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博客的特质及其对青年的影响

作者:姚卫浩 发布日期:2010-12-14

摘 要:本文分析了博客兼具个人化和专业化、融合人的个性与公共性的两个特质,并从媒体和公众的角度阐述了博客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补充、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对社会公信力、导向力的冲击等层面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客对青年发展的实际影响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博客 媒体 青年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 Blog Blog Web log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Blogger(博客)则是指写 Blog 的人。“博客”可理解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一个博客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张贴的文章)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


 

近几年来,博客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流行事物,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博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美国2004年博客网站浏览人数增长迅猛,尤其是德国大选、南亚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博客网站更是浏览者众多。博客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正如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所说,博客已经步入了接受期。为什么博客在短时间内发展得这么迅速,博客在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具有哪些特质?博客对其最主要的使用者——青年具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


 

一、博客的特质分析


 


 

纵观互联网上的众多博客,其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以及日记、照片、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许多博客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而有些博客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由此可见,博客的内容主要为个人化的表达;博客以日记体作为表现形式而且频繁更新;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通过信息共享,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内心世界。


 

在此基础上,博客呈现出两个根本的特质:


 

1、兼具个人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博客具有个人化的特点,满足了使用者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心理需求,在自己的博客里自己就是主人。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现在,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人们在博客世界中,能够感受到别的方式无法带来的隐性人性的释放,激发纸面所不能给予的宣泄欲望,能够交往到同样以字为生的朋友。同时,博客在传播专业化方面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赋予了自身博客的专业性。现在的受众面对着海量信息往往无所适从,有一项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帮助他们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而博客的个人化,专业化特点可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2、融合人的个性与公共性


 

博客作为人的个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的思想,不是主要记录个人的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达到个人的自由表达、完成知识过滤与积累、进行传与受的深度交流沟通。在博客网页上,可以把朋友的博客地址链接进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固定的私人圈子,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博客既有别于一些完全公共性的BBS,也不同于完全私人性的个人网站,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而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相反,是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真正的优秀博客,表达作者个人的内容非常有限,最多只是点缀,而不像个人网站中自己绝对是核心。


 

BBS和博客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人们可以自由参与。虽然总的来说它们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BBS就好比是一个公共性质的广场,博客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房间。虽然都是以公共性的话题为导向,但主次之分是不一样的,论坛是以公共性为主,个人性为辅,博客则反之。博客与BBS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BBS的文章经常淹没在一大片“文海”中,不如博客来得直观。而博客则主要为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同时,可以自我管理并与别人在网上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流关系的一个空间。这是博客定义中最核心的一点,它是继BBSEMAIL以来最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博客之所以流行,深层次原因在于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博客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因此,博客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


 


 

二、博客的社会影响


 


 

博客的出现,对媒体、公众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信息时代的导航者,它引领了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迎合了价值多元化、凸现了个性的时代需要并推动了社会思潮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依托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当前条件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和道德伦理的约束,进而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


 

1、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补充


 

2004年出现的“政治博客”、2005年的“海啸博客”是博客参与主流事件和主流导向的重要标示。博客以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评述对传统主流媒体提出了有益的补充。首先是信息源的多元化,博客独立性的特点使大众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角色,而转变成为事件的发布者、传播者。其次是更多及时的目击式新闻,博客草根性的特点使得信息的发布者往往就是事件的目击者,从而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对现场信息进行恰当的反馈。第三是其能够汇聚人才且专业性更强,博客公众性的特点使得各式各样的人才汇聚博客空间,他们凭借自身精湛的专业技能往往可以对事件做出富有深度的观察、分析和评判。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博客以其互动性、及时性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改革。对教师而言,使用博客的过程主要是过滤信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通过博客对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取舍,将过滤后的信息及时地传输给学生,增强了信息的效用性,同时,在博客上整理自己的教学感受,快速全面的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来讲,使用博客的过程主要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博客能够迅捷地反映出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应的过程,使得老师可以及时的浏览并予以批评指正,增进构建知识体系的实效性。


 

3、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


 

“木子美事件”折射出博客在涌入我们生活的同时对传统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博客由于其自由开放的本性、虚拟的特质,使博客者完全可以也能够因为一己之目的而抛开传统的伦理道德,比如以哗众取宠为目的,人为导致博客“性文学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萎靡不振、道德的滑坡。而目前我国对博客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层面的法律法规,仅靠博客的道德自律意识,显然是不能够保证博客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


 

