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物理学院研究生班级管理改革尝试

作者:董晓华 发布日期:2010-12-14


 

要:随着高校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研究生的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以年级为单位设立班级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情况。物理学院根据学院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进行班级管理的改革尝试,选择以系、所为单位设立班级的纵向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研究生班级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 纵向管理模式


 


 

学校班级制度最早产生于17世纪,当时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班级授课制”,他建议,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班,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级。可以说,正是有了班级授课制,才使今天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得以实现。夸美纽斯相应地提出:学校应由三部分人组成,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他最早提出了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分离,这一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很大。根据夸美纽斯的原理,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的代表。现代学校的班级是对每年入校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编排分班而形成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按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组织教学。学生按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与进度、学习顺序和学习要求进行学习。在学习上不强调也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规划和自主管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上对教育因循守旧的批评日益强烈。在这一时期,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世纪3050年代初,中国的大学实行了美国式的学分制,从50年代起采用苏联大学的学年学时制[1]70年代末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学试行中国式的学年学分制[2]。由于这种中国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变是根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累计数编入相应的年级,因而它从根本上打破了年级界限。进而在对于学生的管理上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专业、分班级进行管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高校现行的班级管理方式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管理中是一脉相承的,而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将本科生的班级管理方式挪用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中,就使得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班级的传统管理模式的长处与不足


 

  


 

物理学院研究生班级设置原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都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两个班,硕士研究生班由原物理系所属研究所的研究生为一个班,技术物理系、重离子所、大气科学系、天文系等单位的研究生为一个班,博士研究生以年级为一个班。全院研究生共有班级11个。各年级分别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单位设立学生党支部,共有研究生党支部9个,研究生党员168人。这种以年级为单位设立班级进行管理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优势,也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班主任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物理学院根据学院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进行班级管理的改革尝试。


 

  1、目前以年级为单位设立班级的模式,便于按年级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学、和住宿等管理


 

传统的研究生管理采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新生入学报到之后,院系委派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一年级的学生从入学就直接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并积极与同一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使同年级的研究生具有较多的共同性。平时的学籍管理、奖惩等管理也依托班级,不仅在管理上便捷高效,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后,学生的工作时间、地点差异较大,且在各学科内相对集中,班级名存实亡


 

物理系的研究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就要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会逐渐适应实验研究的学习生活节奏,跟自己的导师以及课题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较多地参与课题组的各种活动,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


 

由于各学科之间差异性比较大,学生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学科的特点有关,跨方向的导师互相之间并不熟悉,因此,学生出现的问题在他们彼此之间交流起来会不畅通,班主任也很难对于研究生因为科研压力过大而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研究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能通过学生工作办公室去协调和沟通,或者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直接处理。这使得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开展,对于研究生的管理和引导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


 


 

二、分专业的纵向管理模式的长处与不足


 

  


 

  鉴于目前研究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难,物理学院学生工作小组提出从2005年起以二级学科为单位设立研究生班级的建议。具体做法是:理论所硕士研究生60人集中为一个班,博士研究生46人为一个班;凝聚态所的硕士研究生80人分为两个班,博士研究生73人为两个班,其他以此类推。学生党团组织的建制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系、所为单位建立学生党团组织。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7个研究生党支部。


 

  1、研究生纵向管理的长处在于促使研究生与科研结合得更为密切,有利于各学科充分利用奖励、奖学金评定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和管理。学院三年前已经修订了《物理学院奖励奖学金评定补充条例》,将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交由系所操作。为了尊重研究生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各学科的积极性,在学校的奖学金名额下发之后,学院根据研究生的人数及奖学金总额计算出相近比例的奖学金分配方案,由各系、所的教授讨论该学科奖学金申请情况,决定合适人选。同时,学院从奖学金名额中抽取奖励金额较高的奖项,面向全院研究生接受申请,组织各系所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老师一起评选,以避免学科之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鼓励优秀研究生做出出色成绩。


 

2、解决了研究生班主任难找的困难。物理学院研究生纵向管理方案经过2005年初全院教学科研大会讨论,自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施行。各学科方向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班级,系、所指派了研究生班主任。虽然班主任工作计入个人工作总量,但学院每年安排班主任还是会有困难,教师们承担教学、科研已经负担很重。纵向管理之后班主任由系所指派,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向他们传达学校日常管理要求,纳入学院班主任系列。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研究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已经得到更多的关注。系、所在指派班主任的同时也在设法解决研究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困难,系所负责人也更关心研究生和研究生班主任。过去,全院各个系、所难以同步解决研究生的待遇问题,现在研究生由系所直接管理,便于各个系、所分别制定政策,学科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差别。


 

3、这一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相对减少。研究创新需要活跃的学术交流,需要互相启发。学生进入实验室虽然有利于学科内部的交流,但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同样重要。为了弥补纵向管理的不足,增加研究生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机会,我们充分发挥了“钟盛标物理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作用,把论坛作为对我院研究生科研工作进行考核的一个平台和各学科之间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我们拟定了《钟盛标物理教育基金研究生论文评审条例》,该条例得到捐资人和校基金会的认可。该基金给了学院内部各学科之间交流的极大方便。三年来,全院导师的重视、参与和十五万元的奖金投入吸引了我院尽两百篇论文参加评比,评选出的一些优秀论文已经发表在《Science》,大大促进了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在这个论坛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院研究生会的作用,通过他们在学生中的沟通和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聚集起来,共同组织会务,征集论文。我们在制定评选规则的时候要求所有递交论文的同学必须参加本学科外至少两个分会场的报告,使得他们能够更多了解其他学科最新进展。应该说,研究生论坛为分专业的纵向管理模式弥补了交流的不足,活跃了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氛围。通过这个论坛,也大大调动了研究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得学院的日常管理能够深入到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的学生中。本学期,学院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常规性学术交流,根据研究生渴望成才、渴望进入前沿研究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条件,设立常规性研究生学术报告机制,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参与进来,树立典型和榜样,激励竞争出成果。


 


 

三、研究生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的纵向管理已经在物理学院成为事实。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改革和尝试,研究生本及的纵向管理已经得到系、所的老师和学生的基本认可,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也逐步到位。由于学科的情况不同,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情况也有差别。另外,导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交流还有待加强。


 

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物理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在本科生管理越来越规范,与教学、科研关系更紧密的同时,研究生管理更应该加强与教学、科研的联系,在科研、教学的支持下进一步更新理念、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促进学院的科研、学术交流,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环境,适应建设一流物理学院的要求,自觉成为学院全面工作的积极推动力量这一工作目标主导下,物理学院的研究生管理进行的尝试还有待全院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推动。我们会根据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要求,在研究生的管理上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尝试新的解决办法。


 

             作者:董晓华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魏


 


 





 

 


[1] 学年制是学年学时制的简称,也就是学生必须读满规定的学年,一个学年一般分为两个学期,学校从每年的秋季始业到次年的夏季结业。学生必须修满各学年规定的科目及时数,且能考试合格,达到既定标准,才可以毕业,颁发证书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