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作者:李玉莲 发布日期:2010-12-14

摘 要:在从大学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北京大学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着重抓住五个主要方面和环节,即新生导师制,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论坛活动,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树立良好党员形象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途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又恰如其分地指出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使我对此深有感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以下从五个主要方面简要介绍北京大学药学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做法:


 

一、新生导师制


 

由于应试教育的某些弊端、大学生入学年龄偏小、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以及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等原因,刚进校的新生大都要经历一个对新环境适应的过程。药学院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新生导师制。


 

自1991年以来,在药学院新生中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录取专业与报考专业不相符所造成的抵触情绪问题;二是由中学与大学管理模式差异、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适应问题。针对上述两大问题,药学院党委决定在新生中实行导师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于,通过新生导师制探索一条从中学阶段家长式管理向大学自主式管理的合理过渡、同时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路子。具体工作由学生办公室牵头并负责实施。十五年来,共有158名高级讲师以上的任课教师,471人次先后承担了新生导师的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新生导师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不断的摸索,新生导师的任用由各系指定改为院聘任制。学院通过严格执行导师遴选程序、明确导师职责、分阶段对导师工作进行考察等方法、步骤,确保导师工作的质量,还将导师制与现行的定岗、定编、定工作量的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新生导师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扩大了新生思想教育的教育者群体;而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使教师教书与育人的职责得到有机的统一。


 

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学生端正专业思想、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位同学在学院下发的导师工作情况反馈表中这样写道:“原本我想考北京大学生物系,因为分数原因最后调剂到医学部,得知最后录取到药学院,因为专业问题,我心里特别难受。情绪波动大,一直不能平静。通过与导师的几次接触,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药学专业透彻的理解使我改变了看法。通过一年的学习以及与导师经常不断地交流,解除了我的困扰,并慢慢地喜欢上这个专业。”


 

另一个同学说:“毫无疑问导师对我帮助很大。通过导师讲述的学习工作经历,使我领悟到人生是很奇妙的,许多偶然在一起就会引发了一个必然,无论何时都要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考验。”


 

二、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讲座与论坛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力求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引导方面有所创新。自1995年开始,药学院一直邀请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价值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价值观讲座。


 

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在医学部党校王全宇老师的协助下,我们举办了药学院学生价值观论坛。论坛采用讲座、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一、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及其求得满足的方式来理解人的本性,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认识。让同学们自觉意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的“自我的境界”是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及其求得满足的方式而不断升华的过程。二、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关系角度来理解价值的本质,并在价值哲学基本原理的比较当中弄清价值意识的结构和基本内容。三、从价值意识(观念形态)的核心——信仰和理想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把现在的专业技能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同个人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引导那些志愿加入党组织的同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价值观论坛的实践意义在于:


 

(一)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学习、对话、交流的平台。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人学思想和价值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大学生的思想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思路。该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把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成果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认识自我、走出不良情绪困扰、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身心健康状态、提高全面素质提供了指导。


 

(二)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性问题就是在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本身的特性、地位和作用问题。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选择、主动地位和自由,是构成主体性的基本内容。通过论坛活动,使同学们明确个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同时又是承担责任的主体,从而增强主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正确地理解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为我”倾向。通过讲解和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们明确了以下几点:其一、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明确“自我”有大我与小我之分,人的“自我的境界”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站在人民主体的立场上,或者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像孙中山先生那样“天下为公”,这才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字。其二、明确马克思关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基本关系,正确理解“为我与为人”的关系。其三、进一步明确“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并不等同于“人都是自私的”观点,从而达到拒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四)转变思维方式,即从实体性思维方式向关系性思维方式的转换,使同学们提高看问题的全面性,防止极端化倾向。


 

(五)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明确价值观论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时时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关注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实现的人生理想价值目标。并把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而对于志愿加入党组织的同学,确立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注重提高党员理论素养、培养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能力,在群众当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药学院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特别注重提高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能力,在群众当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为此,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


 

一是开展“真理与价值统一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则”的学习与研讨活动。近年来,新生党员的人数增多,有些学生党员在群众当中的党员形象并不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学生党员不能将共产主义理想同自己的现实活动及其个人奋斗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个别学生党员对于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仰宗教的区别弄不明白。针对上述问题,2004年,药学院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组织开展了如何树立党员形象的系列活动,并在学生价值观论坛的基础上,开展了“真理与价值统一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则”的学习与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明确了以科学的认知为前提,以合理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为依据,方有可能在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的高级社会形态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运动进程、条件和一般结果的科学认知以及合理的价值目标判断基础之上的,从而坚定了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在理论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上按照党员的八条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形象和威信的实践意义。


 

二是组织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宣讲活动。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是药学院近几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通过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院在党员中成立了“三个代表”学生宣讲组。首次采用学生对学生的方式进行理论宣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理论学习方式上的不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能力。在宣讲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党员进一步深化了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活学活用。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中的党员进行宣讲,使得活动更贴近听众,更有说服力。一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自己身边的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如此透彻,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感觉学习理论不再是枯燥的了。很多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非常大,今后还要进一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四、策划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观察、思考社会,进而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通过近几年的尝试,药学院确定了以学生个人组团为主、院系集体组团为辅的模式。这一模式既能满足更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联系、实施和总结的一整套流程,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也达到了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目的。例如2005年,118名长学制(学硕连读)学生中,由个人组团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数达85人之多。社会实践涵盖了到实验室参与科研性实验、上山采药、参观药厂、公司实习等各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对科学的重视,从而激发了他们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积蓄能量,为将来真正步入社会打好基础的想法。


 

五、拓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内容——拓宽学生择业的社会知识面和明确成就事业的个人全面素质要求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和全社会共同的任务与责任。除了医学部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内容之外,我们结合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拓宽学生择业的社会知识面和明确个人全面素质要求,并将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内容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好出口关。


 

药学院选择将指导工作放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半的时间里进行,目的是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提早了解就业方向,了解药学事业不同岗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借鉴他人经验引发自身对未来如何更好适应这些岗位的思考,并提早做好准备。在应届毕业生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院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的内容安排,诸如了解当年有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注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择业技巧和应试方法等等的指导活动。上过就业指导课的同学大多对前途充满信心,看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看到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走向社会和设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准备。在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努力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提供信息和优质的服务,同时,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环境。我们还特别有意识地加强和改进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中去。鼓励学生将祖国的需要作为择业的基础和前提。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药学院形成了学生在生活中互助互爱、在学习上比学超、在活动中大胆展示自我的良好氛围。借助药学院学生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组织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服饰搭配赛、新生嘉年华、拔河比赛、药学院元旦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药学院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活动中学生放松心情、放飞理想、挑战自我,将学习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药学院的学生工作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于2004年荣获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李玉莲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魏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