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作者:方 伟 发布日期:2010-12-14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概念。文章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关联、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文章分别从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社会化、制度化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就业率 就业质量 职业生涯设计


 


 

近几年来,伴随着就业率能否客观全面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讨论以及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方兴未艾,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讨已经日益广泛深入。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6年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里明确提出了200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那即是:“在保持较高全员初次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签约人数的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人数有所增加,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提出自己的质量标准,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京外、基层、西部就业。”应该说,北京市教委这一就业工作的目标的提法在全国是开风气之先的,符合时代的要求,也基本符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那么,什么是毕业生就业质量,它和就业率、职业生涯设计等有什么关联,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什么特殊的时代意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本文尝试结合北大自身的实际工作作以初步探索。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同行有关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的认识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们认为,根据国家的需要、形势的发展以及北大自身的定位,毕业生就业质量总的原则应该是“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涵盖了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就内容来说,微观上,毕业生就业质量要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人职匹配、人职和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之间满意度较高;宏观上,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要求毕业生就业流向在行业与地域分布上要相对合理与均衡,能够在各行各业可持续地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那么,以什么形式和标准来估价上述内容呢?


 

内容决定形式。在可供操作与评估的形式方面,微观上,我们把签约率高,隐性就业(主要指打工、临时兼职等非正式派遣就业)少,违约率、改派率低视为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外在表现形式;宏观上,我们把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当中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重点行业与领域去工作的数量与比例视为就业流向相对合理与均衡的外在表现形式。之所以把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重点行业与领域去工作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流向来看,一是到基层、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与比例较低,毕业生流向布局不均衡;二是这种主旋律的弘扬不仅对国家、对民族至关重要,由于上述地域与行业职业发展空间大,职业生涯发展的后劲足,更是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


 

毕业生就业质量除了上述两方面的一般标准,相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还可以有符合各类学校实际的质量标准,这也是北京市教委在上述通知里面所要求的。惟其如此,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既有一般规定性也有特殊规定性,是一般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的统一。对于北大来说,除了上述两方面的一般规定性与标准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和标准,那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输送大批“在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这种特殊内涵与标准是与学校立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我定位与自觉追求相适应的。一流大学从来都是在为国家、为民族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的高层次追求上来培养、输送其毕业生的,具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传统的北京大学更应该做到舍我其谁。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职业生涯设计的关联


 


 

如上所述,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视是伴随着就业率能否客观全面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讨论以及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而陆续展开的。那么,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职业生涯设计又有什么关联呢?首先,从广义上讲,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质量应该内在地包含就业率,就业率高低与否本身就是就业质量的一个标准;但本文所指的就业质量不是这种广义的就业质量,本文所指的就业质量是与就业率相平行的一个概念,也就是狭义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概念。就业率主要体现了“就业安置”的结果,它把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不能也不需要反映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水平与功能状况,不能反映人与职业是否匹配、是否和谐的问题。而狭义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内涵恰恰就是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良好就业、较高质量的就业;而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良好就业恰恰就是所谓职业生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所谓职业生涯设计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或就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掌握合理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的能力,进而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职业生涯设计既相互区别,同时也逻辑地相互关联。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无疑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指的是对毕业生自身就业状况的评估,后者则主要是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容与形式亦如上述,那么,什么又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呢?从理论上讲,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决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内涵,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是服务于、从属于毕业生就业质量,围绕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获得规定性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就应该会有什么样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要求与标准。从总体上说,一切与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思想文化教育与舆论氛围、工作制度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组织保证与队伍建设、物质保障等等都可以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应该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就现阶段来说,根据教育部以及北京市教委的要求,从国内高校的主要做法来看,人们一般还是围绕“一”(一把手工程)、“二”(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两项职能)、“三”(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四”(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工作体系来认识所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内涵的,应该说这些也确实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标准与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本身所包括的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的一个体系,具有时代性、现实性,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换句话说,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过去的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现在,现在的标准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在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内涵也要变。因此,我们认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现如今,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理念无疑是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的。所谓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指在当今中国,大学生真的过剩了,主要问题依然是存在着“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结构性矛盾。对于北大毕业生来说,前者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本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与参与。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适时提出毕业生就业质量概念,强调人职匹配、人职和谐,强调协议内规范就业,强调毕业生就业流向在行业与地域分布上要相对合理与均衡,强调引导与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无疑是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


