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谈高校团委在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作者:张 鑫 发布日期:2010-12-14

要: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队伍的生力军,做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对高校共青团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团委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本文从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入手,对高校团委如何实现教育活动的长期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团委 团员意识教育 关系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先锋模范性是共青团的优秀品格。进入新世纪,共青团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团员队伍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团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为党赢得青年、为党组织培养教育青年并向党输送新鲜血液是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①]同时共青团又是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桥梁和纽带,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对这一时代强音的呼应,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用先进性教育的精神武装教育广大青年,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时代要求,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对于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增强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共青团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意义深远而重大。


 

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队伍中的生力军,具有更加活跃、更具激情的力量。做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对于高校共青团更好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强团组织能力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高校团委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掌舵人和推动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高校团委应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四对关系,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长期有效性:


 

一、要处理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系


 


 

我们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②],这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党在执政方式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在提高执政能力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共青团80多年的建设历程奠定了它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的一条根本经验。共青团要永葆青春风采,就必须从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基本职能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全团,强化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高校团委要充分认识到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带动作用,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的各项精神传达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广大青年学生的思维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对共青团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同时,青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广泛,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冲击,导致理想信念迷茫、团员意识淡化等现象出现。因此,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时时刻刻与先进性教育密切结合,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牢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发展理念。


 

要号召青年积极争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并将这一政治理念的精神实质与团组织、青年的行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一起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共青团的一切有利因素,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将青年学生紧密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形成前进的合力。


 

在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结合过程中,高校团委要对高校党员、团员的结构进行认识和把握。要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有利条件,通过他们的桥梁作用,及时传达先进性教育的有关精神,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发,对团员的理论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提升;并在实践中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升青年学生素质。


 


 

二、要处理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关系


 


 

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力量的根基,是团员青年的战斗堡垒。要对青年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教育,实现青年团员意识的加强和巩固,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把广大团员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巩固和扩大团的组织基础。


 

社会转型时期,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挑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些基层团组织战斗力不强,软弱涣散;有些团干部责任心不强,理论水平不高,脱离青年群众;团员青年流动性强,难以管理等。因此,高校团委要本着有利于保持共青团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服务的原则,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要根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群体发展的新情况,创新基层组织建制,推进在学生社团等兴趣团体中建立团组织的工作并切实将其纳入到教育活动的整体工作中,实现团组织的全面覆盖、多重覆盖和灵活覆盖。要切实将体制的规范要求融入团员个人的行为意识中去,使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相互激励、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团队。


 

要以解放的思想、开阔的视野面对共青团职能扩展的工作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所具备的资源现状和潜力,立足既有、广泛开源。要本着服务最广大青年学生的原则,合理调配资源、科学利用资源、避免浪费资源,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要着力构建团组织的评价、监督机制,扩大青年舆论渠道,将高校团的工作置于青年学生的监督下,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团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保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只有青年学生活跃了,团组织的工作才能进一步活跃。


 

团干部作为共青团事业的重要建设者,直接影响到团的组织建设状况。因此,要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作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利契机,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积极的开拓进取精神,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管理素质,能够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需求,能够担负团的事业发展重任的团干部队伍。


 


 

三、要处理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文化基础是共青团在新时期挺立潮头的灵魂,是共青团利用自己的组织、教育宣传等优势在弘扬先进文化中影响带动青年而形成的特定的富含青年特色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资源。文化是展示共青团先进形象的标志和推动力,先进文化是共青团引导青年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动力。共青团80多年来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年,为团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共青团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以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某些与社会主义不协调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同时,广大青年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必须继续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塑造青年,使先进的校园文化贯穿于青年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


 

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高校团委要注重从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出发,在既有的校园文化形式的基础上,注入新鲜的血液,将教育活动的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办好各种讲座、论坛、报告会、文化节、文艺演出等活动,打造能反映时代需要和党的号召、能得到学生和组织的共同认可的品牌活动,用品牌形象引导青年的文化观,用品牌效应凝聚青年。通过加强美育培养、鼓励体育锻炼,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为他们活跃校园文化提供有利的氛围。通过鼓励学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为更多的同学演绎自我、发挥特长提供广阔舞台,打造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先锋队伍。通过教育活动,高校团委要进一步形成并巩固思想向上、活动丰富,既有主旋律又富多样化,既有高品位又有多层次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四、要处理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是社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高校创造的高度的文明进步氛围和展现的鲜活的时代特征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将具有引领性和普遍性价值,特别是以其特有的功能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将产生社会成员以个体的方式不断孵化和衍生和谐社会微观环境的连锁效应。[③]在高校的建设中,高校团组织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而开展的学风教育、科技竞赛、学术讲座、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恰好弥补了学校带有强制性课堂教学的不足,补充和完善了高等学校的教育。[④]因此,高校团委应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服务高校育人工作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为教育活动成为共青团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渠道。


 

要实现这一结合,高校团委就要对上级团组织关于教育活动的精神进行解读,对新时期的团员标准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学校育人工作上的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相关工作。要在中心思想上、主要内容上、活动开展上、工作成果上贯穿“永远跟党走”的活动主题,锻造青年学生政治上的坚定性。要在教育活动中发扬体现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优秀的传统精神财富得以弘扬,使共青团更具引导力和号召力。要激励青年在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明、新风尚建设中勇当开路先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实践中。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希望。在新的时期,我们紧跟党的步伐,切实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对青年的一次塑造,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深入培养。高校团委在教育活动中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己任,使每一位青年学生既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深厚的组织情感,又能够在各个岗位上作出表率,将个体的力量汇聚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力。


 


 

者:张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孙


 


 





 

 


[] 刘月永:《共青团先进性教育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 虞云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3期。


 


[] 李朝鲜、刁晶辉:《大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使命》,《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6期。


 


[] 曹国林:《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总第28期(素质教育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