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环境学院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德英 发布日期:2010-12-14

【摘 要】:在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环境学院立足实际情况,发挥学科优势,树立全局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实施,充分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并从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以基层团组织建设为抓手,以调研活动为手段,以突出院系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为目标和构建长效机制等几个层面对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环境学院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 思考


 


 

根据团中央、团市委的要求和北大团委《关于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安排,作为我校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试点单位,环境学院团委于20055月开始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教育活动,环境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显著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团的育人效果日益明显,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现将我院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进行系统总结,以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树立全局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环境学院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工作都要从学院全局高度出发。立足全局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环境学院本次教育活动圆满成功的重要法宝。


 

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学习与科研能力是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学习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阶段。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环境学院团委引导团员青年把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作为一次集中提升学习科研能力的契机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获得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推进共青团能力建设是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关键所在。环境学院团委按照上级团组织有关要求,突出强调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加强环境学院团组织建设需要出发,加大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院各级团组织的积极性。


 

团员意识的主体是团员青年,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促进青年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环境学院在本次活动中的又一着眼点。环境学院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鲜明特点,他们富有激情而又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又充满焦虑,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难以抉择而又不得不有所选择。因此,在本次活动中,环境学院针对青年人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并着重解决与大学生特点相关的现实问题,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强化组织实施,系统开展活动,充分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有力开展教育活动。坚强的组织是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基础和有力保障。环境学院团委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逐步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团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环境学院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该小组共有委员7人,组成了坚强的领导班子。领导小组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并组织各班团支书参加例会,学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派代表列席。每次例会都会对上周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该周即将开展的工作计划安排进行磋商和交流。同时环境学院建立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层层责任制”:院团委书记负总责,指导全员工作;4名副书记各自联系全院27个团支部,着重指导;各班团支书对本班活动负总责并对各自分管副书记负责。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2、有机衔接,突出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开展教育活动。任何成功的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也不例外。环境学院按照校团委的统一安排,把本次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即学习动员、讨论实践、总结提高。三个部分的任务不同、要求不同,具体活动内容也不同。在学习动员阶段,环境学院充分运用团属宣传阵地,不仅召开动员会,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同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并掌握团员队伍的基本状况,从而找准组织建设、团的工作和团员、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学理论知团情”主题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方案,做到“营造气氛、找到重点”。在讨论实践阶段,环境学院以“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为载体,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差距,促发展,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和学习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做到“实践先进,努力奉献”。在总结提高阶段,环境学院深入总结,检验成果,并做好教育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扩大工作,不断完善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巩固成果、立足长远”。


 

3、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灵活开展教育活动。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突出成效的前提。环境学院是由原来的多个理科系(城环系、环科中心和技术物理系部分专业)组建而成的一个理科大院。同时我院团员分布较广,学业上有博士、硕士和本科团员之分,学制上有三年制博士和五年制博士、两年制硕士和三年制硕士、四年制本科和五年制本科之分,机构上有班级团组织和院指导的社团以及社会实践临时团支部之分,组织成分上有保留团籍的党员、团干部、普通团员之分。面对这样复杂的团员和团组织情况,环境学院团委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考虑到理科院系的特点,突出加强了理论学习,例如04级本科三班开展了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现阶段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在学习中提高觉悟、在奉献中养成情操”的具体措施。针对博士和硕士团员的专业知识比较牢固,则更多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他们以自身的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针对本科团员热情较高,科研任务相对较轻的特点,多指导他们以讲座、讨论会、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团支部召开了一场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主题的讨论会,并且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组织了一次“地貌实践,畅游玉渊潭”团日活动,既锻炼了队伍,又增进了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和自身建设。针对保留团籍党员、团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团员意识较强的实际,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放手工作,成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推动和组织力量。如我们充分信任院团委、两会、学生干部,积极引导、加速培养,让他们在组织各种活动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成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三、关于做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1、以理论学习为核心,奠定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牢固基础。只有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这些先进的理论武装团员的思想,构建团员的精神支柱,才能保证他们有正确的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才能使他们明确团的定位和历史任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最终圆满实现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目标。环境学院团委充分重视团属宣传窗口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营造舆论氛围,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引导和疏导,切实提升了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院团属刊物《环境快讯》和《天地》定期出版,“学生天地”网站也已正式开通。为紧抓重大纪念日契机,丰富思想教育形式,今年529日,我院团委与校团委、郑和研究会共同组织了以“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报国理想”为主题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校园空间规划、停车位分析等活动,力图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引导同学,增强实效性,并使活动成果对北大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数据资料,为学校发展尽一份力。总之,环境学院团委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核心地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工作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相结合,体现了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2、以基层团组织建设为抓手,形成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坚强保障。把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巩固和完善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基层团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是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坚强保障。环境学院团委充分利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强领导,在组织和实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过程中健全团的机构、提高团的能力,同时又依靠坚强的组织保障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健全院团委班子建设,开办环境学院团校,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并缩短了团干部的培养周期,形成了上至院团委、下至普通团员,并通过各级团干有效联结的务实高效的基层团组织;同时正是依靠这种组织力量,保证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各项具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成效卓著,取得了“双促进,双丰收”的可喜成效。