 


 

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要求


 


 

如上所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要求实际也就是要建立起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相适应、相匹配的工作框架,它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认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在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体系中应当重点贯彻执行以下“六化”的工作标准。


 

1、 全程化


 

所谓全程化,也就是贯彻实施职业生涯设计的工作理念,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引导其对自己的职业未来进行谋划与设想,未雨绸缪,从而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工作职能的转变。


 

在内涵上,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是有区别的。就业指导主要体现了“就业安置”思想,它把提高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职业指导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职业的关系及其发展,其内涵恰恰就是良好就业、较高质量的就业。为此,学校就需要指导在校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理性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在毕业阶段再临渴掘井。从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角度看,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良好就业同样是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职业指导的含义,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或就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具备合理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的能力,进而有一个正确定位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换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的方向。


 

就北大来说,我们把这一工作职能转换的载体放在了正在医学部以及部分院系试点开设的“成长成才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上面,并力争尽快在全校各院系推广。该课程教学结合专业学习,结合大学生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素质教育,更结合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课程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和连续的指导。与一般的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不同,我校开设的这一课程虽然最终落脚到职业选择与就业指导上,但更为看重的前提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如何在纵向的发展过程中成长成才,而不把横向的人职匹配绝对化、静止化。因为职业生涯设计本身具有相对性、时间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不断评估与完善的过程。为此,我们着重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课业知识的同时,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就业实习,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行业、职业的工作要求,不断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就业政策、法律常识,获取就业信息和掌握求职技巧等等。在教学方式上,包括课堂、讲座、论坛、交流会、校友介绍、社会实践、咨询、校企合作培训等,力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除课程载体外,全程化还包括我们已经或将要对非毕业班学生所作的一些其它工作。如校园文化和校园舆论氛围的引导、举办面向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和座谈会、把就业实践和就业实习活动列为日常工作、设定就业咨询开放日、向非毕业班同学发放《就业指导报》、开设北大就业信息网就业咨询信箱;与部分校外单位、校团委以及文艺类学生社团合作,通过小说、话剧等形式,艺术地再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围绕就业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与心理压力,并尝试提出、回答正确对待与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等等。


 

2、专业化


 

专业化主要是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能够对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以及深度持续的就业服务。


 

在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大学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许智宏校长代表学校提出要加快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率先在学生工作系统范围内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的历史性转型,应该说,这是时代的要求、学生的期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工作,为此每个学校都必须首先做好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人员要通过接受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去;还要适应学生情况的变化和高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进行新探索;还要对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提高,不断提高个人的研究能力,使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科学化层次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还要在细致了解每一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关注和做好就业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生的工作,要注意帮助和指导未就业的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根据队伍建设的需要,在队伍补充调整过程中,逐步对新进入人员提出专业、学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使就业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日趋优化、合理。


 

3、 全员化


 

真正的全员化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大家一起去做某项工作,而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有序,把各自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方法来对其它部门或整个系统作出贡献。就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说,就是要把毕业生就业质量意识贯穿到学生入学、在校和就业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实现就业、招生、培养的良性循环。如上所述,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输送大批“在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就是当前北京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必须要抓好三个环节;即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缺一不可。实践证明,一个人要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型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其选择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道路也不可或缺。许多优秀北大校友的成功经历昭示我们:综合素质高,成长道路选择正确,发挥才能的舞台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概率也就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提倡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模式,不再是根据所招收学生的素质进行“看菜下饭”式的培养,而是要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加以培养,并把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并重、向国家输送高层次人才作为一种自觉的思想意识与工作理念。 


 

首先,要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挂起钩来,在制定招生计划、设置专业与学位点方面加入就业的指标,就业质量好的多招,差的减招甚至停招,对于就业质量高的研究生导师,各院系应在研究生招生名额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其次,要以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实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践实习环节等举措,把教学培养工作环节与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挂起钩来。为此,学校和各院系都应该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急需人才的重点行业与领域开展实习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估等方面,把就业率和毕业生到上述地域与国家重要行业就业情况作为重要标准。第三,要切实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对于在学生就业质量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 信息化


 