4、对社会公信力、导向力的冲击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博客由于具备自由发布信息的特点,使个体能够集新闻的采、编和发布于一体,但缺乏传统媒体的有效协作、监督机制。这样将使得博客的信息质量完全取决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客观和准确。同时,博客遵循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因此,博客更象是一个众生喧哗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各种思潮激荡,浩瀚如烟的自发舆论,迎合了一部分人渴望通过个人言论极大地释放快感的目的,但是更多的是会迷失方向,缺乏应有的导向性。


 


 

三、博客对青年的影响


 


 

博客和当代青年是天然共生的。博客充分符合现代青年的生活方式,青年一代生活在社会形态迅速裂变,并且生存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大家日复一日地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张皇失措,找不到一个好的结合点。而博客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向公共社会开放的私人空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家形成自利利他的价值取向。据统计,从20042月到11月期间美国博客读者增长率,达到了58%,尽管如此,还有62%的美国成年上网人群对博客到底是什么还毫无概念。这意味着,博客首先是一场青年人的网上运动。在中国,按照保守的估算,到2004年年底,中国的博客已经超过了百万,对于流行事物有着快速捕捉力的青年是博客使用的主体人群。


 

考虑到博客的特质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正处于社会化关键阶段的青年,在与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其自身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必然会受到博客这一新兴的网络流行事物的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为青年构造了全新的学习、思考的空间


 

学习和掌握在现代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青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任务。青年不断地接触和使用即时自主、开放互动、丰富多彩的博客,一方面能促进自身学业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另一方面,具有鲜明知识特色的教师博客和专业科学博客等的日益普及,也使青年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受教育的空间进一步地拓展。因此,博客不仅为青年创造了崭新的群体交流平台,更为青年开辟了广阔的求知空间、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窗口、创造了方便的学习条件,成为青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完成社会化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2、为青年提供了展现自我、拓展交际的环境


 

培养和完善与现代社会标准相符合的个性,使自身有效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年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需要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展现平台,尤其在自身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完善和社会认可的渴望越发强烈,同时青年自身还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和困惑又往往难以启齿,长时间压抑于心中就可能引发人格障碍。而博客由于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又注重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使其具有隐匿性、建设性和半开放性。博客的这些特性恰恰使得青年既免去了现实社会中可能暴露身份和隐私的尴尬,能够将自己的部分真实思想在网络上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又可以利用博客的虚拟空间寻求到专业的援助、群体的共鸣、情感的宣泄,达到促进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3、个性化张扬的博客容易导致青年道德意识的弱化


 

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不断完成国家公民角色的转变是青年社会化的本质要求。博客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弘扬其个性化、知识化、平民化的精神。“我的博客我做主”的博客理念已经渗入广大青年博客(Blogger)的心。但是在现阶段,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还不完善,自律与他律均有待于提高的情况下,博客提倡的个性化、我行我素的理念给一些以“快乐至上”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的青年使用博客时提供了随意散漫和自由化的借口。这种被弱化的青年道德意识势必极大地扭曲博客精神,同时,使一些青年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任意宣泄,毫无责任和义务之感并直接影响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影响青年社会化的本质要求。


 

4、监管缺失的博客不利于青年对社会主旋律的认可


 

社会主旋律(主流文化)对于青年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青年的发展起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博客的多元性,博客信息良莠不齐,使一切变得复杂起来。由于缺乏不同层面的有效监管,加之青年的文化背景、价值标准、审美观念不尽相同,在难辨是非真伪或受不良博客信息诱导的情况下,青年就可能由简单的浏览而走向深刻的赞同,由无意交流走向有意识追求,最终否定社会主旋律,在被误导中使自身的社会化走向歧途。


 

博客是双刃剑,对青年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既能带来“学习的革命”,也能传播不良资讯,既能凸显个性,也能弱化道德,因此,面对目前博客已经暴露出的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努力走好“引导”和“规范”两条路,这是保证博客健康、顺利发展,增强博客给青年带来实效,减少博客给青年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


 


 

当前,为了充分发挥博客对青年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首先需要大力加强有关博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博客伦理标准的教育与规范,提高人们的博客道德水平和博客行为自律意识,推动博客文明建设,努力发展积极向上、科学大众、丰富健康的博客文化。同时,要大力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旋律引导和“博德”教育,强化青年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形成博客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其道德判断、选择识别的能力,鼓励其提高自身修养,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意识。社会要加强对博客的他律管理,完成对青年进入“博客社会”的法律保护,把博客文化塑造为影响青年社会化的重要的积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有必要加强青年工作者的关于博客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广大青年工作者能迅速适应和掌控博客这一新兴事物给青年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青年工作者可以尝试利用博客开展形势教育、先进典型宣传、博客原创征文大赛,也可以建立专门博客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把博客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青年工作的宣传舆论工具,使其成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作者:姚卫浩 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朱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