 

3、以调研活动为手段,明确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着力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环境学院团委在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组织了全体团员的大调研活动,摸清了团员的基本情况、团员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做好增强团员意识工作的基础。通过调研发现了我们的传统优势还存在:首先,作为基层院系,我院团组织的服务对象相对稳定,人员流动小,尤其是同年级、同专业的同学联系紧密,开展的工作往往见效快,立竿见影;其次,院系团组织和同学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团组织往往会对同学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新生报到的迎新工作到每学年组织的丰富多彩、切合不同需求的活动,到学年末的各种团内荣誉的评定等,院系团组织始终和同学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再次,院系团组织的骨干都是本院系的学生,他们更容易了解同学的需求,代表同学的利益,把握工作的尺度和方式。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当前环境学院团员和团支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如团员中存在对团的亲近感、归属感、依靠感的消退,基层支部纪律性不强、制度建设不够、服务能力不高;以及广大团员对团的工作的建议、意见等,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


 

4、以突出院系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为目标,突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任何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各自实际展开,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实效。作为一个刚刚成立3年的理科院系,我院在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了以下特点:首先,理科院系的学生政治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必须大力加强集中性和日常性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教育,同时特别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将政治理论学习同日常的时政学习相结合、同开展文体活动相结合、同解决团员实际困难相结合,发挥他们主体性,增强理科同学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理科院系的团员同学科研任务和课业任务相对繁重,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精力相对有限,所以对所参与活动的质量尤其是效率有更高的要求;再次,理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较高,理论结合实际的需求迫切,因此在活动的形式上,要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社会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切实保障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最后,结合我院实际开展工作,由于院内学科设置涵盖的领域较广泛,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学科之间以及各个专业之间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融合。因此不同专业的同学对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会有不同的参与方式,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各个方向同学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特点,环境学院团委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如集中时间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保证每一名团员上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读一本学习辅导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过一次民主生活;发挥我院地理、环境、城市规划等专业综合优势,加大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组织了面向全校的“听海汀杯”定向越野大赛,积极倡导亲近自然,健康生活,培养团队精神,进一步打造共青团员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今年暑假,环境学院一共组织了13支社会实践队伍,其中有关注城市发展的,如福建三明生态兴市实践团;有关注资源利用的,如深圳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实践团、冀宁线西气东输工程实践团;有关注环境生态的,如深圳红树林保护区考察,等等。做到学以致用,在受教育、长才干的同时服务于实践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构建团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是这次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这次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环境学院认识到团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立足团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狠抓制度的落实,探索制度的创新,靠制度来保障和形成团组织工作的长效。“制度是保障”,环境学院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突出基层团支部的“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制度贵在落实”,环境学院团委利用“立足规范化建设,锻造学习型组织”主题团日活动的契机狠抓落实;“制度难在创新”,环境学院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尝试在各个实践团中建立临时支部,构建了以“前期宣传动员是基础、中期监督实施是保障、后期成果总结是核心”的社会实践长效工作机制,如我们在今年13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中建立了临时团支部,努力探索团的组织建设新形式,又如我们尝试在周末有针对性地组织小规模调研小组赴基层进行调研,并在今年11月和研究生骨干学校共同组织了赴内蒙古鄂托克旗进行农村能源调查的社会实践,努力探索团组织社会实践的新方式,实现了团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


 


 

作者:刘德英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