信息化不仅指无形的就业市场,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信息化的必要与空间。当前,除就业市场、就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外,需要着重强调的是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来体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为此,校系两级都需要加强与基层、中西部、国家重点行业与领域相关单位的合作,建设信息丰富的网络数据库,力争使就业信息服务网成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主要发布渠道。与此同时,可以把网络建设成为一个多方沟通信息、互动的一个立体化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职业测评与生涯设计六位一体的功能整合,进而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就我校来说,今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已经再一次全面改版了就业信息网,进行了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功能分区,力图最充分、最迅速地为同学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信息网除了公布最新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外,还和企业合作开发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等软件,方便同学们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网上学习。同时,改版后的就业信息网还在第一时间收集和发布最新实习信息,将实习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利用这个平台将实习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发挥就业实习的作用。新版就业信息网推出之后,10天内点击数达到30余万,点击率创历史新高,受到了业内同行与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5、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即是通过在校期间一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客观认识社会、正确自我定位,为以后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社会角色转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各个学校一般是通过加强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习工作、实施专门项目推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对于北大来说,目前,学校要求各院系拿出专项经费来支持学生到基层以及西部地区开展就业实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就业实习方面,我们特别强调了要有选择性地挑选一些规范的、有行业代表性的、资质好的国家重点用人单位,供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尤其是专业实习。由于专业实习是以辅助学习为目的的,所以实习单位和实习项目的选择尤其要严格,最好是由院系的专业老师为同学统一安排。实习项目的选择可以由专业老师根据本专业最新科研进展而拟定,实习单位的选择则可以由院系学生工作人员联系近年来对本专业学生需求较大的单位而拟定,而不要与一般的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混为一谈。另外,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学生在实习中一定要有专家或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和答疑解惑。


 

对于我校来说,我们还要加强对宝洁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学生实习交流协会、职业发展研究会等职业发展方面的学生社团的支持和指导,利用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引导更多非毕业年级学生正确对待未来的就业问题,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变革中的社会。


 

在实施专门项目推动方面,目前我校主要是通过省校产学研全面合作项目,通过与基层、中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单位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和毕业研究生挂职工作基地、组织就业工作负责老师开展专题就业考察与研讨等工作环节来实施的。迄今,我校已经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省人事厅、内蒙古包头市委组织部、江苏无锡市委组织部、江苏南通市人事局、浙江嘉兴市人事局、浙江绍兴市人事局等地合作建立了长期性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毕业研究生挂职基地,为学生到上述地区实习或挂职提供便利条件,使广大同学能亲身了解各地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了解自己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最终的就业选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中05年学校共计选拔出9名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分别到无锡市、包头市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的增长点。


 

另外,学校多年来还以多种方式组织校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老师赴西部地区广泛深入开展就业考察、毕业生追踪调查、就业工作研讨、就业指导培训等系列活动,以增强学校和各院系就业工作人员对西部和基层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切实有效地引导、教育广大同学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今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老师到重庆开展了就业考察、就业研讨活动,06年拟到新疆,力争为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祖国边疆地区建功立业创造条件与机会。


 

6、制度化


 

制度化包括政策倾斜与组织保证两方面。


 

在政策倾斜方面,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并结合本校实际支持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贫困地区的工作:对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将其列为该年度应届毕业生计划继续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对支教一年的同学,由派出单位负责将其支教情况归入本人档案;对有创业条件与意愿的同学帮助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对支援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报请北京市教委签发《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西部大开发荣誉证书》,对志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支援西部的北京生源毕业生保留其北京户口,等等。目前,我校还在积极研究对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在贷学金方面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减免的可操作的办法;学校还将加强对各院系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并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状况纳入对院系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以及对就业工作表现突出的院系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政策倾斜。


 

在组织保证方面,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使各高校能够在各行各业可持续地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关键还在于 “一把手工程” 在校系两级的全面落实。就北大来说,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明确要求,我校早在20034月就成立了以许智宏为组长、主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委员的北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党政联席会每年多次听取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与对策;许智宏校长每年都在百忙中亲自参加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热情动员。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各院系也要贯彻实施“一把手工程”,院系“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院系就业工作小组协助工作,同时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工系统的主要工作,形成学工系统、专业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局面;学校还要求各院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教学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确保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指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我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组织保证是坚强有力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工作效果,我校多年来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中有升的“双丰收”。


 


 

作者:方 伟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朱亮亮