将之内化为自身气质的主要基本元素。

第二,要重视和尊重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研究生群体参与和创新校园文化创造条件。校园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发展,吐故纳新才能活力永存。研究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学历层次高、来源背景丰富、学科门类齐全,能够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特殊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研究生群体的优势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各项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然而调研数据显示[3],北大研究生对学业之外的各项活动参与度普遍不高。这里固然有研究生群体学业压力较大、学习外可支配时间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但也从另一方面暴露出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搭好舞台。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摸清研究生群体的所需所想,紧紧抓住研究生群体的差异特点,在校园文化整体框架下适当增加侧重于研究生的各类活动,不断增强活动设置的针对性,使研究生群体感到校园活动有吸引力,参与其中确有收获,促使研究生群体从参与校园活动走向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部门加强协作,积极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做好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合力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托。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有关研究生群体的各项工作事涉多方,单纯依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一方面,可能限于职责、资源等的约束,某些很好的工作构想难以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各部门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又可能专其一点、不及其余,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有所规划,形成体系,调动各个责任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形成推动工作的巨大合力,取得积极成效。

以开展研究生就业见习和挂职锻炼工作为例,全部过程包含四个重要环节:招募、培训、选拔、考核。招募是肇始,培训是基础,选拔是关键,考核是保障。招募主要指信息发布,目前因为用人单位信息来自不同系统,故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团委都有就业见习或挂职锻炼的项目信息。这就造成信息发布平台多,信息分散,不少研究生错失锻炼机会的情况。另外,选拔推荐时各单位也是单独操作,选拔形式也显单一而简陋,往往只根据学生书面材料和简短面试。这就可能出现“看走眼”的情况。而且,通常,都是人选确定后才对其进行简单培训,这实际上很难实现其与见习单位的顺利对接。最后,对研究生就业见习和挂职锻炼情况的考核,目前团委仅采用鉴定形式,实际效用并不明显。

所以,要做好就业见习和挂职锻炼工作,各相关单位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党委组织部可以利用组织优势,进一步拓展就业见习和挂职锻炼的渠道,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挂职机会,严把选拔关,并对已参加见习挂职的研究生进行管理、跟踪和考核。校团委可以发挥在信息传播、活动组织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对来源不同的招募信息进行整合,集中发布;以已有的研究生骨干学校为平台,加强素质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爱校荣校意识的培养,做好研究生骨干人才储备,为选拔合适的优秀人才打基础。学生工作部则可以在研究生参加见习、挂职期间的学籍异动、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指导;研究生院、各基层院系等都应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实现指导和管理,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总体上看,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在新的形势下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难点。做好这项工作,目前仍然需要对“研究生校园文化”从界定概念、概括内涵、明确内容和工作思路、工作原则等诸多方面进行基础性的理论探讨。

 

作者:姚静仪  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洁纯

 

 

 



[1] 笔者认为,“研究生校园文化”是出于表达需要,将“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在形式上简单粘连的一个词语,其含义应当是“与研究生相关的校园文化”,本身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2] 作者韩流,北京大学团委书记。

[3]北大团委调研:仅有36%的北大研究生长期或经常参加校园文化活动,51%的研究生偶尔参加,其余13%几乎不参加。在课余时间参与文娱活动的研究生约占20%,从事学生工作和社会兼职的分别只有5%6%。约有70%的研究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